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关税难见实质性下降 出口退税稳字当头

于海荣 | 2011-06-29 11:50 1016

  财新《新世纪》记者 于海荣  出口退税或有调整,但进口关税难见实质性下降  时值年中,关于进出口税收调整的博弈日趋白热化。  与以

  财新《新世纪》记者 于海荣

  出口退税或有调整,但进口关税难见实质性下降

  时值年中,关于进出口税收调整的博弈日趋白热化。

  与以往仅涉及出口退税的调整不同,中高档消费品即通常所说的奢侈品进口关税加入其中,让更广泛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一话题。

  出口退税在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高位,是否应该回调,各方存有争议。赞成者认为,月度出口额不断创下新高,适度回调无碍出口大局,而且可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反对者则认为,出口增速已连续两月放缓,出口退税下调或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叠加,对出口造成意外冲击。

  进口税层面,虽然一季度出现了七年来的首次月度贸易逆差,但是,随着国内紧缩政策逐步见效,进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兼有“扩进口”和“扩内需”双重作用的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降低,被视为一个突破口。不过,也有人担心,即使降低了进口税,让渡了部分财政收入,“扩进口”和“扩内需”的效果仍然鲜见。

  政策的走向,将取决于各方博弈的结果。

  退税争议

  2010年7月,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中国政府取消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开启了金融危机后出口退税回调之路。这一趋势是否延续,在何种产品上、以何种幅度延续,成为出口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今年年初,即有消息称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正在酝酿继续降低和取消以“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为主的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财政部3月曾提出一套调整方案,并在4月初会同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讨论。

  此后,有关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消息逐渐细化。多家媒体报道称,由于面临贸易摩擦,铝型材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从13%下调至9%。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中,也不断传出出口退税率将下调的消息。

  不过,这些消息并未得到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证实。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财新《新世纪》采访时表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正在讨论中,但具体如何调整尚不能确定。

  6月14日举行的2011年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纯属传言,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改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6月15日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总体来讲,出口退税不应有太大变化,但个别种类比如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降低退税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同时称,出口退税政策在过去几年中被大家诟病,原因就是调整频繁,作为一项政策,应该保持总体稳定。

  事实上,姚坚的这一观点,已成为政府、学者的共识。多位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研究人员均建议,不要将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宏观调控工具频繁使用,而是要寻得其常态水平后保持稳定。

  不过,何为常态水平,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先后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的商品税号超过8000个(次),其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总体而言,出口退税处于高位。对出口部门而言,保持现有水平是其所希望的。

  而现有水平同时意味着较大的财政压力。2010年中国出口退税共计7327亿元,比上年多退841亿元,增长13%,与当年财政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三大民生领域的支出相当。

  危机期间,出口退税调整“一刀切”,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来考虑,应该调低或取消退税的商品,也被大幅调高。以此次传言下调的铝型材为例,出口退税率由2007年一度被取消退税,上调至13%,对这些商品,现有水平显然并非常态水平。

  全额退税、让商品以不含税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的惯例。不过,有接近税收征管层面的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由于在征收环节存在遗漏,如果按《增值税条例》规定的税率退税,可能会出现多退的情况,他认为,常态标准应该低于规定税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张小济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在此前的讨论中,财税部门也提过国内环节征收不到位的问题,他认为,出口退税可以适当低一点,但重要的是要稳定,外贸的发展应更多地通过汇率来调节。

  进口税下调两难

  相比于出口退税对企业层面的影响,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的下调则关乎更多的消费者。

  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称,中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是大势所趋,各个部门对这一点也是有基础和共识的。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奢侈品关税即将下调,化妆品、烟酒等商品将先行,降低幅度定在2%-15%之间。

  但是,财政部相关部门官员6月21日对财新《新世纪》记者明确否认这一消息,称没有听说要调整此类商品的进口关税。

  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偏高,常被认为是国内价格高于国外的重要原因之一。3月底举行的第12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专栏)直言,一些名牌商品国内价格比国外高得多,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有一定的关税,有些国家是没有关税的”。

  根据现行税则,货物进口环节的税收包括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部分高档消费品还需缴纳一定的进口消费税。以香水为例,进口关税为10%,进口增值税为17%和进口消费税为30%。

  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需要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根据现行机构设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主任由财政部部长兼任,组成人员来自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11个部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财政部关税司,承办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对于调整进口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各参与部门的考虑并不一致。

  目前降低关税呼声最高的是商务部。“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任务就是扩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不过,目前看来,进展并不顺利。

  原本定于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进口工作会议,迟迟未开,有接近商务部的知情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这一会议有可能取消,原因是促进口的诸多措施中,有实质性内容的并不多。

  财新《新世纪》记者注意到,对于此前提及较多的将出台进口便利化措施,商务部的口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最近两次的例行发布会上,姚坚开始强调,虽然相关的政策并未正式出台,但已经在陆续实施。

  对扩进口最具实质作用的,当属降低关税。在多年巨额顺差、贸易摩擦增多、汇率争端加剧的背景下,商务部官员多次表示,希望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将消费者在国外的消费转移到国内,借此纳入海关进口统计,减少贸易顺差。

  另一方面,进口环节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降低其税率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约4.25万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近1.05万亿元,增长35.7%;关税2027多亿元,增长36.6%,二者合计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29.5%。

  张小济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中国的消费品在进口中占比较低,但关税一直较高,入世十年进口关税、非关税措施几乎没有变化。他认为,对中高档消费品,应降低关税扩大进口,同时在国内征收消费税,“奢侈品市场开拓出来,也会促使国内企业来抢这块市场。”

  另外,公众所关心的关税下调后,国内中高档消费品价格是否降低,从而起到消费转移的作用,目前尚无结论。

  墨尔本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路威明轩集团顾问及内训专家Mark Ritson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除了关税,影响奢侈品定价的因素还有供需关系、物流、运营、推广成本等。

  顾腾顾问公司创始人、历峰集团亚太区原首席执行官Francis Gouten则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虽然中国市场奢侈品的价格与国外相差很大,但对品牌来讲,利润率是基本相同的。

  “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让人知道你的存在,这个市场太大了,沟通成本太高。”宇舶表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ean-Claude Biver说。

  财新《新世纪》记者王长勇、王晓庆对此文亦有贡献

0
标签: 关税 出口退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