开银行为何比造火箭都难
来源:交易金融原创(原创)
来源:交易金融原创(原创)
作者:本刊编辑部
国内有很多财富管理机构、地产商以及各行业龙头企业想开民营银行,而去年才开张的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即使背靠腾讯这颗大树,依然经营惨淡,首任行长不到一年就宣布辞职。
银行真像人们想象中那么赚钱吗?仅凭直觉和感情是无法看透事实真相的。
银行家是晴天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银行家绝对是“风险厌恶者”,做事一向保守,只肯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
有时,经营银行生意比造火箭都难。
火箭的哪个关键零部件,出现几毫米误差,火箭就可能爆炸。但是所有的硬件问题,都能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到、解决好,中国航天部门发射了那么多火箭,成功率能达到95%。
而企业借款人的信用问题,银行家没办法做到准确检测和规避,只能尽力评估和防范。
比如企业自有25元钱,再借75元钱,将这100元钱一起用于经营,那么自有的25元钱就是企业的“缓冲垫”,缓冲比例为25%。这个比例,在经济繁荣时可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只要销售不成问题、社会中商业信用良好,风险就不会很大。可是,在经济出现恶化时,仍然保持这样低的缓冲比例,风险就会浮现出来。因为经济下行时,经营中出现损失的概率会不断变大,存货价值可能下跌、销售不畅可能导致存货积压、应收款可能拖欠或损失……
经济下行会使银行的信贷资产出现恶化。银行就是经济的综合体和放大镜。在经济往上走的时候,银行的日子好过,而且有放大效应。相反,如果经济往下走,银行可能受伤更重。
如果说银行业有可能沦为“高风险的薄利行业”,你信吗?
一般商业银行的负债率在90%以上,远高于其他行业,即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比例很低,意味着只要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稍微贬值,比如贬值5%或8%,就可使它们在技术上无力清偿债务。
以全球知名的花旗银行为例,其负债比率在2005年高达92%,股东权益只占总资产的8%左右。因为花旗银行资产风险相当分散,背后又有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支持,公众对花旗银行的信心坚定,花旗银行才得以在如此高负债率的情况下持续经营。
银行做借贷生意,其实是“承担无限损失风险,享受有限盈利”。
当取得贷款的公司获得市场机遇时,价值增长数倍,但是,高额利润却与向其贷款的银行无关,因为贷款利率再高,也是固定的。当该公司被市场风险击中,损失惨重时,无法归还贷款,银行就会损失全部或者大部分贷款。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是损失全部贷款,而最好的情况是固定的利息收入。
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润表显示:每100笔贷款业务中,银行的收入(即存贷利差)是3%,而银行经营管理的费用以及税负占到1.8%,银行的利润只有1.2%。
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不良贷款,一般银行只能收回违约贷款价值的40%。这样计算,如果100笔贷款中有3笔违约,银行就面临亏损。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断断续续减息长达20年,减息的结果是,存款利率几乎为零。即使资金成本如此之低,美国的银行赚钱也不容易,因为好的机会已经被充分挖掘。怎么办呢?就给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或是信用记录不良,或是无稳定职业,或是低收入和无资产)放贷,或者闭上眼睛投资。美国银行家当然知道这样做的长期风险,但是短期的业绩压力更具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