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2011-07-27 08:37256

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人民币如何能“走得出去”、如何能在海外“留得住”、如何能“回得来”这几个方面 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人民币如何能“走得出去”、如何能在海外“留得住”、如何能“回得来”这几个方面。

  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人民币如何能“走得出去”、如何能在海外“留得住”、如何能“回得来”这几个方面

  ■ 中国银行副行长 陈四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开始对以美元为核心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我国也在此过程中加快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不过,人民币要想在国际货币体系占有一席之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步入正轨。如果从实务角度看,人民币早在1993年就成为边贸国际结算货币,到现在已经有18年了。但如果从制度层面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启动还要从2009年7月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算起。尽管开展此项试点的时间较短,但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经逐渐步入正轨。2010年12月末,参与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由最初的365家已经扩展到67724家。2011年2月,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量已经攀升至10482亿元。

  第二,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逐步发展。2011年1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的《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人民币跨境结算从贸易项扩展到投资项。《办法》规定凡能够到境外投资的企业可以用人民币向境外直接投资,境内机构投资所得到的利润也可以以人民币的方式汇回境内。这不仅解决了境内人民币出境投资问题,也解决了境外人民币利润汇回问题。2010年11月,新疆率先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1年2月,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金额超过1133亿元。

  第三,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在不断扩大。香港是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理想场所。从2004年开始,在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与香港货币当局联合推动下,人民币业务品种不断增加,目前已有人民币清算、存款、贷款、兑换、信用卡、借记卡、支票、债券以及跨境贸易结算等产品;人民币存款骤增,到2011年3月,香港吸收人民币活期、储蓄及定期存款共4514亿元,同比增长了7倍多,是2004年末121亿元的37倍还多;人民币债券市场迅速发展,2007年到2010年的4年间,国内金融机构、香港企业、跨国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十余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共计600多亿元。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仍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般来讲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民币的边境化,然后是形成海外的区域人民币市场,最后再到完整的国际化。这样一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第一个阶段从1993年开始,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我们初步推算到2015年这个阶段应该是初具规模的,而真正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要到2015年以后。从世界范围来讲,货币的国际化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美元模式,美国处于世界经济的强势地位,美元有着特殊的地位。第二种是欧元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区域的货币合作,而不是国别货币国际化。第三种是日元模式,即以高速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可能采取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我们相对借鉴的是第三种模式,也就是日元模式。但同时我们也要克服第三种模式的弱点,走出人民币国际化新的路子。

  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

  第一,制度层面仍需突破。近些年来,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培育人民币国际化的环境、市场、制度和机制。但我们必须看到,人民币还不是一种自由兑换的货币,资本项下还没有完全放开,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制度都还是一些探索性的制度,因此制度安排上仍待突破。当然,从“十二五”规划来看,一些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已经纳入了议事日程。

  第二,跨境贸易结算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虽然人民币结算已经开始受到周边一些国家的欢迎,但人民币在突破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业已形成的贸易结算网络和清算体系方面,还有一些困难。在扩大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使用范围的过程中,我们仍将面对企业定价权、货币选择权等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一方面,我国虽已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贸易总量仍低于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仍以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使我国在整个世界市场的定价权、货币选择权等方面仍不具有优势;另一方面,相对处于升值通道的人民币而言,国外的进口国则更倾向于选择较弱的货币作为进口结算货币。考虑到这些矛盾,未来我国企业要想拥有更多结算货币主动权,还需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品牌创造和市场营销等环节不断提升产品价值。

  第三,资本输出中人民币使用不足。在金本位时代,英国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巨额英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充足的美元流动性;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过大规模跨国投资向各国提供了日元资金。从这些经验来看,扩大资本项下人民币输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我国目前“走出去”的步骤来看,仍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除了外部投资环境方面,扩大外部人民币投资需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资本输出中人民币的使用仍显不足。

  第四,金融市场还没有被充分利用。从美元国际化的经验看,美元的大规模输出在世界上形成了石油美元、欧洲美元和亚洲美元,而这些美元又通过美国的金融市场实现了回流,不仅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而且也为这些资金提供了投资保值的渠道。显然,我国金融市场目前还无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必要的支撑,当前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海外的投资产品还显不足,这将会影响国外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解决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问题

  尽管面临一些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仍会稳步推进。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到2015年,我国的GDP总量应该可以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强。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也在抓紧创造新的、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在中国采取措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迈向开放资本项目之后,最终人民币应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著名的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也曾表示,人民币可能成为亚洲区域货币的领袖。

  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人民币如何能“走得出去”、如何能在海外“留得住”、如何能“回得来”这几个方面。为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要继续做强做大。从贸易总量看,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国际收支顺差1831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和世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往来规模逐渐增大且增速较快。以2010年为例,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已经接近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重不仅已经足够大,而且贸易对象国众多,对世界贸易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具有继续做强做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基础。

  第二,积极培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能够促进非居民对人民币的使用,特别是能让海外的人民币找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理想场所。未来香港离岸中心的建设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当前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总体偏小;各级市场收益率差异大,二级市场不活跃,难以形成合理价格;产品中期限较长的债券供应不足,难以真正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使得香港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定价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未来,应该继续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交易规模,使其发行常态化;扩大债券期限跨度,短至1年、长至30年,加快形成一条完整的收益率曲线;扩大参与者范围,逐步将发债主体放宽至合格的内地工商企业、香港金融机构和企业、其他海外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等,逐步将基金公司、慈善机构及保险公司等列入投资者范围。二是进一步创新人民币投资产品。人民币投资产品的发展,不仅可以用活香港的人民币存量,还可以有效地吸引海外人民币到香港“落地”。只有在香港市场有好的投资产品,人民币才能真正在海外沉淀起来,形成海外的人民币市场,扩大人民币在海外的影响。

  第三,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让人民币“转”起来。尽管海外人民币可以在香港进行投资,但是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让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流回国内,从而形成人民币国际大循环的问题。目前,人民币流出已经问题不大,而且能够通过经常项下回流。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拓展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特别是要建立资本项下的回流机制。笔者认为有几项措施值得考虑:一是探索地方政府、商业企业在香港发行债券,并允许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汇回内地。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在发债条件、审批手续、资金回流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二是推进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FDI),它主要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股东以人民币办理跨境直接投资。三是开展内地和香港银行跨境贷款业务试点。香港人民币存量不断增加,人民币利率相对较低,可以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尝试开展试点,吸收利用香港的大量低成本资金回流内地。四是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在香港募集人民币资金,开展境内证券投资服务。

  第四,货币互换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我国央行与各国的货币互换,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未来我国应继续扩大与周边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民币互换规模,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与具有重要战略政治关系的国家或重要物资进口国建立从紧急救援模式到日常贸易模式的互换协议框架,更有效地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甚至可以探讨与美国签订“中美双方货币互换协议”的可能性。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我们可以考虑向美方提出相应要价,对中美两国来说,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战略选择。二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继续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增加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的进口,如日本、欧盟、东盟、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可考虑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或扩大货币互换规模,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增长。

  第五,积极推动对外援助的人民币多边支付,扩大人民币结算网络。根据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经验,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初期,对外援助往往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我国应该在两个方面强化对外援助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一是鼓励受援国之间日常经贸往来使用人民币结算,促进人民币在该地区多边支付网络的形成;二是争取让人民币进入国际多边援助体系,向这些组织提供资金。

  第六,推进区域货币合作。人民币与日元是亚洲区域内最关键的两种货币。尽管人民币和日元都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两者目前都无法充当亚洲“货币锚”的角色。现阶段中日货币合作的收益大于竞争,与其争食一块蛋糕不如共同将之做大,分享更多的收益。未来,二者可就四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建立共享的国际结算平台。增强东亚其他经济体用人民币和日元作为计价货币的意愿,鼓励本国和区域内其他经济体使用人民币与日元进行贸易结算。二是,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特别是区域债券市场。借助亚洲债券基金这一平台,中日双方可以增加本国的出资额度,探讨区域内其他经济体发行人民币与日元计价债券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区域内资本市场上的流通,逐步消除“美元独大”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增加人民币与日元在对方国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美元资产占东亚外汇储备超大份额的现状需由中日两国共同改善,人民币与日元货币互换是降低美元在本国外汇储备中比重的有力措施,可以削弱美元对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不利影响。四是,进行区域汇率合作。两国央行可通过建立合作机制进行汇率政策交流,当双边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两国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市场及国内汇率政策等渠道进行及时干预,确保区域货币稳定。■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24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数字人民币,交易银行的新战场

2024-11-15 17:05
75137

国家外汇局:8月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2024-09-19 13:44
143601

腾讯亮相2024服贸会展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

2024-09-13 13:02
97808

跨境供应链平台易芽EasyYa完成1.5亿人民币融资

2024-08-28 13:12
117271

数字人民币使用风险提示书?

2024-08-23 15:14
124091

吉尔吉斯斯坦将人民币列入官方每日公布汇率货币名单

2024-08-22 13:33
1188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