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进口平稳波动

2011-08-02 10:13 866

 [page]   2011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累计进口3.34亿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8.1%,进口呈前高后低态势。预计下半年铁矿石供求关系将逐渐趋于宽松

  

  2011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累计进口3.34亿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8.1%,进口呈前高后低态势。预计下半年铁矿石供求关系将逐渐趋于宽松,进口铁矿石价格难以进一步大幅上涨,但国内庞大的钢铁产能、保障房工程的全面开工将对市场构成有力支撑,铁矿石价格将继续呈现高位振荡整理态势,即使有所回落,跌幅也将有限。

  上半年铁矿石进口量弱价强

  2011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累计进口3.34亿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8.1%,进口呈前高后低态势。其中第一季度进口1.77亿吨,第二季度进口1.57亿吨。受2010年国内节能减排导致进口量下降制约,2010年第四季度铁矿石协议价格相对于现货价处于低位,加之钢铁企业补库需求等短期因素助推,年底前后,钢铁企业大量进口铁矿石,致2011年一季度超量进口,其中1月份进口量高达6897万吨,创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

  进口值增幅远高于量增幅

  2010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一路走高。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金额537.77亿美元,同比增长54%,上半年进口均价(到岸价)160.89美元/吨,同比上涨47.95美元/吨,涨幅42.46%,相当于比上年同期多支付1041.77亿人民币。

  其中第一季度进口均价156.83美元/吨,第二季度进口均价165.10美元/吨。月度进口均价自2月份超越2008年8月历史高点后持续攀升,屡创历史新高,其中6月份进口均价更高达167.7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20%。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1年上半年纳入中钢协统计的80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42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2.91%,远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2011年上半年国际铁矿石市场运行的明显特征之一是高额利润继续向产业链上游集聚,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企在相当大程度上导致国内钢铁行业处于“高成本、低收益”的运行状况。

  虽然上半年进口量、值均呈上升态势,但进口值增长幅度大大高于进口数量增幅。这种量弱价强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铁矿石定价机制从传统的年度作价改为季度或更短期造成的。

  从协议矿和现货矿进口市场价格运行轨迹可以看出,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在国内货币政策收紧,国家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央行频繁上调准备金率和存贷款率、日本东北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强地震和巨大海啸、钢材价格回落、港口铁矿石库存高企等多种因素叠加作用下,铁矿石价格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但由于协议价格是根据前一季度的现货指数价格确定,而年初国内对进口矿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拉高了现货市场价格,因此虽然第二季度进口量环比第一季度出现下降,但协议价格却仍旧上涨了25%,呈现量弱价强的诡异走势,市场曾一度出现现货价格低于协议价格的倒挂现象。

  下半年铁矿石进口市场供求相对宽松 价格高位震荡

  今年年初以来,虽然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但由于去库存化、建筑钢材需求看好,以及各地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的消

  息不绝于耳,促成了钢价的“淡季不淡”。而钢材价格的超预期表现也推升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力度。

  与此同时,一些钢铁企业在资金偏紧、下游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更愿意采购价格较低、付款方式灵活的国产矿,而对进口矿则减少或暂停进口,或转以消耗港口现有高库存为主。为赶在国际铁矿石市场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之前使利润达到最大化,国际矿业巨头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提高铁矿石销售价格,如通过紧缩供货,频繁采用现货招标的手法“哄抬”矿价,以期在7、8月份的传统淡季制造铁矿石单边上涨的行情。

  短期内平稳震荡

  7月中旬,在经过第二季度的市场低迷后,63.5%印度粉矿外盘报价迅速反弹升高至184美元/吨,再度创下近3个月新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四季度协议价奠定了较高的现货指数价格基数。

  但由于目前价格水平已处于历史高位,进口铁矿石市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在“去库存化”和国产矿加速替代进口矿,以及缺乏钢厂资金支持压力下,矿价难以继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内钢厂超高产能持续释放支撑下,矿价又难以出现实质性下跌。

  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铁矿石垄断价格超高位运行导致的国内外采矿业产能迅速释放效应正逐渐显现。铁矿石市场供求格局将逐渐由紧平衡向相对宽松过渡,但短期内我国进口铁矿石依存度仍难以大幅降低,不确定、不稳定突发因素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市场价格走向。综合考虑上述诸影响因素,预计下半年铁矿石供求关系将逐渐趋于宽松,进口铁矿石价格难以进一步大幅上涨,但国内庞大的钢铁产能、保障房工程的全面开工将对市场构成有力支撑,铁矿石价格将继续呈现高位振荡整理态势,即使有所回落,跌幅也将有限。

  钢材市场“三高两低”

  从国内看,钢铁行业仍呈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态势。如下半年市场不发生重大变化,预计2011年全国粗钢产量可能会超过6.5亿吨,甚至接近7亿吨。2011年上半年,在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拉动下,钢铁行业景气度好转,钢厂开工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为3.5054亿吨,同比增长9.6%。同期,出口钢材2433万吨,进口钢材803万吨,进口钢坯28万吨,进出口相抵,折合净出口粗钢1700万吨,占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的4.8%。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钢材市场处于“三高两低”的状况,即钢铁消费、产量、成本均处在历史高位,而行业效益非常低,行业发展阶段处于低位,钢铁企业因货币信贷政策收紧而普遍处于资金紧张状况。

  7、8月份是钢材市场的传统淡季,市场需求预期低迷,销售不畅,出口难以有效分流国内资源,加之钢铁等高能耗行业下半年仍将面临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和资源税改革等政策压力,钢厂对采购价位高企的进口铁矿石较为谨慎。预计国内钢材产消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第三季度后期,随着1000万套保障房的集中开工,市场将重燃对建筑钢材的需求,钢价重心可能会有所上移,并拉动铁矿石需求,推高矿价的上涨。2011年,全球钢产量快速增长。据世界钢协统计,2011年1~5月,全球64个产钢国生产粗钢6.3亿吨,同比增长7.3%。预计全年世界粗钢产量将达到15.05亿吨,比2010年增加约9200万吨。

  中国价格指数“难见庐山真面目”

  随着境外矿业三巨头以季度、月度甚至现货拍卖等定价方式取代年度谈判机制,铁矿石价格指数也越来越成为直接影响矿价的重要因素。最近,普氏能源资讯同意收购TSI母公司――环球钢讯集团标志着外资对中国大宗商品资讯市场的整合进一步深入和全球铁矿石定价指数进一步集中,也是普氏抢占铁矿石定价服务市场的一个信号。

  虽然中钢协多次表示将推出我国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但却始终“难见庐山真面目”,而国内现有的资讯机构推出的价格指数又不具备权威性,难以与境外企业编制的指数相匹敌,我国钢铁企业在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博弈中又一次痛失话语权。

  保障房工程肩负重任 汽车市场难有起色

  房地产市场:虽然在限贷、限购、限价和保障房等国家各项房地产政策调控下,上半年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但房地产市场依然活跃,需求十分旺盛,房价并未大规模松动。

  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调控政策,将限购令扩大至部分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以及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随着工地的陆续开工,建筑用钢材需求悄然增加。目前看来,今年钢材需求的最大动力将来自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建设。

  汽车市场: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购置税优惠等有关促进政策退出,以及部分城市出台汽车限购政策等影响,我国汽车产销在持续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增速大幅回落。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仅增长2.48%和3.35%。下半年,影响上半年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

  海运费持续低位波动

  多年来,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国际矿业巨头垄断着全球近70%的铁矿石海运贸易量。

  国际钢铁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球铁矿石出口贸易量为9.6亿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占比约为67%,其中澳大利亚出口量为3.81亿吨,巴西出口量为2.66亿吨。中国铁矿石进口约占全球铁矿石进口贸易量的65%。

  与铁矿石价格谈判相比,海运费变化对钢铁企业采购成本的影响更大,也更易被矿石供应商用来左右销售价格。如2008年上半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费暴涨,巴西-中国海运费最高纪录曾超过100美元/吨,已高于铁矿石自身销售价格,而2010年以来国际海运市场又一蹶不振,干散货物运价持续低位徘徊。2010年,巴西图巴朗-中国宝山铁矿石年平均海运费水平为26.34美元/吨,西澳-中国宝山为10.40美元/吨,分别比2009年下跌9.0%和12.1%。2011年上半年,上述两条航线的铁矿石平均海运费水平为19.17美元/吨和7.37美元/吨,分别比上年同期的27.72美元/吨和10.97美元/吨大幅下降30.84%和32.82%。

  海运费大幅波动与铁矿石定价模式密切相关,随着铁矿石定价从离岸价模式转变为到岸价模式,钢厂面临的海运费不确定因素风险加大,矿山及国际投行可以通过控制发货节奏或炒作海运指数等衍生品人为扩大运费波动幅度,从而达到获取额外海运费收益或间接提高铁矿石离岸价格的目的。

  在传统的年度定价模式下,铁矿石是按照FOB价格进行结算的,海运费用由买方承担但据估算,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中,大约有一半是钢厂委托矿山公司代为租船的。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钢厂获得与境外矿山签署长期协议的机会,这就给矿商更多在海运市场施展“身手”,利用租船和运费价差大赚一把的机会。

  而在季度定价模式下,结算价是参照到岸价格进行计算的,离岸价格则根据现货铁矿石中国到岸价格扣除海运费倒推得出。为间接提高销售价格,矿石供应商会尽量压低海运费在铁矿石到岸价格中的比例,普遍做法是采用扣除自有船只海运成本的方式结算离岸价格。

  这意味着海运费水平越低,扣除的成本就越少,矿石结算价格(离岸价)就越高。这就是为什么虽然2010年以来铁矿石价格飞涨、矿石运力紧张,但国际航线运费却仍始终保持低迷的原因。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矿业巨头对海运市场的强大操控能力。

  国产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生铁、粗钢产量连创新高。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了6.27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而今年更是有望突破6.5亿吨。

  对铁矿石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海关统计显示,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从2001年的9231万吨猛增至2010年的6.19亿吨。

  同期,进口值从25.03亿美元迅速扩大至794.27亿美元,在我国商品进口总值中的占比从1.03%提升至5.69%,成为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进口初级商品。

  在进口铁矿石量、值突飞猛进之时,国内采矿业规模也迅速扩大,铁矿石产量大幅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铁矿石以10.72亿吨的产量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与2006年的5.88亿吨相比,增长幅度高达82.3%。

  铁矿石市场正逐渐从供不应求向相对宽松过渡。如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铁产量3.25亿吨,折算成铁矿石需求5.2亿吨,同期铁矿石进口量为3.34亿吨,国内原矿产量为5.75亿吨,折算成品矿2.61亿吨,国产矿与进口矿之和超过国内铁矿石需求7500万吨。这说明当前国内铁矿石市场真实供求关系并不紧张。

  近年来,高企的进口铁矿石价格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矿山的开发速度,而国产矿的使用比例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进口矿价的快速大幅上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0
标签: 铁矿石 进口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