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都为银行打工”实质是揭了银行的“短”
日前,长沙市长张剑飞接受采访,称“银行存贷比全世界最高,存款利率是3,贷款利率是6,所以中国的银行全世界效益最好。现在看起来赚钱很是轻松的模式,反而会成为中国银行业长远发展的掣肘和隐忧。
日前,长沙市长张剑飞接受采访,称“银行存贷比全世界最高,存款利率是3,贷款利率是6,所以中国的银行全世界效益最好。老百姓存款并没有得益,而银行实际上是得益的,这是以加重地方财政负担为代价的。全国人民都在给银行打工。”(10月6日潇湘晨报)
长沙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的“全国人民都在给银行打工”,阐述了两个现实:一是垄断行业利润分配机制不公的问题。银行业作为比较赚钱的垄断企业,带有国有和公共属性,在创造了巨额利润之时,“自己”分配的比例过高,有变相占有和剥夺公共财富之嫌;二是存款贷款利差过大的问题。长沙市长张剑飞所说的“银行存贷比全世界最高,存款利率是3,贷款利率是6”符合当前国内银行的利差现状,这也正是为什么说“全国人民都在给银行打工”的重要依据。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 “全国人民都在给银行打工”的现实,揭的不过是国内银行的 “短”。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世界500强中排名靠前。据财富中文网7月9日发布的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四大国有银行全部进入财富世界100强,工商银行排名从去年的77位上升至54位,建设银行从108位上升至77位,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从127位、132位上升至第84位和第93位。
中国银行业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业”,上述排行榜单及银行业利润来源的 “大头”就是“吃利差”。国内银行的净息差 (贷款利率减去存款利率)普遍在2.5%~3%,是国外银行的十多倍,这构成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正是因为有如此高的利润,竟然让一些银行行长都感觉“不好意思”。
“全国人民都在给银行打工”,说明银行仅靠“利差”就可以轻松赚钱。而“利差过高”的背后,实质是垄断企业借助的是政策性优势,是政策给予的利差保护和高利润,暴露的不过是银行业创新性经营的不足。国外有同样发达的银行业,国外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却不是“利差”,而是其他新兴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同样的市场机制之下,如果失去相应的政策性保护,“败退”的一定会是国内银行业。这不仅是“全国人民都在给银行打工”的现实,也是一个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相对不足的事实。
客观来说,“趋利”当然是银行业的天性,“哪里有钱好赚就在哪里赚”也符合市场原理,但通过高企的“利差”赚得盆满钵满,不算什么真本事。一方面,利差高的现实导致在高利润之下,对民生福祉而言是一种限制和剥夺,在这种 “无差别”的高利差之下,犹如一个“雁过拔毛”式的赚钱机制,会阻碍货币与及商品流通,长远来看对国内经济不是什么好事;另一方面,看起来“赚”“全国人民都给自己打工”的钱好赚,却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赚钱之道。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银行业市场的进一步放大,当全国人民不再为银行“打工”的时候,这种“吃利差”的好日子终归要到头。现在看起来赚钱很是轻松的模式,反而会成为中国银行业长远发展的掣肘和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