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三地调研小企业资金饥渴度
7月2日,银监会有关人士透露,银监会近期正组织五六个工作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三地调研小企业的生存状态。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小企业在信贷紧缩、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的发展情况,以及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难易程度。其中,重点考察是否存在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处于成长期的小企业也遭到“错杀”,成了调控的对象,面临贷款难题。
该人士表示,宏观调控下部分小企业倒闭、民间融资升温已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该调研将为监管层下一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担忧“保大压小”
小企业对解决就业和发展经济有着重大意义,因而,银监会近年一直大力推进各类银行加大对小企业贷款的支持。然而,对于今年信贷紧缩下银行“保大压小”的担忧越来越沉重。
渣打经济学家王志浩在近期的报告里指出,大量信贷正源源不断地被投入到省级企业的投资项目上,这也意味着,经常需要大量现金购进原材料的中小企业,只能要么任凭资金链断裂,要么求助于民间金融或地下融资。
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贸易中最常见的融资途径,现在成了信贷限额管理中的主要“受害者”。自2007年7月以来,除2008年1月外,通过票据再融资获得的融资额连续8个月下滑。
王志浩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银行业相关规则的改变——票据必须归入贷存比口径,但更大的原因在于信贷限额。出于利差和成本考虑,银行天然地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
今年一季度,短期贷款(包括票据再贴现)增加了5450亿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1830亿元,仅占新增贷款的43%。在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总额中,国企贷款占25.8%,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民企贷款的比重则下降到7.8%。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中羽翼尚不健全、步履维艰的一部分群体正经受着真正的资金紧缩煎熬……这种情况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尤其不利。”王志浩说。
无独有偶,今年3、4月份,江苏银监局选取了苏州、常州、南通、泰州、淮安、徐州等6市,再从每个市选取5家银行机构和20户小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同样令江苏银监局感到担忧。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以来,在以物价上涨、资金收紧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环境下,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江苏银监局在调查报告中指出,由于银监会大力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小企业贷款仍呈上升态势,但随着监管节奏,小企业贷款波动较大,必须防止紧缩政策下小企业贷款成为主要的收缩对象。
而中小企业集中的浙江温州亦有部分企业倒闭或者停业。“现在高利贷很多,年息都百分之一百,一些人债务累累,被追债而逃离。”浙江温州一位小企业主说。
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升?
不过也有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银行对小企业并不存在“不公平”待遇,问题是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康复能力比较弱,使得银行在贷款时必然要考虑风险。
记者从多位人士处获悉,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做得较多的某外资行在天津、上海、深圳的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近期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不良率接近3%,主要可能是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和类似骗贷等案件导致。
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贷款,虽然为小企业提供了贷款便利,但同时因缺乏抵押物,而风险暴露的更加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中小银行的确在尝试通过上浮利率的方式,尽力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一些银行的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甚至100%,并设置了贷款的额度限制,比如单笔贷款不超过100万元或者50万元。他们对外也均表示,对小企业的贷款增速不会低于平均贷款增速,并保留较大的信贷额度。
但由于缺乏对贷款定价的经验,不良上升风险的担忧始终存在。对此,“货币政策难以用公平来判断,公平必须要靠财政政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