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抢食中小企业贷款
曾经备受冷落的中小企业,如今成为各大银行座上宾。中外资银行在“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鉴会暨中日中小企业博鉴会”上施展浑身解数,争相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抢滩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作为主办方之一,银监会今年专门举办“小企业融资论”论坛,并组织46家中外资银行与中小企业同台参展,担保机构亦进场为银企搭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有望破题。
曾经备受冷落的中小企业,如今成为各大银行座上宾。中外资银行在“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鉴会暨中日中小企业博鉴会”上施展浑身解数,争相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抢滩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作为主办方之一,银监会今年专门举办“小企业融资论”论坛,并组织46家中外资银行与中小企业同台参展,担保机构亦进场为银企搭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有望破题。
监管部门搭台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条件却明显高于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使得不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望而却步。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悄然变局,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不仅在贷款程序、金额方面大为改观,而且在是否具有“抵押”的瓶颈问题上已有所松动。监管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银企间的沟通。
作为中博会“五部一省”的主办方之一,银监会从去年开始组织银行参展中博会,今年更是组织了4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场。除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花旗、汇丰、渣打、东亚等数家刚刚拿到人民币零售业务牌照的外资行也纷纷在展会高调亮相。银行展区的规模有所扩大,展位数达230个,比上届增加66个。
作为中博会“五部一省”的主办方之一,银监会从去年开始组织银行参展中博会,今年更是组织了4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场。除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花旗、汇丰、渣打、东亚等数家刚刚拿到人民币零售业务牌照的外资行也纷纷在展会高调亮相。银行展区的规模有所扩大,展位数达230个,比上届增加66个。
作为中博会“五部一省”的主办方之一,银监会从去年开始组织银行参展中博会,今年更是组织了4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场。除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花旗、汇丰、渣打、东亚等数家刚刚拿到人民币零售业务牌照的外资行也纷纷在展会高调亮相。银行展区的规模有所扩大,展位数达230个,比上届增加66个。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幕仪式结束后,在银行业融资洽谈区举办了银企贷款签约仪式,19家银行与19家中小企业现场签订了贷款协议,签订贷款金额8400万元。除现场签约外,银监会于9月17日上午召开小企业融资论坛,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企业对话。
监管部门的积极组织,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推动力。银监会统计部主任刘成相表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小企业贷款体制机制、创新小企业信贷产品,另一方面,还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注重防范小企业信贷风险。只有做到鼓励与规范并重,促进与防险并举,才能有效促进小企业融资工作发展。
银行短兵相接
经历了高端客户的争夺战之后,中小企业融资领域成为各大银行的新战场。而外资银行作为新进场的选手,首次亮相于中博会,加剧了银行业对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的争夺。
截至2006年末,中小企业的数量在全国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过99%,在GDP中的占比超过55%,在工业新增产值中的占比超过70%,在国内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超过60%,在社会销售额中的占比接近60%。中小企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商业银行而言,积极顺应企业结构的演变态势,努力拓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拓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利于银行加快客户结构调整。国内银行长期以来在公司客户的选择上,倾向将大企业视为优质客户,对中小企业避而远之,存在比较突出的“垒大户”现象。但是,随着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以及资本监管约束的日益强化,国内银行这种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客户结构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以调整。否则,国内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可拓宽盈利增长来源。国外先进银行的实践表明,只要抓对抓好,中小企业客户同样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构成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和星展银行等境外银行中,中小企业业务的利润贡献度一般保持在15%-25%之间。
此外,这有利于银行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国内银行贷款不断向大客户和某些行业集中,贷款集中度很高,潜在信贷风险很大。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不仅可以通过调整信贷结构,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分散贷款风险,促进银行完善风险管理理念和制度;而且将有力推动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以及技术方法上的一系列创新建设,有效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专家认为,融资难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金融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创新将是打破这一瓶颈的最大力量。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创新方案,吸引中小企业客户。中资银行主要是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和网点资源,推出适合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个性化产品来吸引中小企业。网点是中资银行的一大优势,而外资银行则利用其国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专业水平吸引中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