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 工程机械企业风雨30年

2008-04-27 19:50 26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目前,这个产业中2000多家企业,包括国有、国有控股、民营、中外合资以及外资独资等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在追求机制和体制创新上,如何走出一条新路,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内有“国”字背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头等大事。

     机制活了观念变了 

    倘若不是当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进一步发展,詹纯新恐怕也不会有“吃螃蟹”的勇气,顶着压力和闲言碎语,知难而上,挂牌成立了今天的中联重科。

     当初建机院经费,只有两个来源,一个靠研究院提供技术转让卖图纸,一个靠课题跟国家要拨款,一年700多万维持500多人的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新大都饭店门口,詹纯新和建机院老院长送走课题组专家,两人心有灵犀对视一眼,感觉这样“要一点是一点、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该有所改变了”。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科研发展的“国家队”,经过多年的积淀,建机院有很多成果,只缺乏一个进入市场的桥梁,为什么不创建一个企业。詹左思右想,决定尝试走一条新路,打建一个平台,自己完成技术成果转化。

     搞科研的做企业,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可在1993年,有这个想法,大家认为是“不务正业”。最初詹纯新带领七八个人,挂牌成立企业时,门柱上张贴的“创改革事业闯闯闯;树建机雄风发发发”对联,私底下却被人改成了两句顺口溜:“大骗子小骗子骗骗骗;大倒爷小倒爷倒倒倒。” 

    崔玉芳,1985年分配来建机院,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早上8点上班,单位里还没几个人,中午不到12点,每人拎着满满两大壶开水,都准备回家,偶尔研发忙的时候也加班,但赶上的次数很少,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了过悠闲的日子。

     到了公司再这样就不行。建机院成立公司后,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和机制完全变了,每天有出勤考核,按能力贡献分配工资,不讲资历和学历,只要有能力,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饭的事。

     过去,研究院所总是停留在设计图纸的层面,没有和市场真正结合起来。要从宁静的科研院所进入熙攘的市场大潮,跨越这一步,詹纯新跟大家强调最多的是转变观念。在“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号召下,他带领大家走出来了……

     对詹纯新而言,“七一”是个好日子,公司成立第一年的“七一”做出了两台产品,第一台卖给了丹东,赚了200万。这台拖泵001号如今已被回购,作为历史的见证被珍藏。又是一年的“七一”,研发的混凝土输送泵新一代产品问世,仅这个产品系列当年就为建机院赚了1000多万的净利润。

     那个时候,科技人员就像民工一样,天天都在工地。他们通过产业平台把自己的成果放到市场中去,然后成果在市场上检验,并反复提升产品性能。成果得到市场认可后,慢慢这个行业的外资品牌产品就被挤出中国市场,原来85%%的天下都被外资所占领。 

    将改革进行到底

     “创新难度最大的还是体制创新。”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感慨万千,“尤其是老国企,不能像民营企业那样轻装上阵,要想拼命在这块蛋糕中努力多得一份,而且自始至终,保持着排头兵的位置,最大的希望是有好的体制机制。”

     徐工是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坎坷和起伏。“徐工是地方国企,就好比是长子,要少上学多干活,好吃的让给弟弟妹妹。我们上一代非常不容易。资产负担非常重。行业里谈徐工‘你们是老大’,但是心里是不服气的。”

     1999年,王民受命来到徐工时,正值企业走入历史最低谷,因连续六年大幅亏损,甚至于濒临破产。原来徐工的支柱性企业重型机械也陷入发展困境。 

    “市场是残酷的,你不进步不创新就要被抛弃。”回顾那段艰难岁月,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纯这样感叹。王民上任后,从内部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与创新,精干工程机械发展主业,改制剥离辅助和非工程机械业务,转变发展理念,从过去靠规模、靠速度来生存发展,转变到靠技术、靠品质、靠精细管理来拓展徐工新的发展之路。至此,徐工才又开始了脱胎换骨式的快速发展,到2003年规模超越了100亿,2006年达到200亿,2007年更是跨越了300亿的台阶。

     在追求体制创新的道路上,徐工鼓励持续性创新的活动不仅停留在科研岗位,在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装配车间门口的宣传栏里,张贴着一组“八小”创新成果的照片,每张照片的下方写着车间第一线技工的名字。这是徐工每位员工都可参与的创新节约改进活动。自2001年开始,徐工每年都有近1000个项目,年降本增效2000多万元。

     在徐工“一把手”看来,体制创新的意义在于,为技术创新搭建一个好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就能把骨干分子的利益与国企放在一起。还有六年退休的王民直言明天他要做的依然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一个曾经靠“卖图纸”和国家拨款度日的研究院,摇身一变成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三驾马车”之一;外国企业眼看着自己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短短几年内只剩下了5%的份额。缘由何在?读罢今天的通讯《体制创新的缩影》,我们感受到的是思想解放的威力。

     十五六年前,当詹纯新带领七八个人成立中联重科,门柱上张贴的对联私底下被人改成“大骗子小骗子骗骗骗;大倒爷小倒爷倒倒倒”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打破“铁饭碗”,冲破旧体制的艰难。但此后几年,我国混凝土机械由“洋货”一统天下到95%以上实现国产,中联重科新研发的产品问世当年就赚回了1000多万的净利润,我们感受到的是思想解放的威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行各业涌现一大批有创新活力、有竞争能力的企业。我们的民族工业起步较晚,尤其在工程机械行业,最初的成套技术都是由国外引进的,在参与国际竞争时,不搞活机制,不进一步解放思想,就很难释放创新活力,更妄谈在竞争中制胜。

     假如当年詹纯新没敢“吃螃蟹”,不敢或不甘“下海”,长沙建机院兴许还抱着“国家队”的牌子找饭吃,技术人员可能仍坐在设计室当“裁缝”。但是,这个行业的命运可想而知,民族工业的命运可想而知。回头看看,当年的嘲讽者,由于思想不解放,已经成为落后的旁观者。

     中联重科的成功正是思想解放的成功。它告诉我们,创新成果只有与市场成功对接才能实现其内在价值;也告诉我们,思想解放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威力,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来源:科技日报 )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