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转型?如何升级?
史炜:我们前面所说的缺钱其实仅仅是表面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转型难。今天我们谈转型的时候,很多企业家的思想还是停留在采购、生产、加工、组织、销售、回收资金这样一个工业化经济思路下。
国际商报:我们知道,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本身就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个过程,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做?
史炜:我们前面所说的缺钱其实仅仅是表面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转型难。我们过去都说中国的企业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其实这是一个狭隘的判断。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是受刺激了(创新),但很可能进去就烫死了。温水中的青蛙理论上可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死掉了,但它完全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温水环境,不但不会死亡,还可能创造新的生存手段。所以说,转型虽然是目标,但是转型的手段一定是多样化的,我认为90%的企业在短期内不可能完成快速转型。
企业不转型是要死的,但是转型太快马上就死。对传统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来讲,经过原始积累阶段但缺乏现代公司运作知识的企业家们来讲,创新就好像是叶公好龙。要想转型必须具备各种基本条件: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模式、新的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的思想发生实质性变化。
比如,我最近在讲课的时候做过一个效果很好的实验:我曾问这些亿万资产级的企业家,在IT行业有一条“摩尔定律”(即计算技术每18个月增长一倍),我说你们不是都想创新吗,那么你能想到什么?大部分学员只是说生产效率、附加值、收入提高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的工业思想。实际上,摩尔定律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产业链的发散。虽然摩尔定律是IT业的技术规律,但是IT技术的价值体现在我们工业的整个流程当中。
所以今天我们谈转型的时候,很多企业家的思想还是停留在采购、生产、加工、组织、销售、回收资金这样一个工业化经济思路下。可以肯定地讲,现在谈中小企业的转型不是给政策的问题,你给企业4万亿的投资它也转不过来,所以企业的转型需要我刚才说的5个基本条件之后才能谈。
国际商报:但企业目前有能力和资本去运作这5个条件吗?
史炜: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也是有能力突破这5个条件的,我在给浙江企业总裁班讲课的时候,每个班都筹集了30亿~50亿元的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已经开始与相关机构合作,到山东、四川、湖北做实业投资。中小企业的转型,特别是引进技术,不一定非要去做IT,做通讯,做高技术产业,其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传统制造业走向新型制造业。但传统产业的转型不应是对旧产业的革命,而应是稳定存量并逐渐优化存量,在新兴产业上下功夫,新兴产业作为新的增量,可谋求其高开高走,力争紧跟甚至超越国际市场步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加以引导,要做智力投资,包括请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经济专家、律师等。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契约制度是要靠这些专家的,而不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