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6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6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
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
推荐阅读
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增长5.5%,创34个月以来的新高。市场普遍对此次加息早有预期。中国央行为何选择在这一时点宣布加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加息和上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都选择在统计局公布CPI之前,表明从央行的角度来说,央行一直关注着价格的走势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也分析到了经济还是持续稳定地、相对较快速地增长。但是价格上升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采取了提高利率的措施来应对价格上升和应对通货膨胀。”
本次央行加息为对称性加息,即除了活期存款利率外,存贷款利率各期限的利率水平均提高25个基点。此前4月央行采用对短期贷款利率与中长期贷款利率差别处理的加息方式。分析认为,此次央行加息需要在提高资金价格与防范经济过度紧缩之间取得平衡。虽然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3次加息,但依然没有改变负利率的现状。5月份CPI同比上涨5.5%,6月份CPI涨幅预计将突破6%,相比之下,0.25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并不“解渴”。究竟此次加息对抑制通货膨胀能否起到实际的效果?赵锡军说:“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的货币政策工具开始朝着收紧的方向来运用。政策的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针对了今年以来的价格上升的压力和通货膨胀。不能说单独一次两次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但是从货币政策连续稳定的使用这个角度说,就有不断累积的政策效果,累积到一定效果就会产生它的作用,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和价格上升的问题。但是究竟累积到什么程度,哪一次能把这些问题消化掉,要看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什么样的状况了。”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先后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以收紧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两种货币工具在使用上起到的效果和影响又有什么不同?赵锡军说:“应该说他们影响的对象和影响的面有所不同,但是从心理作用来讲是相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而利率是价格型的工具,影响范围更广。只要有存贷款的企业、居民个人和机构,都会受到影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存贷款的规模。如果你在银行的贷款规模非常大,那加息对你的利息支出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此次加息对贷款购房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30年期贷款100万元为例,从此轮加息周期至今,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购房者的月供负担已经增加729.66元,其中仅今年3次加息就增加了432.58元。然而目前房价还未真正迎来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拐点。另一方面,公积金贷款的比较优势也在多次加息后进一步得以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