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掘金供应链金融
――访深圳发展银行贸易融资部总经理马黎民
编者按:在国内货币政策从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经济环境突变的背景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日趋严峻,对相关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更为迫切,企业融资难愈发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有观点认为,现在企业谈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贴近市场、深挖企业需求,开发出更适用的产品和模式?为此,我们走访了深圳发展银行贸易融资部总经理马黎民,解读深发展供应链金融突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应之道。
深发展在今年4月份整合推出了“池融资”金融服务品牌和五大核心“池”产品,其基于上下游供应链的特点,为企业盘活应收账款,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链开创了全新通道。华夏银行在日前也推出了自身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融资共赢链”,这是该行根据企业在供应链上所处的位置和行业特点提供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北京银行在6月17日正式发布该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资金快链”,标志着该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的城市商业银行。
种种迹象表明,在目前银根不断紧缩、货币政策偏紧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不断问世为广大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的新渠道,并将日益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争夺市场的重要筹码之一。
6月23日,深发展发布的2008年中期业绩预增公告中称: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85%—95%,在中小企业贷款和贸易融资方面,将继续关注通过贸易融资业务满足中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二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贸易融资和中型企业贷款的资产质量均保持稳定。
面向中小企业 面向贸易融资
供应链融资是指采购、生产、销售链条上各个环节贸易融资的组合,是银行信贷的创新模式,被全球银行业看作具有广阔前景的信贷服务新方向。近几年,特别是今年来,国内银行纷纷推出供应链融资,本质上是基于企业真实交易产生的现实或未来的应收账款的融资行为。
马黎民说,“众所周知,国际业务是最传统的供应链业务。我行从2000年开始尝试系统介入国内贸易融资,利用国际贸易融资的理念、业务特征,来开展国内业务。”
2002年开始,深发展贸易融资的镇山业务――货押融资业务在贸易领域大举攻城略地,并通过协助盘活进口企业资金流,提高进口企业购买力,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我国的贸易顺差压力。说起货押业务,马黎民说:“从2000-2005年期间,这块业务在全行的规模很大,像佛山等分行在当时已经占据总授信规模的大部分,引起外界关注。2004年,人民银行和银监局专门就我行广州分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有效拓展新兴市场、改善资产资产质量的情况作了调研,华南地区同业由此纷纷开始效仿与竞争。”
2004年6月,深发展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美国新桥资本。
2005年7月,《深发展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与转型策略》(下称《转型策略》)作为全行公司业务的纲领性文件下发实施,“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奠定我行优势品牌地位,在5-8个行业或商业领域取得领先的金融服务能力。”深发展公司业务的市场定位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专业银行。
相应地,深发展贸易融资部的架构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贸易融资部下设五个二级部门,包括离岸业务部、国际业务中心、单证处理后台、保理业务中心以及审批中心。
马黎民这样解释架构调整的考虑:“这几个部门都是和供应链有关系的,我们当时提出:从总行范围对整个部门资源作系统整合,服务于企业整个供应链业务,提供一个衔接良好的完整方案(由各部门配套支持)。原来各部门是从银行职能方面独立分设的,面向客户的服务协调效率低,整合之后,我们加强了横向流程协调,经常以项目组、专家组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保证了整个客户服务较高的水准与效率。”
截至2007年末,深发展贸易融资客户增幅达52.2%;贸易融资表内外授信余额增幅38.92%,占全行公司业务授信的比例较年初提高4.66个百分点。2008年一季度,深发展贸易融资客户数(本币)比去年年底增长超过10%,整个授信余额790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远远低于1%,继续维持了较高的增速。
丰富的产品体系
深发展在把供应链金融确定为公司业务的战略目标后,全行倾力而为,通过管理架构重整、产品开发平台支持、制度平台创建、信息平台优化等措施,重塑了整条业务线。马黎民介绍道:“深发展贸易融资在业务拓展上实现了内外贸、本外币、离在岸业务的一体化,并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全程、标准化和电子化的专业管理。”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体,目前主要集中在资金严重短缺的中小企业群体。按照传统信贷标准,中小企业很难进入银行门槛。但中小企业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占企业数99%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将是银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蓝海”。
深发展于2005年中,国内首家明确提出全行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实施战略转型。近年来创新不断,持续开发更适合企业生意成长的系列金融产品,相继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对公金卫士”、“池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品牌。贸易融资业务在规模持续成长的同时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贸易融资业务行业分布集中于钢铁有色、汽车、能源化工三大领域;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中小客户,业务占比达84.9%,很好地贯彻了“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公司业务战略转型方针。
值得关注的是,深发展在2007年成功开发出“出口应收账款池”、“出口退税池”从而形成出口全链条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后,今年又推出三个“池”,即:出口发票池融资、票据池融资、国内保理池融资。有业界专家认为,票据池融资、国内保理池融资的推出,则标志着深发展池融资业务已经从出口贸易全链条融资,发展成覆盖全程供应链条大中小型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解决方案。
完善授信新体系
提及进军中小企业市场的时候,马黎民指出:“判断一个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不仅要看这个国家的大型企业,更应该看中小企业的是否有快速成长的环境。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业在快速成长,犹如社会的小细胞,细胞越活跃,社会越活跃。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介入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一种有效模式,我们不是孤立地看待中小企业,它总是和众多的上下游企业发生关系,总能找到中小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方面。”
马黎民表示:要把中小企业放到整体供应链上看待,考察其包括交易对手、交易条件、交易记录等在内的交易结构,考察资金用途、去向以及对应货物物流的流转情况;通过“物流与资金流”的紧密闭合,银行要么控制“物流”、要么控制“资金流”,是有可能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的。
另外,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于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和信用状况非常清楚,这些非财务信息十分重要,银行可以依托核心企业对上下游的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并通过一定的安排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捆绑在一起,一方面优化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使中小企业“傍大款”也能融资,另一方面可以控制信贷资金流向并降低信贷风险。
“深发展对此专门研发了一套自偿性贸易融资授信评级体系,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实行全新的信用评判标准,注重债项评级而不是片面强调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我们主要看中小企业在供应连上的交易关系、与核心企业的紧密程度、交易记录等因素,把定量和定性因素结合起来,综合打分决定是否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不断修订,事实证明这套体系十分适合当前的经济状况,我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强劲发展也证明了它的实用性”,马总继续介绍道。
据了解,与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固定资产、静态分析财务数据来衡量企业信用标准不同,深发展池融资充分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关注债项评级的原理,从注重企业静态财务数据向注重企业分析企业实际“赚钱”的能力,详尽考察企业的贸易结算记录、合同履约能力、交易真实性等债项信息,并借鉴和灵活运用“大数法则”,分散交易对手风险来控制银行业务风险。相比单笔应收款融资相比,深发展池融资具有聚“小”成多、额度内可随时支取、可实现跨帐期融资的特点。去年深发展先后推出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出口退税池融资、国内保理池融资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已有不少企业从中受益,为这些企业资金链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持续创新 保持核心竞争力
中外资银行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业务同质化日益严重,如何在产品创新、服务模式上保持自身核心优势?马黎民说:“银行要开发一个新产品很容易,但是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高效运营的流程决非易事。”
马黎民坦言,虽然深发展供应链金融起步早,市场占有率和声望也较高,但目前也时常感受到来自中资银行甚至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深发展保持领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持续创新,特别是推进内部组织架构与作业流程的再造。今年,我们在营销模式方面积极推进总分行联动,加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总对总”合作力度,整合内部风险管理、产品服务、营销战略等资源,提供全链条综合服务,推动重点行业供应链业务的迅速成长。
深发展早在2005年,率先与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包括中外运、中储、中远物流、中铁物流等建立战略合作,拓展物流金融服务。“深发展是国内最早提出物流金融概念的银行,以及逐渐形成了从区域到全国再到全球物流的概念,契合企业供应链的特点持续创新,去年,我们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UPSC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拓展国际供应链金融服务”,马黎民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马黎民透露,深发展2006年上线的贸易融资平台,迄今仍然是国内独有的供应链金融支持系统,下一步该行将根据贸易融资业务与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开发的功能更为强大的电子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