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哈投爱炒股 华锐买理财
哈投股份投资民生银行和方正证券两只股票盈利超过20亿元,羡煞其他上市公司,或掀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热潮。对那些“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我们不知道它在未来的哪一天会变成一个“地雷”,会成为这个市场“不务正业”的牺牲品。
哈投股份投资民生银行和方正证券两只股票盈利超过20亿元,羡煞其他上市公司,或掀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热潮。
投资与理财记者 陈乾
上证指数3月继续震荡下行,大跌了5.45%,整个市场哀鸿遍野,无数投资者大骂市场坑了祖宗。而作为3月第一妖股的哈投股份却逆市疯涨了59.06%,让无数投资者眼红心热。眼红心热的不只是普通投资者,还有那些上市公司。为何?因为哈投股份的大涨源于买了民生银行和方正证券的股票。虽然在3月的最后两个交易日,金融板块遭遇了“滑铁卢”,但以3月29日收盘价来算的话,哈投股份投资这两只股票,依旧盈利超过20亿元,这可羡煞了其他上市公司。
其实,上市公司炒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很少有公司炒得这么“出神入化”罢了。从炒股、炒房、高息放贷到巨资购理财产品,在高利的驱动下,上市公司资金投向可谓五花八门。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8日,在已经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就有303家在2012年有证券投资行为。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早前曾表示:“上市公司应对募集的资金负责,也就是对广大投资者负责,将资金投向实业。这样确定性也更大,更能保证广大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这样说过:“上市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有明显的主业优势,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还有极好的主业成长性。当一家上市公司沦落到不务正业,无所事事地东游西逛时,这家公司的好日子就已到头,末日应已来临。炒股、理财有风险,上市公司炒股、理财将面临更大的双重风险。”
A股市场里,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传统可谓由来已久,而且随着去年12月证监会关于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的信息发布后,上市公司更是纷纷肆无忌惮地开始重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的甚至舍本逐末,置主营业务于不顾,意图通过炒房、炒股、高息放贷等其他“不务正业”的方式,来获得投资收益,粉饰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结果往往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对那些“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我们不知道它在未来的哪一天会变成一个“地雷”,会成为这个市场“不务正业”的牺牲品。
1 哈投股份炒股赚得盆满钵满
哈投股份(600864.SH)可谓是最贯彻和实施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笃信“蓝筹概念”的上市公司。公司买了民生银行、方正证券两只大蓝筹,结果赚得盆满钵满,成为A股市场3月以来的一朵“奇葩”,截至3月29日,累积涨幅为59.06%,大名现在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故事始于3月7日。之前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哈投股份当天开盘即封涨停板,投资者还云里雾里,不知怎么回事。尔后查阅公司公告得知,公司拟出售民生银行和方正证券股票。公司目前持有民生银行8423.40万股,持有方正证券2.96亿股。哈投股份中报显示,公司对民生银行的持股成本仅为5050万元,对方正证券的持股成本为8.52亿元。按3月29日收盘价来算的话,公司持有的民生银行和方正证券两只股票累计盈利已超过20亿元。难怪被称之为上市公司中的“股神”。可是,这样的“股神”又有多少可持续性?
公司2012年营业利润为34567.98万元,而投资收益惊人地达到了34550.66万元,营业利润仅仅比投资收益高出17.32万元。通过和前3年对比,可发现该公司的投资收益至少每年都可以达到其营业利润的80%以上,而其投资收益主要还是炒股票。这样一个严重依赖炒股的公司,业绩基本是炒来的,其盈利有持续性可言吗?
难怪曾经有一位哈投股份的投资者坦言:“既然收益都靠炒股赚来的,那我还真不如去买一只基金,或者投资一家券商股。”如此荒废主业,炒股成痴,投资者该拿什么来相信它会一直这么“神”下去?哈投股份在炒股中巨额盈利,奇则奇矣,然而其他上市公司可以复制吗?
2 金陵药业变身“炒股专业户”
金陵药业(000919.SZ)本是一家以医药制药为主的上市公司,但其在A股市场制药的名头,却远远没有炒股的名头响亮。作为上市公司中的老牌“炒股专业户”,金陵药业对这个副业可是情有独钟。A股里面也因此出现了这样的趣闻:每逢金陵药业年报公布,都会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这倒不是因为公司的业绩有多么优秀,分配有多么丰厚,而是因为金陵药业炒股上瘾,是市场中有名的“炒股专业户”。
金陵药业炒股之事的披露始于2007年,当年公司炒股大赚2.68亿元,占其净利润3.07亿元的87.29%。从此以后,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金陵药业炒股巨亏1.29亿元。2009年和2010年,该公司炒股分别赚进3331.42万元、139.14万元。2011年,金陵药业炒股亏损超过3400万元。
通过查阅金陵药业2012年年报,发现公司去年加大了对基金的投资,并开始投资债券。在2012年,公司一共买入了2只债券和5只基金,耗资2215万元,远超过2011年的仅投资3只基金,花费968.9万元。金陵药业在2012年证券投资方面累计亏损了318.3万元,而去年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4亿元。
这样一份历年的炒股成绩单,恐怕很难令投资者满意。不管是投资标的的转变,还是投资股票数量的减少,只希望是金陵药业的一种“觉醒”,毕竟那不是它擅长的,是时候该回头是岸了。其实,金陵药业仅是A股上市公司证券投资亏损的一个缩影罢了,毕竟炒股这条路上,亏的是大多数。
3 雅戈尔转型“炒股大王”
雅戈尔(600177.SH)作为中国服装业的龙头企业,因特别痴迷于证券投资,被投资者调侃为“炒股大王”,之前也被称为“最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
雅戈尔股权投资始于1993年,曾经投资了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股价从4元多一路涨到100元以上,雅戈尔所持中信证券股权市值最高时超过200亿元。对中信证券的投资远远超出了雅戈尔的意料,让雅戈尔看到了证券投资的“暴利”。从此以后,雅戈尔就爱上了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其最大一笔是投向海通证券,耗资35.88亿元,认购1亿股。结果,这也成为雅戈尔的“滑铁卢”,到这批定增股解禁时,其股价已被腰斩,账面浮亏过半。雅戈尔甚至还于去年11月,一周之内3次举牌工大首创,持股比例直逼控股股东,当时就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据雅戈尔2012年年报显示,受投资业务影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略有降低,2012年投资板块亏损2.31亿元。公司目前在证券投资方面,仅持有农业银行一只股票,还因股权投资持有28只上市公司股票。
虽然雅戈尔的“不务正业”正逐步转为主业之一,但贡献的利润相当有限,而且还不固定,尽管它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来“转正”。雅戈尔作为少有的“转型”成功的案例,其“转型”之路走来也是磕磕绊绊,不是那么平坦。在投资这条路上,雅戈尔一度伤了很多投资者的心,而想把副业真正“转正”,特别是像股权投资这种副业。要想取得好收益,持续受益,依然任重道远。
4 云南白药房地产业务大溃败
云南白药(000538.SZ)近日表示将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早在2006年4月,云南白药和其他一些医药企业一样,忍不住房地产热浪的诱惑,注册资本1000万元,成立了云南白药置业有限公司,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房地产经营之路。而随着房地产营业模式的改变和国家调控的趋严,它又同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一样,开始了房地产大逃亡。
从2005年到2012年,云南白药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主营药品的毛利率及占总收入的比重却在逐年下滑。云南白药2012年年报显示,2012年白药置业亏损近16万元。而据统计,自2006年成立白药置业以来,该公司不仅没为云南白药赚一分钱,营业6年反而累计亏损60万元。云南白药在房地产行业可谓是门外汉,这次房地产经营的折戟,也为许多眼馋房地产暴利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云南白药也发布公告称,转让房地产公司是为深入贯彻执行“新白药大健康"战略,更加专注主业。好在云南白药醒得比较早,没有一条道上走到黑,及时踩住了“不务正业”的刹车。
其实,不仅云南白药,许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和房地产业务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却也想跨行业赚大钱。从进军房地产业务再到房地产业务大溃败,这样“不务正业”又是何苦呢?
5 新都酒店热衷高息放贷
随着经营压力的不断增大,资金并不宽裕的新都酒店(000033.SZ)于2011年开始实施“放贷扭亏”战略。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通过短期资金拆借,获取投资收益1400万元,以此为支撑,公司当年扭亏为盈,最终整体盈利为281.57万元。浅尝放贷的甜头后,公司2012年故伎重演,于当年1月和2月间向3个企业发放了合计高达6500万元的财务资助款,但最后结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根据新都酒店2012年年报披露的信息,上述6500万元对外财务资助款,除收回315万元利息外,其余本息均逾期未还。更有趣的是,在前期所发业绩预告中,新都酒店对上述逾期本金计提了30%的坏账准备,而在最终所发年报中,也许是对收回这6500万元借款颇有信心,公司最终仅对相关本金计提了5%的坏账准备。
相较于新都酒店自身的乐观,负责财务审计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则相对谨慎了许多,对公司年报出具了“非标”意见。原因即在于上述6500万元资助款的全部本金及其余利息均逾期未收回,而“该项对外提供财务资助可收回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新都酒店这边追帐未果,那边却向中国银行深圳南头支行申请2.93亿元的固定资产贷款(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公司现在的净利润现金含量为-54.17%,远远低于该指标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的144.22%,足见公司的现金流动性如何脆弱。有钱不去扩展主营业务,竟“不务正业”地玩高息放贷,而且干得不亦乐乎,落得这样一个亏损的结局,也算是自食其果。
6 华锐风电15亿巨资购银行理财产品
华锐风电(601558.SH)在3月19日发布公告称,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本着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适时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在2011年1月,华锐风电以高发行价登陆主板,募集资金净额93.2亿元,短短3个月后,便吞下超募资金58.7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011年10月,华锐风电55亿元公司债获准发行(2011年发行28亿元),至此上市不到9个月竟融资了超百亿元。而华锐风电在募投项目方面却不如融资这般高速,融资项目频频变更和投产遥遥无期。公司还于去年11月22日向上海银行北京分行申请了300万美元的贷款。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募投项目累计投入资金占比仅为13.2%,期间还变更了4次募投项目。募投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与上市公司的盈利息息相关,华锐风电在募投项目迟迟难以推进见效的同时,却耗15亿巨资,投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许有人会说,购买一些理财产品是证监会批准的。可也别忘了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时说过的话:“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国是‘影子银行’的一种。”就在最近,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行股哀鸿遍野。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经过清理和规范后,不知又有几人笑、几人哭?
上市实体公司这样不做主业做理财,难免让投资者大呼伤不起,而华锐风电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