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呼吁:中印铁矿石贸易回归主流
□本报记者 高建锋 北京报道
曾经被寄以厚望用来制衡三大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印度矿,在过去的两年里却因价格暴涨反而成为中方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噩梦。
在昨日召开的“2008年中印铁矿石峰会”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业界人士呼吁,以现货为主的中印铁矿石贸易应回归国际主流的长期合同贸易。
价格暴涨 两头不获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介绍,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38309.33万吨,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从印度进口79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6.14%;印矿占进口总量比例为20.72%,比2005年回落4.18个百分点,被巴西取代进口国第二的位置。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2007年全年进口矿的平均到岸价来看,印度矿全年平均到岸价98.79美元/吨,比2006年的64.54美元/吨上涨53.07%,是中国从世界各国进口铁矿石全年涨价幅度最高的。
罗冰生表示,2007年印度矿全年平均到岸价比巴西矿高1.64美元/吨,考虑品位和质量的差异,“这种比价关系是完全不合理的,也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
更重要的是,即期海运合同运费大幅涨价是印度矿运到中国的到岸价大幅涨价的主要原因。罗冰生表示,一方面,2007年印度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比全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综合平均到岸价高10.57美元/吨,为此中国钢铁企业多支付了83893万美元,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印度矿的平均离岸价只上涨3.24%,印度矿山企业也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印度矿业联盟秘书长R.K.Sharma也表示,尽管现货价格高,但由于铁矿石运费不断上涨,印度政府多次出台加税政策,印度矿业并没有从中受益。
现货贸易 市场生乱相
罗冰生认为,印度矿价格暴涨的根源在于现货贸易。印度矿占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40%,绝大部分采取现货合同贸易方式。由于供矿数量临时决定,与之相随的只能是即期海运合同,这是造成印度至中国港口海运费大幅度上涨的根本原因。
中钢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水军表示,印度铁矿市场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部分企业市场操作不规范。同时,印度部分矿山企业和贸易商对现货市场进行人为炒作,这对双边铁矿贸易的长远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唐山皓宁集团副总经理王钢也认为,印度铁矿石供应商众多,受贸易规模和习惯影响多为现货买卖,贸易形式多为现货贸易,价格波动大,质量不稳定,且出口数量、质量受季节影响明显。
“如果供需状况有所缓和,中国钢铁企业首选的是少用或不用印度矿。”罗冰生表示,从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印之间铁矿石以现货方式为主的贸易行为,对供需双方均造成了损害,严重削弱了印度矿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并且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态势。
回归主流 共识在形成
罗冰生表示,中印铁矿石贸易主要是现货贸易方式,同多年来形成的国际主流贸易方式相背离,当前国际主流方式是供需双方签订长期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以离岸价和每年一度谈判达成的国际公开价格进行结算。
他建议,中印铁矿石贸易应当“回归国际主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他表示,只有在中印铁矿石贸易实行长期贸易合同的前提下,中国钢铁企业才能同海运企业签订长期海运合同,锁定海运费。
“如果印方存在组织协调方面的困难或其他原因,中方愿意寻求一种双方满意的逐步过渡方式,采用逐步减少和压缩现货贸易矿的数量和比重的办法,最终过渡到以长期贸易合同方式为主。”罗冰生说。
他呼吁,从中印铁矿石贸易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出发,中印双方的相关大型企业,包括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印度的大型矿山企业,所有从事中印铁矿石贸易的大型商贸企业,要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发挥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影响,为促进中印铁矿石贸易长期稳定发展做贡献。
同时,大型企业要帮助和配合中小型企业,包括印度的中小型矿山在铁矿石销售方面,中国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在获得铁矿石原料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
此外,罗冰生还希望,对中印铁矿石贸易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促进双方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能够得到中印两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对中方的这一呼吁,印度矿业普遍表示理解。Sharma透露,实际上今年中印铁矿石贸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由于供应紧张,原来一些3-6个月的短期协议已变为1年的长期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