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企业快步走出去以实物设备境外投资
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南海不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投资。近日,伊戈尔电业在佛山海关南海办事处办理好有关手续,成为佛山首家以实物设备在境外投资的企业。记者从南海经济促进局外贸发展科获悉,目前南海有共28家企业在境外投资了37家公司,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1家,今年上半年7家,注册总资本共1916万美元。
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南海不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投资。近日,伊戈尔电业在佛山海关南海办事处办理好有关手续,成为佛山首家以实物设备在境外投资的企业。
据悉,伊戈尔电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海桂城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生产变压器类产品。去年实现销售额约8亿元,其中八成为出口。伊戈尔公司董事副总裁崔健介绍,公司在美国洛杉矾、德国汉堡、孟加拉达卡、日本福冈、巴基斯坦拉合尔等地分别设有驻外机构。
为抢占国外市场的份额,伊戈尔已经不再满足于仅靠出口方式在国外销售,于是加快了“走出去”的战略步伐,从2007年起,伊戈尔开始筹备在孟加拉国投资建厂。“各地都有其不同的地方保护措施,在有些国家,我们的产品被要求都比当地同类产品价格低出15%左右才可,这也是致使我们选择外地建厂的原因之一。”崔健透露,他们已经在孟加拉国买下一块100多亩的土地,并建起厂房,已经完成投资约400万美元,尚有价值100万美元的实物投资没有到位。据透露,目前伊戈尔公司的产品在孟加拉国的市场占有率已有20%左右,而当地实力相当的企业只有一家,按照伊戈尔的设想,公司在孟加拉国建立的厂投用后,可逐渐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50%。
然而,厂房建起来了,人员也基本招募完毕,公司花100万美元进口的设备却难以通关。根据境外投资许可证备案,伊戈尔在孟加拉投资现汇金额890万美元,实物投资100万美元。但是此前佛山海关南海办事处乃至佛山海关都没有办理过本地企业在外地境外实物投资的先例,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来指导此类通关,需报上级海关审核。且伊戈尔的经营范畴是变压器类产品,不是生产设备,故而无法以伊戈尔的名义报关出口。
伊戈尔向南海海关提出咨询后,海关第一时间查阅相关政策后,并上报广州海关,一周后即答复企业解决方案:境内企业在境外以实物投资带出的设备、物资属于“一般贸易”的适用范围,如无其他限制因素,伊戈尔可使用本公司名义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出口相关生产设备,同时应在备注栏注明“境外实物投资”,在货物申报时提供《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实物投资设备清单等材料、证件,由海关检查核对,用以证明其申报情况属实。
“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下月中旬在孟加拉参与一项标的为1个亿的项目竞标,设备办妥的话,可增加成功率。”崔健透露,目前这批设备已经备好待运。
张素圈 苏兆勇
纵深
境外投资“水深浪高”
“走出去”困难几何?
记者从南海经济促进局外贸发展科获悉,目前南海有共28家企业在境外投资了37家公司,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1家,今年上半年7家,注册总资本共1916万美元。
近年来,南海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或兴建海外生产基地,或收购国际品牌,或并购国外研发企业,提升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在获利的同时,高风险、滞后的服务保障体系等因素也阻碍了一些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长远发展。
境外投资均为民企
据南海经贸部门外贸发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海第一批备案“走出去”的企业是在2004年,但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就已经有南海企业在香港等地设立贸易窗口公司。
但当时由于境外投资审批手续相当复杂,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南海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和数量逐年攀升。”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新设境外企业登记手续简化了,但是“走出去”之后的跟踪服务、管理严格,例如需要按时报送数据等。
据统计,目前南海已有28家企业在境外投资37家公司,全部为民营企业。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1家,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7家。从注册地看,有22家是在香港,其余分别在孟加拉、尼日利亚、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从业务性质看,大部分为贸易公司,此外还有研发新材料技术等。
据该负责人估计,由于南海中小企业众多,海外关系众多,还有一部分的境外投资并没有经过政府审批核准。目前南海企业在境外投资最大的项目为广东时利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购日本FALTEC株式会社,注册资本4762万美元,今年一月份,南海时利和公司购买了FALTEC株式会社5%的股份。.
“企业‘走出去’发展可以规避各类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更充分地利用资本输入国的比较优势。”该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企业设到海外去,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改善对外经贸的结构。此外人民币升值,国内加工成本上升,企业“走出去”还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难以抵御的风险
“与国内相比,跨国经营遇到的风险更大更多。”南海凌宏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球回顾起他在孟加拉投资的经历,不胜感慨地说:“有些风险,企业自己可以克服;但东道国政策等环境不稳定,税收政策、劳工政策、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等政治法律风险,仅凭企业之力难以规避和抵御。”
李明球公司主要生产陶瓷机械,产品远销孟加拉等国。2008年,他和朋友合伙在孟加拉办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100万美元,“打算在那儿建厂,孟加拉市场比较广阔,我们的大客户都在那里。”从国内运来技术设备,在孟加拉生产加工,就可以标上孟加拉制造,不需要担心以往经常碰到的灰色清关及征收反倾销税等贸易壁垒问题。
“我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手续办好,设备也到齐了,最后还是没有做成。”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明球表情有些沉重。
2008年恰好碰上金融危机,“对于我们一个企业来说,收集孟加拉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信息方面手段有限,且成本高昂。”李明球说,他当时非常希望有政策上的辅导,可以有地方介绍孟加拉国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劳工政策等,“而不是等一只脚跨出去了,才发现是两眼一摸黑。”
李明球很羡慕几个台湾的朋友,“他们拎个包出国就能办企业,政府有很多信息支持,去之前心里有个谱。”
服务保障体系滞后
除了以上问题,他坦言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周转,国内银行在孟加拉国分支机构少,而且功能不完善,其他融资渠道也相当闭塞,此外国家外汇管理也较为严格,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钱通过政府银行很难汇,大部分是通过私人钱庄汇出来,很不安全。”令他忧心的还有人身安全,“孟加拉国当时陷入无政府状态,街头时常爆发游行,安全问题堪忧,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李明球思虑再三还是折本回国。
南海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相对滞后,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业务指导、信息服务和权益维护,国际化人才的相对缺乏,海外服务境外投资的商会、协会组织发展滞后,特别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国际化方式设立和运作的专业商会组织数量很少,运作机制尚不健全。
该负责人说,南海37家境外公司中,22家在香港,原因之一是香港有较为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其市场化运作由来已久,有着一批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税务、法律、咨询等中介专业力量。
伊戈尔电气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期待民企境外投资立法方面加强,虽然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和规定,但还远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南海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说,近年来南海境外投资已从探索发展到理性投资阶段,目前政府方面时常会举办海外国家环境、法律、政策宣讲会,人才培训会等,“希望企业在‘走出去’备案前重视,此外还有一些走出去资金补助、我们也在和融资机构加强合作。” 张素圈
部门声音
南海经济促进局外贸发展科:
企业备案前要重视反馈信息
今年广东省财政安排了“走出去”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广东省(深圳除外)从事境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和农林渔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给予资金扶持,有直接补助、资源回运运保费、“走出去”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培训费、境外研发中心专利注册费、贷款贴息等,单笔贷款金额最高可以获得300万元人民币。
例如在境外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企业为其在外工作的中方人员,向保险机构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予以补助,每人最高保险金额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支持比例不超过实际保费支出的50%。
今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企业申报补助,主要是没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希望企业在准备走出去之前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有类似的培训或者讲座的时候及时通知。我们也有走出去座谈会,例如成功走出去的和准备走出去企业之间的交流,通过短信和部门网站通知。
通常企业已经备案走出去后,我们才知道他们的需要。很多时候通知企业开培训会等,企业因为安排不到人手或者认为暂时没有很大的作用就不来。像这次伊戈尔电业以实物出资的出口问题,企业及时向我们反映了,我们就会去跟进。
张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