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须严防境外废轮胎进口

2011-08-11 13:42 1115

  从8月1日起,由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该法案明确规定了9

  从8月1日起,由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该法案明确规定了9项禁止进口内容,其中一项是禁止进口境内产生量或者堆存量大且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固体废物,废旧轮胎完全符合该项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规定。

  废轮胎严禁进口的国家政策,在我国已实行多年。为规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防止进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早在1996年国家环保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局、国家商检局就联合发布204号通知;2008年,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又联合发布第11号公告,2009年发布第36号公告,均明确规定禁止进口废轮胎及其切块、硫化橡胶废碎料、下脚料及其胶粉,各种形状的硬质橡胶废碎料等。

  虽然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但国内仍有个别人鼓动进口国外废旧轮胎,且走私进口也未禁绝。近期,国内再次出现要求国家放开废旧轮胎进口和取消废轮胎进口限制的舆论,因此严防境外废旧轮胎进口绝非易事,可谓任重道远。

  2009年10月14日,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召开的资源综合利用专题座谈会上,有关领导在讲话中明确强调,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必须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必须从大局出发。笔者从中国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健康发展出发,认为必须严禁废旧轮胎进口。其理由如下:

  其一,我国有大量的废橡胶资源,应首先处理好国内的废旧橡胶

  我国是轮胎生产大国,也是轮胎消费大国,2010年我国轮胎产量4.43亿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废旧橡胶的产生量在1200万~1400万吨,“十一五”末,废旧轮胎利用率由“十五”的65%提高到80%;非轮胎类的胶管胶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轮胎以及胶鞋等其他废旧橡胶制品利用率也由30%提高到60%。随着这几年我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1亿辆左右,每年废旧轮胎产生量以8~10%的速度递增,2010年我国产生废轮胎在2.56亿条左右,重量达940万吨,还不包括每年报废的大量胶管胶带、摩托车胎、电动车胎、自行车胎、胶鞋等众多废旧橡胶制品,其数量也在几百万吨。这样算来还有数百万吨废旧橡胶散落在民间,没有很好回收利用。

  另外,据来自各省市企业反馈的信息,由于利益驱动国内土炼油猖獗,土炼油消耗了国内20%左右的废轮胎(主要以轿车胎为主)。近期从媒体报道获悉,仅南京就对173家“三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企业责令停产,其中溧水县就有5家土法炼油企业关门。如果全国都采取果断措施,20%的废橡胶和废轮胎将回归废橡胶综合利用企业,数量估算在200万吨以上,再加上还有20%的废旧轮胎和大量的废旧橡胶,数量保守估算在400万吨以上需要无害化利用。因此,国内的废橡胶(含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工作任重道远。如何贯彻废旧轮胎“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再制造”的“3R”原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二,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最近,国家发改委徐宪平副主任在全国节能宣传周上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相关工作力度,坚定不移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承担着国内废旧轮胎无害化回收、环保型利用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工艺向安全环保发展,设备向节能高效发展,产业向量化规模发展,在推动行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再生橡胶生产能耗由“十五”的1200kWh/t发展到“十一五”的950kWh/t,能耗平均降幅达20%。“十二五”能耗降幅目标为760kWh/t,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能耗再降20%。

  但由于废旧轮胎加工形成的胶粉与再生橡胶,仍属低附价值再生利用产品,在处理过程中的胶粉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在1000kWh以上;再生橡胶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也在1500kWh以上,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仍比较高,从环保、资源和能耗综合考核,处理国内的废旧轮胎义不容辞,但处理境外的废旧轮胎则得不偿失。毕竟废旧轮胎的第一属性是固体废弃物,禁止废旧轮胎向中国转移,可以避免增加国内处理量,避免在处理过程中付出昂贵的能源消耗、环境风险。因此,进口废旧轮胎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其三,维护国家环境安全,稳定行业健康发展

  以生产再生橡胶为主,加快硫化橡胶粉和胶粒直接应用,加大再生胶、胶粉的深加工力度,加快以轮胎大企业为主发展翻新轮胎,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废橡胶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多年来,再生橡胶产业在我国废橡胶含废旧轮胎加工处理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已成为目前加工处理的主要方式,而胶粉是生产再生橡胶的主要原料。

  自2011年以来,橡胶工业原材料、能源及劳动力成本都在上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价格直线攀升,企业赢利越加困难。但胶粉和再生橡胶销售扣除税收调整因素,价格基本未涨,究其原因是行业投资门槛低,胶粉、再生橡胶生产工艺简单,造成胶粉、再生橡胶企业遍地开花,目前全国有几千家企业。由于许多小企业盲目投资,销售基本处于无序恶性竞争之中,规模企业也长期处在微利局面。而此时,有人提出“再生橡胶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行业呼吁废轮胎进口迫在眉睫”,废轮胎进口真的可以改变再生橡胶企业经营困境吗?呼吁说经营困难是由于国内废旧轮胎原料价格高,进口可以降低废旧轮胎的价格,但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打开国门大量进口,从国家利益来看,由于国内外价格差异,会导致国内的废旧轮胎无人问津,国内的环境安全如何保证?从行业利益来看,低价废旧轮胎的大量进口,必然会使更多人踏入这个行业,新一轮的无序发展必然会更加剧,影响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从企业利益来看,胶粉、再生橡胶供大于求的恶性竞争局面会加剧,更无从维持和提高现有销售价格,企业面临经营困境的局面也无从改变。

  从国际环境来看,各国都希望将废旧轮胎转移到他国,而唯独要求进口废旧轮胎到中国的都是一些国人,从目前破获废旧轮胎走私到中国的案件看,也是一些被利益驱动的国人和华裔所为。国门如果一旦打开,很快会将中国废旧轮胎的价格推向世界,不仅短时间内拉升国际废旧轮胎的价格,还会很快将全球废旧轮胎引入中国。作为中国的微利行业,有多少企业有自己的进口渠道?所谓的要求进口真的能够改变企业经营微利的局面吗?那时企业效益不但不可能增加,恐怕连维持目前的局面都难以保证。

  2009美国对中国出口轮胎实施特保案的阵痛还在持续,目前中国橡胶工业正在制定与实施“十二五”由大到强的规划,此时国内再次出现要求废旧轮胎进口解禁的要求,即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国家的环境安全、节能减排,更不符合行业的科学发展。

  笔者再次强调,我国胶粉、再生橡胶生产企业的第一属性是为了消除国内废旧轮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属于环保行业;第二属性是为了有效处理废旧轮胎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属于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作为中国利废企业的责任,就是要立足解决国内产生的废橡胶(含废旧轮胎),而不是将别国垃圾拿到国内来处理,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垃圾处理场,这种靠进口废旧轮胎发展中国的循环经济的观点是荒谬的,也是行不通的。

  进口废旧轮胎绝对是弊大于利、劳民伤财、祸患无穷。因此,发展我国橡胶工业,弥补我国橡胶资源匮乏,除了扩大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加快开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杜仲橡胶外,直接进口天然橡胶,减免天然橡胶进口关税的意义远远高于废旧轮胎进口。

0
标签: 海关总署 环保部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