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口应借逆势转型
由于实施主要以出口增长来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模式,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长期一马当先,“中国制造”也随之涌出国门,遍及全球,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由于实施主要以出口增长来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模式,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长期一马当先,“中国制造”也随之涌出国门,遍及全球,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如今,这种形势发生了逆转。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0.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为-0.1个百分点。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6月,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同比增长24%,但外贸出口单月增速分别为37.6%、2.4%、35.8%、29.9%、19.4%和17.9%,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这种回落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原因。从国际需求来看,美国经济复苏劲头不足和欧洲债务危机升级,导致美元持续走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5%,“中国制造”出口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大幅下滑,而欧洲国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空间。日本经济受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件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动力受到冲击。从国内供给来看,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执行,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再次集中凸显,加之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成本持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甚至出现停产倒闭现象,出口被迫放缓。从上述原因看,这种回落无疑是一种消极力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形成了威胁。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回落也蕴含着一些积极的因素。从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情况看,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收窄18.2%。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6月,我国煤炭、大豆、塑料、钢材、铜、铝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减少,红酒、机械手表、服装等惠及民生的商品进口都增长了70%以上,医药品、化妆品、汽车的进口也增长了30%以上。这是内需扩大的表现。同时,中国去年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部分商品在今年上半年出口大幅下降41.9%。这是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成就。从这两个方面看,这种回落无疑是一种积极力量,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可以说,出口回落背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中国企业出口过程中一对基本矛盾,这对矛盾正推动着中国企业出口的转型升级。本报记者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出口的利润虽然进一步下滑,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说,在出口逆境压力下,一些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发力高端,创新技术,通过培育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值等方式提高价格,以10%的规模以上企业贡献了其整体利润的90%。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逆境转型更容易。这个判断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部分印证。
中国企业的出口转型其实是一个结构调整过程,其中包括商品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市场结构的调整。近期公布的一些先行数据和本报记者的调查都表明,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近两个月连续下滑,这意味着中国在下一个季度的出口可能仍然不太乐观。在出口摩擦、贸易壁垒可能持续加剧的情况下,调整外贸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已经成为必需的选择。从本报记者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出口新兴市场被看好。目前,欧盟、美国仍然为我国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则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出口应抓住这个机遇,借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耕新兴市场。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让出口的马车慢下来不一定是坏事,但中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警惕,一定不要让马车停了下来甚至倒退回去,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出口速度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