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的世界:2015全球流动性去哪
回顾2014年,“宽松”无疑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关键词。核心提示:回顾2014年,“宽松”无疑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关键词。日本央行近期表示,将持续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通胀率稳定在2%,如需要,不排除继续加码量化宽松的可能性。
核心提示:回顾2014年,“宽松”无疑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关键词。
回顾2014年,“宽松”无疑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关键词。迈进2015年,这股宽松的洪流究竟将如何分化?它又将把各国带往何方?究竟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还是吹响了拯救世界的号角?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安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米高·迪克曼(Michael Diekmann)在亚洲金融论坛(AFF)开幕前夕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你细听全球央行的声音,他们当前希望维持低利率,我并不认为日本、美国或欧洲会有任何政策转向,因此低利率可能还要和我们相处很长一段时间。
亚洲金融论坛即将于2015年1月19~20日在中国香港召开,其关注点之一也落在了全球政策分化下的投资组合配置上。
美国:交出“宽松棒” 耐心待加息
美国于2014年10月30日告别了为期6年的QE,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这并不代表流动性也将就此终结。美联储因购债所释放的流动性并未收回,且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也暗示加息之路将漫长而复杂。
美联储在本年度最后一次议息会议(12月18日)上献上 “年终大礼”:放弃维持低利率“相当长一段时间”(considerable time)的措辞,暗示加息至少仍存两次会议的时间。
这份看似鹰派的决议实际上并不代表美联储立场的彻底改变。美联储预测201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为1.125%,而9月时为1.375%,可见加息的幅度不断下调。此外,油价暴跌也拖低了美国通胀,这也或将对加息造成拖累。
“新中性”或将使得美联储的加息幅度远小于前。尽管“新中性”并未获得美联储公开证实,但它可以成为镇定剂,这意味着收益率、信用利差和市盈率都更加合理了,而并非像很多市场观察人士惧怕的那样。
2015年美联储的流动性何去何从?加息又将造成何种影响?正如耶伦所述——一切预决于经济数据。
欧元区:呼唤欧版QE 德国让步否?
自2014年6月,欧洲央行一举开启负利率时代,宽松的浪潮便注定将越涌越疾。除了德国以外,欧元区对于开启QE都显示出一派“万事俱备”的姿态。一旦QE推出,欧元或将持续走软,欧股亦可能受到进一步提振。
各界对于QE的强烈预期缘于欧元区不断攀升的通缩压力。欧元区11月CPI终值年率增长0.3%,已经连续22个月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连续14个月低于1%。
此外,近乎“腰斩”的国际油价也加重了欧元区的矛盾情绪。一方面,油价走低可以大大降低欧元区消费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将加剧通缩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人士对QE的通缩风险已经越发重视。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接受采访时称:“我们现在预期未来数月欧元区通胀率将出现负值,这是欧洲央行必须密切关注的。” 也仅仅在两个月前,他还表示并未考虑通缩会出现。
“欧洲央行在2013年时便低估了通缩风险,甚至担忧QE会造成通胀,如今实行QE已经刻不容缓。” 法国国家战略和预测总署署长让·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德国这个“路障”,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并非没有回旋余地。与QE极为相似的OMT购债计划于2012年祭出,即购买满足条件的成员国的短期国债,尤其是期限在1~3年的国债。当时,主要反对者仍是魏德曼,但最终反对未果。
(图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日本:安倍连任宽松不止
随着安倍顺利连任,“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将继续发力,质化和量化宽松(QQE)的潮水或只涨不退。
2014年万圣节前夕,日本央行奉上了令人又惊又喜的宽松大礼——扩大QQE规模至80万亿日元(此前目标60万亿~70万亿日元),全球股市皆闻讯大涨,颇为映衬这一历来疯狂的节日。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两轮QQE强势刺激了日经指数。日本某市场人士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两年来从股市获利共计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1.7万元)。安倍连任后的宽松预期或将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推动日元贬值。
然而,政策刺激却未按照预期改变通缩现状,消费税上调又使居民生活成本升高。数据显示,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11月年化增速下降至0.7%,而在今年10月时为0.9%。
日本央行近期表示,将持续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通胀率稳定在2%,如需要,不排除继续加码量化宽松的可能性。
此外,财政政策或将加大马力。此前备受瞩目的3.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终于落地。日本内阁更是称该项经济刺激一揽子方案预计将提高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0.7个百分点。据外媒报道,日本政府拟在明年推出总额达到29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以提振国内经济。
中国:降息降准扑朔迷离
与全球货币政策的可预见性相比,中国的央行政策可谓扑朔迷离,降息、降准的可能性究竟几成?在新兴市场货币走软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会否通过使人民币持续贬值而加入“货币战”?
对于近期牛熊互现的中国股市,降准、降息无疑为多方期待的利好信号。然而,近期银发387号文的出台抑制了降准的空间——非银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口径,但不收存准金。
相关人士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存款规模不下10万亿,纳入一般性存款口径以后的效果相当于降准了,这一方面极大缓解了市场流动性紧张压力,另一方面将众多非银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口径,分母扩大而变相弱化了存贷比,尤其利好存贷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城商和农商等中小银行。
此外,人民币汇率走势也是2015年的持续关注焦点。当前,美元升值、油价暴跌、商品价格下滑的背景下,俄罗斯卢布暴跌,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印尼等新兴市场货币均遭抛售,这种贬值效应也给中国带来贬值压力,而压力主要源于出口。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已经连续六个月升值,这进一步挤压了出口商的利润。中信证券此前指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总出口增速将下降2.2个百分点。
从日元大幅贬值开始,外界对于人民币通过贬值加入“货币战”以促出口的预期升温。不过,业内人士亦表示,人民币贬值对刺激出口的实际效果仍值得商榷,且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民币贬值,今后央行会运用更多汇率政策,因此人民币会从单边升值进入双向波动时代,波动率也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