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出口传递效应显现致棉花滞销

2008-07-24 23:41 1106

 原本是进口棉旺季的6月,棉花进口量却呈现大幅下滑。   海关统计显示,6月单月,我国进口棉花21.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1万吨,减幅16.4%;较

 原本是进口棉旺季的6月,棉花进口量却呈现大幅下滑。

  海关统计显示,6月单月,我国进口棉花21.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1万吨,减幅16.4%;较上月减少2.9万吨,减幅12.1%。

  山东省棉麻公司一名负责人7月22日对记者说,历年的6、7、8月正是棉花进口高峰,国内棉一般都已消耗殆尽,然而今年“我所接触到的仓库全都堆满了棉花”。

  下游纺织企业的不景气被认为是棉花滞销的主要原因。江苏华芳集团副总经理黄叶佳同日也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棉花库存量已经下降,目前的存量约能支撑1-2个月的生产,而过往该企业一般会库存3个月左右的用棉量。

  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表示,协会早前曾预计07/08棉花年度(2007年9月-2008年8月)用棉量约1200万吨,“现在看来,这个数字肯定要下调”。

  滞销的棉花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史建伟5月曾经公开表示,按用棉量趋势估算,2007/2008棉花年度,我国棉花进口量原本在280万吨,但从后市情况看,“这一数量可能要缩20万吨。”

  去年9月至今年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04万吨。之前的2005/2006年度、2006/2007年度,我国分别进口棉花411万吨、228万吨。

  配额的大量剩余也在说明问题。

  第一纺织网分析师陈晓燕表示,在年初下放了89.4万吨的关税内进口棉配额后,国家发改委又分别于3月中旬和5月下旬增发滑准税配额150万吨、110万吨,全年配额总量为349.4万吨。而今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24.2万吨,以此测算,纺织企业手中还剩余225.2万吨配额。

  广州广纺联集团总工程师林建华昨日介绍,上半年该集团的棉花进口量就较去年大幅减少近50%,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数字。

  上述变化,不同寻常。

  山东省棉麻公司人士说,历年的6、7、8月正是棉花进口高峰,由于国内棉一般都已消耗殆尽,企业主要依靠进口棉维系生产。

  而眼下,与棉花进口异动相对应的是,国内棉花库存量开始攀高。

  陈晓燕说,业内普遍估算截至2008年6月底,商业库存约有160万吨,工业库存约120万吨。而去年同期,商业库存在50万-80万吨左右,远远低于今年。

  与棉商仓库中积压的棉花不同的是,下游的用棉企业开始缩减棉花采购量。

  该人士说,5000-10000纱锭的小厂一般只储备1-2天的生产用棉;中型企业库存量大约能支持1-2周的生产;“大型企业库存量在30天左右”。而正常状况下纺织企业需要储备3个月左右的用棉方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

  江苏华芳集团副总经理黄叶佳也说,该公司的棉花库存量已经下降,目前的存量约能支撑1-2个月的生产,而过往该企业一般会库存3个月左右的用棉量。作为国内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华芳的产能超过200万纱锭,相当于广东全省的棉纺产能。

  第一纺织网刚刚完成的一份抽样调研显示,企业的平均库存仅足够支撑30天的生产。这份调研覆盖国内1000万纱锭的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1/10。

  纺企资金链紧张

  纺织企业的艰难处境被认为是目前棉花滞销的首要原因。

  广州广纺联的林建华表示,行业的不景气致使不少纺纱企业难以及时收回货款。“以前30天能到账的货款,现在3个月能收回已经不错,部分货款甚至要推迟半年、一年”。

  他说,这样的资金状况致使纺织企业不敢囤积棉花,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是随用随买,以避免资金占压。

  企业资金面紧张的现状也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调研中得到应证。

  该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上半年四次摸底后,该商会认为,对企业冲击最大的首推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其次便是资金链的紧张。

  他称,目前不少企业的结算周期已经被迫拉长,“30天的延长到60天,原本60天的延长至90天,已经出现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案例了。”

  纺织企业的减产、停产也是棉花乏人问津的因素之一。

  以广纺联为例,该企业去年的纱线产量约6000吨,用棉量约3600吨。不过预计今年,该企业纱线产量会下滑15%左右,用棉量也将随之下滑20%—30%。

  而这并非个案。

  今年早些时候,业界也曾传出国内最大的棉纺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将其600万纱锭的产能停产了200万锭。

  林建华表示,他所获悉的情况是,“减产1/3算是很正常的”。

  记者另获悉,近日广州番禺的一家名为振裕的中型棉纺厂就已经完全停止了纱线生产,以避免进一步的亏损。而在福建长乐地区,60万锭的产能已经停产超过1/3。

  上述现状使得中国棉花协会也下调了本年度棉花消费量的预测。

  高芳22日表示,协会早前曾预计2007/2008棉花年度用棉量将在上一年度1100万吨的基础上,上浮10%。“现在看来,这个数字肯定要下调。”不过,究竟下调多少,该协会还没有统一口径。

  北京中期期货公司研发部分析师张向军21日表示,目前的国内棉花市场,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过剩多少很难统计,不过国内棉价的低迷便是供给过剩的证明。本周一,国内现货市场棉花的到厂价为13846元/吨,而从2007年至今,国内棉价一直维持在14000元/吨上下。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760万吨,算上260万吨左右的进口量,全年供应量在1000万吨上下。不过由于市场普遍认为,760万吨产量低于国内实际产量,本年度我国棉花的供给预计远超过1000万吨。

0
标签: 棉花 进口棉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