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推动市场化改革 国企与民企并存谋发展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国企概念再次受到媒体的追捧,国企发展壮大是经济之福还是市场之祸也引起了广泛争议。最近几周不少媒体和观点提出,中国经济进一步稳增长,主要靠国有企业的推动。
中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国企概念再次受到媒体的追捧,国企发展壮大是经济之福还是市场之祸也引起了广泛争议。对此,财经专家李克进行了详细解读。
李克:现在,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低于预期7.7%,在国内和国外引起了不少关注。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失速的问题,原有的一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优势的要素,包括低成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在丧失,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负面因素在产生影响。4月中央高层领导又专门对下面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形式展开了会议讨论,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明经济的环境和困境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
最近几周不少媒体和观点提出,中国经济进一步稳增长,主要靠国有企业的推动。我认为从大的方向来讲,中央的领导们认识还是很清楚的,宁肯牺牲一些速度但是要保证经济品质的提高,也就是要推动中国版的转型升级能够顺利实现。到底怎么样实现,有人认为国家应该理所当然的把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向国有企业倾斜,我觉得这方面有很值得商榷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来讲,国有企业并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在前期、中期对于国有企业的弊端,也就是在体制上低效率的缺陷已经做过充分的论证。而且在世界范围,西方国家也对他们当时的国有企业,特别在50、60年代国有企业种种制度上的缺陷和问题,也从理论上和实物上做过非常详细的论证。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环境之下虽然我们讲一个企业所有权的原始构成不成为问题,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然跟政府有联系,这会导致一方面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另一方面会设置各种门槛来妨碍民营企业的进入。
在中国,民营企业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比较典型的是诚信制度问题,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完善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改革红利。而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问题,在制度上到目前为止是很难突破的。社会经济资源有限,如果说更多的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同时也就意味着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会处于更加被动和弱势的地位。
其实,现在民营企业无论从税收、就业和对GDP的贡献来讲都大概占到60%甚至更多,它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像前几年一样,把更多的资源向国有企业这一块转移的话,可能会对我们整体的经济效率,特别实体经济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冲击或者负面的影响。所以我是觉得今天的问题确实很难做,很严重,但是并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恰恰是现在这种状况,经济速度降下来了,带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怎样考虑转型升级或者提升品质的问题,这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十分关键。
我认为现在更重要的应该考虑:对于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有很大贡献的弱势群体,怎么样通过一些结构性调整、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他们能够经营的空间、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这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探索,甚至于在某些领域当中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允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存,让他们之间产生竞争,在这些效果当中逐步的来决定,推动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