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央行23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央行23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扩展到神州大地,确实值得欣喜。不过,有一种认知倾向值得关注,无论是普通公众、众多网友,还是专家学者,表现出少有的兴奋,甚至有不少网友认为,这项公共政策全面推行后,人民币必将在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拥有话语权,甚至很快就能与世界货币霸主美元抗衡。
人们对人民币尽快走向国际化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对待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笔者以为,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不切实际地高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作用。
人民币要想国际化,必须要迈个三个重要关口:一是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现钞流通和使用;二是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和结算的流通货币,使人民币区域化;三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很明显,我国刚刚跨过第一道门槛,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中,我们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即人民币区域化阶段,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道路仍然漫长。
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价格、数量的问题,会涉及到我们的金融管理水平、认知能力、监管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多维度、多元化、多层面的问题。譬如,正在世界流通的第二大货币欧元,从1999年开始发行至今已有12载,因监督、认知等方面配套措施不尽完善,始终未撼动美元霸主地位,更遑论人民币刚刚向国际化迈出了一小步。
中国虽是经济大国,但仍是“金融弱国”,经济深层次结构矛盾、体制问题和金融业本身发展的严重滞后,都使中国金融市场化无法一步到位。因此,应理性看待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不必过于夸大其功效,惟有结合我国国情,卧薪尝胆,一步一步地来,脚踏实地地干,才有可能早日打破美元垄断地位,对美元的霸主地位形成有力制衡,从而拥有更多的国际金融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