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车企经纪保险将改变汽车后市场格局
9月24日,保监会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支持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有关事项的通知》,大多数媒体和公众都不会关注这一通知,但这个通知对汽车行业尤其是汽车后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
9月24日,保监会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支持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有关事项的通知》,大多数媒体和公众都不会关注这一通知,但这个通知对汽车行业尤其是汽车后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简而言之,原本车企是不销售车险的,但未来车企将可以通过设立保险代理和经纪公司的方式直接介入车险销售,这样就弥补了汽车金融公司没有保险业务的缺憾,同时也让中国车企对后市场客户数据、销售服务网点管控能力大大增强。但此消彼长,对目前从事车险经纪和代理的广大独立维修企业而言,待其兼业代理资格证到期后,恐怕很多靠保险代理获得事故车维修的中小独立维修企业将很难再取得资格证,这对其业务将有致命打击。
对非专业人士而言,上述解释恐怕很难理解。简单来说,对汽车后市场而言,相比日常保养,事故车维修业务是高收入、高利润的,但它与保险是挂钩的。也就是说,车主的修车费用其实已经通过保险预支了,保险公司需要精算的是事故率,事故率过高,保险公司就会赔本。在索赔方面,保险公司需要监控每一件事故的真实性是有难度的,极少数维修从业者会串通保险定损等保险业务人员,以虚假事故和虚假维修向保险公司索赔,从而达到骗保目的。这种行业乱象不仅让保险公司头痛,也让合法经营车险业务的企业难以为继。面对全国3万家保险代理、经纪机构,保监会很难有效监管。
从车企来看,过去几年,车企普遍设立了汽车金融公司,但这些金融公司都不具备销售车险的资质。车企的4S店会通过与当地具有保险代理和经纪资质的公司或其分支结构合作在其店内代为销售车险,虽然车主在4S店购买保险,但实际上这些车险并非4S店销售。近年来,丰田、大众、日产等厂商开始以“品牌保险”的模式与保险公司合作,试图管控4S店的保险代理服务。但由于各地保险服务模式千差万别,这项业务在推动过程中阻力很大,各车企都还处于艰难推广阶段。几个月前,保监会又出台了《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各保监局对兼业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汽车企业加大了监管力度。这导致厂商推动的品牌保险业务推广也一度难以推进。此番鼓励车企设立经纪公司的通知对车企而言显然是利好――此前只能通过提供销售场所与保险经纪和代理公司来合作,此次通知“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出资设立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或者与已经设立的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合作,由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统筹开展汽车保险业务,实现专业化经营。”上汽、一汽、广汽、长安、奇瑞、吉利等车企一旦设立了具备保险代理和经纪资质的公司,4S店将难以再自由选择保险公司,虽然车主仍然有自由选择权,但由于很多增值服务可以与4S店销售的保单绑定,车主实质上难以拒绝在4S店购买车险和续保。
保监会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在于目前的3万多家保险代理和经纪公司小而杂,骗保事件层出不穷,公检法抓几个骗保的保险相关业务人员已经不能遏制车险乱象。而大型车企旗下销售服务网点会有上千家,它们对这些网点的管控力度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如果这些企业成立保险代理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对成千上万的保险销售网点统一管理,这将使保监会的监管更有效。
由于事故车维修对4S店的售后盈利影响巨大,而事故车维修和配件关联度又非常高,配件又掌控在车企手里,如果保单销售数据也掌控在车企手里,那么4S店的命脉将掌控在车企手中,4S的话语权将更弱。与此同时,那些索赔的“灵活度”、“自由度”很高的独立维修企业一旦没有保险经纪和代理资质,它们将很难再与4S店竞争,这将大幅改变后市场格局。
随着中国车市进入微利甚至无利时代,保险销售利润将成为车企关注的重点。此前,通过品牌保险业务,厂商谋求4S店采用更多原厂配件来增加产值,未来如果厂商能够管控保单销售,一方面4S店之间在保险业务方面的差异将非常小,另一方面,如果保监会逐步管控不合规的保险经纪代理公司,那非4S店将越来越难再通过副厂件的低价格来与4S店竞争。这当然也与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有关,但这对后市场的影响将极其深远。副厂件厂商、独立修理企业都将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在此番发布通知时,保监会说“粗放的兼业代理经营模式不适应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求,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对汽车产业而言,这很可能也是一次革命,会革掉谁的命,车主的利益是否会因此受损,让我们静待各地保监局的《通知》执行细则出台。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腾讯汽车。新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