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悄然生变
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正逐步走出经济阴霾,而以往作为全球经济动力源的新兴经济体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正逐步走出经济阴霾,而以往作为全球经济动力源的新兴经济体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正逐步走出经济阴霾,而以往作为全球经济动力源的新兴经济体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自次贷危机以来,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相继陷入困境。全世界将经济增长的期望寄托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身上。事实上,新兴经济体也确实对世界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9年实现V型复苏后,201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已高达6.4%。但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日益步履维艰,原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悄然发生改变。
近一段时间,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突破2007年的历史高点后迭创新高。这当然与美国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回暖息息相关。自去年下半年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出低谷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便不断加快。2012年9月跌破8.0%大关后,美国失业率水平一直维持在7.8%左右的水平。而最近公布的2月失业率(7.7%)更显示了美国就业市场进一步转暖。其他多项数据也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在逐步增强。美国商务部最近的数据显示,1月扣除飞机的非国防资本财订单劲增7.2%,此类订单通常受到密切关注,因为其显示企业的支出计划。此外,美联储公布的褐皮书也散发着乐观气息。褐皮书显示,1月和2月初经济成长逐步升温。
虽然欧元区经济复苏仍弥漫着悲观情绪,但欧债危机已暂时告一段落,西班牙和希腊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继去年12月大幅下调欧元区经济预测后,欧洲央行3月7日再度下调了今明两年经济预测值,预计欧元区经济今年将收缩0.5%,明年将回升至1.0%。与此同时,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今年下半年欧洲经济活动应该会逐渐复苏。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综合领先指标也显示,欧元区将加入全球其他大多数领先经济体的行列,在未来数月内实现经济复苏。OECD表示,当月欧元区领先指标从去年12月份的99.6升至99.7。该机构称,整个欧元区领先指标表明经济增速将加快,德国更是如此;意大利和法国的领先指标表明这两国经济增速不会进一步下滑。
再看亚洲的日本,在“安倍经济学”的指引下,日本采取货币贬值策略,大大增加了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日本政府2月27日公布2月经济月报。报告显示,日本连续第二个月上调对工业产出、企业信心、企业获利以及消费者支出的评估,因经济显示出摆脱始于去年的小幅衰退迹象。报告称,工业产出已经见底回升,且受益于日元走软和股市上涨,企业信心正在积极改善。
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正逐步走出经济阴霾,而以往作为全球经济动力源的新兴经济体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反观新兴经济体中的龙头——中国,虽说自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开始企稳反弹,但今年前两月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前景存在一定的隐忧。在物价水平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上涨3.2%,增幅较1月(2%)明显扩大,令紧缩预期增强。国内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共同指向前两月内需不振。社消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2.3%,低于14%的预期;进口累计同比增长5%,2月(春节当月)同比负增长15.2%,即使经过季调,也显后劲不足。让人意外的是出口强势反弹,2月单月同比增长21.8%,前两月累计同比增长23.6%。但遗憾的是,从前两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低于50%的情况看,这种强势并不一定可持续。“三驾马车”中,投资的增长是高于预期的,但却很难让人笑得出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两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1.2%,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2.8%,反映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得看投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还没有正式上路。
由于外部环境趋坏,加上由于产能限制和紧缩政策导致内需增长减速,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巴西、中国和印度自2012年起就出现了增长放缓的现象。而最近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月份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放缓,有迹象表明大型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经济扩张步伐趋缓。数据显示,2月汇丰新兴市场指数降至去年8月来的最低水平,为52.3,1月为53.8,去年12月为53.0。该指数对16个国家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进行评估,涉及5800多家公司,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读数大于50表示处于扩张状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时至今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正逐步走出经济阴霾,而以往作为全球经济动力源的新兴经济体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通胀严重,人口红利消失,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将渐行渐远。如果不在放开市场,打破垄断等方面有所作为,以提高经济效率,释放潜在的经济增长动能,中国经济的前景确实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