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路径围堵热钱 人民币国际化遭质疑

2011-08-01 09:32 733

  人民币国际化迅猛发展的势头,到底有多少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外汇储备相应增加是不是必要的代价?路径如何调整?  □ 财新《新世纪

  人民币国际化迅猛发展的势头,到底有多少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外汇储备相应增加是不是必要的代价?路径如何调整?

  □ 财新《新世纪》记者 王紫雾 张宇哲 | 文

  两年间一直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扶持式政策的央行,最新的相关文件中开始出现了“暂停”字眼。

  7月18日,央行货政二司以邮件通知的形式,要求暂停境内企业从境外银行直接融入人民币(除贸易融资外),外企投注差贷款亦包括在内。

  投注差贷款是指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部分向境外银行的贷款。

  央行内部人士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正是出于“当前宏观调控和稳健货币政策背景”考虑。

  自从2009年7月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起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就一直与外汇储备迅猛增加、收付结构失衡等现象齐头并进。从而引发外界疑问:人民币国际化迅猛发展的势头,到底有多少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是否需要调整?

  外界的疑问主要基于央行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数据: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亿元中,进口结算约占85%-90%。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表示,在跨境结算中,出口贸易人民币用得比较少,所以导致跨境贸易中出现了货币替代现象,原先的外汇需求沉淀在央行。

  进口结算增量里有多少是真正为了进口,有多少混水摸鱼,央行虽然无从判断,但已开始采取系统性防范措施,就在前述邮件通知发布之前,央行下发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详细指出银行在办理跨境资金划转的时候的具体账户操作细节,要求银行准确向央行报送业务信息。

  围堵人民币“热钱”

  新近进口结算需求大增的原因和上一轮并不同。去年10月出现的中银香港人民币结算额度告罄现象,原因是很多结算额度未按规定用到贸易项下,而事实上是在套利、套汇,如今更多是因为国内信贷紧缩,人民币融资成本增加,不少企业开始选择从境外融入人民币。

  “现在内地支付给香港的人民币,比香港支付给内地的多很多,比例是2∶1,所以净额汇到香港。很多企业拿着人民币想卖出来,有部分不愿意卖的是等升值,但是很多企业是有需要卖出来。”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接受财新《新世纪》专访时佐证了这一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使得跨境资本流动不仅仅以外汇的形式,也有可能以人民币的形式出现。

  规范人民币跨境流动,围堵人民币“热钱”开始成为高歌猛进的人民币国际化中另一个问题。

  而随着央行允许用人民币在境外直接投资,资本项下的人民币流动也在增长。据央行统计,至2011年4月末,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金额1133.44亿元。

  因此,央行在前述邮件中明确指出:“即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暂停受理境内企业直接从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业务(包括有外商投资企业投注差额度的银行贷款,贸易融资除外),其他业务如股东贷款仍按原来程序由广州地区结算银行报我分行转报总行审批。”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规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行为。

  由于香港与内地的利差等原因,企业会产生从境外融入人民币的意愿。而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叶翔认为,境内一些特殊行业,如房地产企业也需要资金。

  接近央行的资深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现在有一种做法是内地企业提供担保,境外企业如香港企业借款,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香港和内地的利差大。

  一位外管局官员表示,这种内保外贷的方式会形成一定对外债务,以前进口直接购汇,现在进口不必购汇,通过贸易融资,相当于做延期支付,对国内肯定有一些影响,“暂停”并不是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谨慎了,“央行从来没有回避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风险,但要考虑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央行希望,此举一方面使人民币能在海外多飞一会儿,而不是迅速流回内地,另一方面可规范跨境资本流动,即堵人民币“热钱”。

  此外,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即将出台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试点相关文件,以进一步规范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项目进行人民币融资等相关业务。

  而央行在《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中也明确表示,“为确保相关业务稳妥有序开展,防范热钱流入”,人民币FDI对国家限制类和重点调控类项目暂不受理。用于新设立企业出资、并购境内企业、提供股东贷款等需求,按个案试点审批办理。

  推高外储?

  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为外界“诟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推高了外汇储备”,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7月12日,央行公布,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叶翔认为,外储增加是人民币国际化中不可避免的必经阶段。这与中国的贸易结构有关,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是对发达国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支付以美元为主。

  人民币在巴西、东盟等发展中国家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也是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对手方。但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量较小,在这种贸易结构下,外储增加不可避免。

  央行货政二司副司长邢毓静此前解释说,这是由于涉及到出口退税问题,出口企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名单确定的较晚,在去年年底才确定,等于出口企业收回人民币的业务从去年年底才起步,而此时进口企业支付人民币的业务已经大范围开展了一段时间,造成二者暂时性落差较大。

  中行一位负责跨境贸易结算的相关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目前收付结构已有所改善,去年年底确认的出口退税企业有67000余家,现在试点确定后,商业来往的周期已经进行到正式贸易阶段,比去年年底应该已经有所好转。至今,市场人士分析均使用的是央行截至去年年底提供的数据,并未有最新一步数据公布。

  前述资深人士表示,人民币存量在香港有5000多亿元,相当于900多亿美元,与现存外汇储备相比“九牛一毛”。

  这部分沉淀在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一部分企业收了人民币,存下来作为升值资产;二是时间滞后原因,内地收人民币的企业有6.7万多家,从签合同、到熟悉市场,要有一段时间,“不能看一时一势,现在香港已经慢慢有个趋势,付出和收回的人民币1︰1。目前人民币回流渠道也比较窄,但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过,金融专家余永定近期在清华大学的一次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目前的效果与初衷“南辕北辙”,无论是外汇储备还是降低汇率风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人民币国际化应与资本项目开放等一系列改革相配套,金融领域的开放必须谨慎。

  接近外汇监管层的人士表示,在现有条件下推进可兑换不是问题,对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也完全可以通过账户封闭运行解决,反而比在目前不开放状态下围堵各个“灰色渠道”更容易。

  路径模式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具体路径,及资本项下开放速度,业界早有争议。

  尽管央行始终称并无明晰的人民币国际化具体路径,以及资本项下的开放速度,所有的政策都是以满足企业和实际需求为主。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模式看,这一路径事实已经形成:人民币已经以贸易形式走出去,以香港这一离岸市场为缓冲地带,在境外开始量的增长和促进其他国家的接受度。

  据央行统计,目前已经有11个国家(地区)与中国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8342亿元,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地区已经扩展至126个国家(地区),2011年一季度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已达3603.2亿元。

  目前在香港沉积了3000亿元的人民币存款。殷剑锋表示,香港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金融产品非常匮乏,比如说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在中央政府支持的条件下,依然只有人民币存款不到四分之一的规模。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初始阶段的模式应该是渐进的资本输出、以及构建以中国跨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不应过度强调人民币在境外是否自由使用的问题。

  有业界人士质疑,目前的国际化进程中,境外人民币的持有者主要是为了赌升值而持有,从而造成了拿着人民币不愿投出,人民币无法在香港及境外充分流动的情况,也有悖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

  财新《新世纪》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人民币能否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并不是由中国而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一旦人民币升值潜力逐步消失,海外个人和机构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便可能直线下降。”

0
标签: 人民币 热钱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