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保险为何遇冷

2011-08-11 11:49 753

  近日,故宫博物院风波又起。  5月份震惊全国的7件临时展品失窃案尚未平息, 7月4日又因人为操作不当,致使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

  近日,故宫博物院风波又起。

  5月份震惊全国的7件临时展品失窃案尚未平息, 7月4日又因人为操作不当,致使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受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一位专家表示,宋代哥窑存世不多,市场价值难以估计。在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中,哥窑瓷器曾拍出2000万元人民币高价。有专家称,即使损坏的文物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将大打折扣。

  据悉,失窃的7件临时展品价值数千万元,只象征性地投保了31万元。此次国宝受损,人们在痛心之余考虑谁来赔付的问题仍无下文。文物艺术品受损意外频发,包括艺术品保险在内的文化产业保险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需求旺盛 市场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艺术品保险需求逐渐增加。相对于国外艺术品保险市场的成熟,国内艺术品保险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目前仍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

  根据欧洲美术基金会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的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举办的各种艺术展览比同样规模的外国美术馆也多出不少。然而,目前文化产业保险仍未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国内的艺术品保险供给严重滞后,艺术品保险并没能很好开展。

  在国内,大部分文物展览的承展单位是国有的博物馆,对于大部分展出的艺术品也只能象征性地上保险。原因之一是文博单位预算中所列的保险费用有限。此外,目前也有很多私人收藏家参加各种展览,但记者获悉,多数私人藏家也没有考虑过投保的事情。大家比较通常的做法是将价值较高的藏品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认为这样比较安全。

  只有极少数的名贵展品投了保险。例如,今年5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前的点交启运仪式上就曾传出信息,浙江省博物馆出借《剩山图》进行了投保,估价为1.5亿元。但这次的保险费用只是估价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之间,且保费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支付。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保险业一直在加快进入文化产业,关于文化产业保险的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2010年12月底,保监会与文化部在就曾经联合发布通知,要大力开发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其后保监会明确提出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在内的11个试点险种,并确定人保财险、太平洋(601099)产险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三家作为试点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加入这个行列。但是半年多过去了,相关业务基本未启动。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业保险推进的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市场反映。”

  艺术品保险面临多重风险

  故宫藏品难以赔付或成定局,这并非个例。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都没有给馆藏文物上保险,只有在出现展品外借等情况时,才会偶尔单独购买保险。

  专家指出,造成藏品保险空白的原因很复杂,国内保险公司在文物保险领域发展不成熟是其中之一。由于保险公司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估计文物价值。但艺术品保险发展困难也不能全怪保险公司,主要原因还有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围绕保险的配套还非常不健全,像评估鉴定、价格评估、艺术品修复等几乎一片空白。到目前,中国内地还没有一家服务于商业的第三方艺术品鉴定机构出现,没有一个可靠的机构能为文物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它是中国艺术品鉴定的最高机构,但它不为商业服务。专家出具的证书只表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包括商业价值。我们的鉴定证书,只能出具真品鉴定证书,不能出具赝品鉴定证书。此外,我自己的藏品有各种来源,没有发票就无法证明藏品的价值,不知道该投保多少保额。”一位资深藏家这样说。

  对保险公司而言,虽然一部分私人藏家对投保有兴趣,但他们却不得不防范承保的道德风险。万一以赝品投保,损坏之后要求以真品的价格赔偿怎么办?目前国内优秀的修复师大都供职于各大博物馆,不对公众服务,这对目前艺术品保险业的开展也是一个问题。

  “道德风险和鉴定风险都是我们不愿意承接的原因,就算是专家给出展品的市场价值,一旦出问题,这个损失怎么算?”业内人士表示,文物艺术品损坏后的价值最难估计,比如,张大千的画滴了一滴墨水上去,这损失到底怎么算?修复后价值多少?谁说了算?按照什么标准理赔?都很容易产生纠纷。

  亟待突破技术瓶颈

  保险参与文化产业,从去年开始刚刚试点。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世博局要求参展者都要投保,包括艺术品展览四个险种。其间,中国人保与12家保险公司成立了一个共保体,这样使保险能够真正渗入到文化产业。太平洋保险在去年承保了陈逸飞的60幅字画,承保金额达到60亿元,这是文化产业保险进行的有益尝试。

  文化产业的繁荣需要良好的风险管理和专业化保险机制支持,需要文物艺术品的管理者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而眼下,这个支持机制明显有待完善。国内文物艺术品保险的发展还没形成气候,主要是因为技术上面临着“估值、承保能力、道德因素、专业配套”等瓶颈。

  专家建议,妥善应对文物艺术品风险,国内相关专业人才缺乏,文物艺术品的管理者可尝试通过保险这一纽带,凭借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在艺术品保险方面的经验,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风险转嫁保障机制,加强安全检查、安全评估、防盗系统检测等服务,在事前合理预防损失风险,事中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损失,事后应用保险取得对文物艺术品损失的经济补偿。此外,投保方在与相关单位、个人签订借展、运输合同时,可以让保险力量提前介入,将风险管理工作前置。

  换个角度说,保险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如果故宫博物院有专业的保险人员协助文物日常管理和防灾防损,文物损毁的风险肯定会降低不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变文化产业保险缺失的现象,不仅是保险业一家需要努力的事,更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而其中提高保险意识显得更为紧迫。

  相关链接

  国外文物艺术品保险

  在欧美国家,艺术品保险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有如下特点:

  承保对象广泛。艺术品保险非常热门,承保对象包括个人收藏、企业收藏、艺术品经销商、博物馆和拍卖公司等类似机构或个人。

  倾力于防灾防损。在艺术品遭受损失后,保险公司能够根据事故类型指导现场处理,快速施救,避免二次受损。同时,保险公司也倾力于事故前防灾防损服务。如派专门的工程师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提示风险。

  完备的数据支持。专业艺术品保险公司还拥有一套完备的被盗西方艺术品数据库。如果被盗的艺术品出现在任何一家拍卖行中,都会立刻在数据库中反映出来,并由保险公司向拍卖行交涉,收回还给藏家。

  强大的承保能力。据统计每100美元的艺术品交易,保险公司就能从中获得1美元的保费收入。由于国外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鉴定和定价体系和有效的信用机制,保险公司敢于释放自己的承保能力,几乎对所有艺术作品做到100%的保险。

0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哥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