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晓辉: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已具可能性
人民币持续升值,让许多进出口企业感到了明显的成本压力。“在国际贸易中,能否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一来,企业不但可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还可以节省换汇成本。”来自经济界别的吉晓辉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建议,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试点,“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058元,为汇改以来最高点。尽管3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175元,较前一交易日走低了117个基点,但按2007年末的数据计算,仅今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2.58%。而交通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到今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将达到6.83元—6.75元的区间。
“人民币汇率的稳步趋升,增强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吸引力。此外,不断发展的国内金融市场也为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了条件”,吉晓辉委员说,“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使国内企业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区内贸易比重越来越高。在亚洲区贸易中,日本已开始使用日元作为计价货币,以日元计价的出口贸易比重超过50%。吉晓辉委员表示,当前,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也同样出现了以人民币作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需求。
为此,吉晓辉委员建议,以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为框架,稳步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之间已经就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展谈判,相互间的经济关联度也较高,人民币国际结算可先在局部区域内试点,并逐步扩大至亚洲其他国家。” 吉晓辉委员说,通过试点,可以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的环境变化进行一定适应和评估,以便相关方面做出适当反应,积累宏观管理经验。
吉晓辉委员同时坦言,“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安排减少影响。并且从长期看,这些不利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减弱。”
据悉,央行上海总部曾明确表示,将研究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课题。 (本报北京3月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