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票据发展史及票据鉴别仪发展史
随着银行票据的出现及防伪技术的发展,对应的票据鉴别仪也开始逐步发展:2010年版票据出来后,因为新增加了安全线防伪,很多第二代鉴别仪增加了磁头,以检测安全线的磁性,但无法读取安全线的安全码(就像能检测到银行卡磁条的磁性,但无法读出其中的数据)。
先了解一下中国的银行票据发展史:
1996年《票据法》颁行,为票据市场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国票据业务开始正式飞速发展。同年开始印制银行票据(汇票、本票、支票),称为96版银行票据。
1996年~2000年,票据不断做了些细节和印制标准上的调整,直到2000年底确定了最终的标准,称为2000版银行票据,一直沿用了十年。
随着票据流通时间加长,票据被仿造情况越来越严重,诈骗屡屡得手,最高年度涉案近万起,诈骗金额达13亿元,于是2007年起开始新版的防伪研发,并于2010年正式启用新版,2011年3月全面停用老版,称为2010版银行票据。
2000版银行承兑汇票
2010版银行承兑汇票
几个版本的防伪区别:
96版和2000版的防伪特征基本相同,分为三个层级:
纸张防伪:水印、有色荧光纤维等
设计防伪:彩虹、底纹、微缩文字等
印刷防伪:有色荧光油墨、无色荧光油墨、水溶性油墨、渗透性油墨等。
2010版则在2000版的基础上加入了更高级的防伪技术:
安全线:具备磁性,记录了安全码;
无色荧光纤维:国际最先进的变色防伪技术;
机读油墨:分布在票面不可见防伪油墨,仅仪器识别。
防伪技术也就由三个层级增加了第四个层级:机读防伪!
票据鉴别仪发展史:
随着银行票据的出现及防伪技术的发展,对应的票据鉴别仪也开始逐步发展:
第一代:以“大眼睛”为代表的光学放大鉴别仪
第二代:以“聚融”、“银科”为代表的电子放大鉴别仪
第三代:以“鉴真”为代表的智能机读鉴别仪
第四代:全自动一体化鉴别仪,研发中。
各代特点:
第一代鉴别仪 :以“大眼睛”为代表的光学放大鉴别仪
从1996年至2005年前后,持续了近十年时间。这类设备由白光、紫外光和红外光光源加一个硕大的光学放大镜组成,由于该类设备都带一个直径很大的光学放大镜,被通俗地称为“大眼镜”。
这类设备有个致命缺陷:放大倍数不高(光学放大镜决定),一般放大倍数约十倍左右,不能有效地发现变造痕迹;
第二代鉴别仪: 以“聚融”、“银科”为代表的 电子放大鉴别仪
从2000年开始,电子放大鉴别仪出现,并逐步完善,解决了放大倍数的问题,能通过多种光源的组合应用来检测特种油墨及查看挖补痕迹,并增加了如与图像对比、上传、存储等多种功能的应用,市场得到快速普及。
2010年版票据出来后,因为新增加了安全线防伪,很多第二代鉴别仪增加了磁头,以检测安全线的磁性,但无法读取安全线的安全码(就像能检测到银行卡磁条的磁性,但无法读出其中的数据)。
第二代鉴别仪虽然克服了“大眼镜”的缺陷,但依然要凭着对一二十多个防伪点的光源特征来人为判断票据是否为真,有点像中医治病,需要老经验的中医把脉确诊。而审批人员经验参差不齐,也无法追究责任,容易造成误判或内外勾结;尤其是2010版票据出来后,只做了简单的改良,并没有针对新版特点做核心技术升级,因此虽然银行进行了大量设备的普及,犯罪依然呈上升趋势。
第三代鉴别仪: 以“鉴真”为代表的 智能机读鉴别仪
2010版票据为了防范日益高超的造假技术,特意加入了目前最先进的两大防伪技术:无色荧光纤维和机读防伪加密信息,而第二代不具备对此的鉴别功能,因此第三代智能机读鉴别仪应运而生。
该类鉴别仪最大的特点是能通过仪器自动完成票据纸张真伪的检测,将人工鉴别部分缩小到仅对流水号、金额大小写这三个点的挖补痕迹进行判断,有效的防范了高仿票诈骗,提高了安全性、精确度及审票效率。
第三代鉴别仪不再是简单的电子放大设备,它涉及到磁、电、光传感技术;精密机械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学科,将人工判断转变为仪器判断,是票据防伪鉴定设备近二十年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截止目前为止,使用第三代鉴别仪的客户成功堵截了多张假票,尚未发生一例伪造票被骗案件。
第四代鉴别仪: 全自动一体化鉴别仪,研发中。
技术的革新永不止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为顺应电子化时代的发展,第四代鉴别仪也正在研发中。而亲爱的你,正在使用第几代呢?
来源:票据反假研究中心
转自: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