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着陆”?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也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增速会略有放缓。尽管有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存在滞胀的风险,但也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并不存在滞胀的问题,未来宏观调控政策不应该出现放松。
国家统计局将于7月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在此之前,围绕居民消费价格(CPI)居高不下和日渐明显的经济放缓迹象,一些专家在中国经济下半年以及全年走势上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如果持续政策性紧缩出现“滞胀”的风险将逐渐加大,也有人分析中国经济“硬着陆”和“滞胀”的看法都言过其实,但如何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正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呈现放缓的迹象,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9.3%左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表示。
事实上,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二季度10.3%,三季度9.6%,四季度9.8%,而在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速为9.7%。从数据判断,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
“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趋势会在今年上半年得到延续,二季度经济增速应该低于一季度。”王军分析。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也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增速会略有放缓。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煤荒、油荒导致的消费品价格上涨,南方干旱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以及猪肉价格的上涨,却增加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受翘尾因素影响,预计6月CPI将高于5月。”昨日,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专家普遍认为上半年我国CPI数值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有专家指出,6月CPI将达到峰值,此后,物价拐点将会出现。
“预计6月将达到最高值,7月以后由于翘尾因素影响减少,物价拐点会出现,全年CPI涨幅大概为4.8%左右。”郑新立表示。
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一方面是通胀水平仍然高企,由此,有业内人士担心,我国经济发展将存在“滞胀”的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昨日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 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的一刀切政策会造成结构上的误伤,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企业的资金链产品供应量的断裂,并造成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对前景的不看好,和采取收缩的做法,必然产生财政收入减少等问题,滞胀就是这么来的。”厉以宁直言。
不过,尽管有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存在滞胀的风险,但也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并不存在滞胀的问题,未来宏观调控政策不应该出现放松。
“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和‘滞胀’的看法都言过其实,当前经济的平稳减速,恰恰在为未来4-6个月之内,物价出现最终回落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目前工业企业的日子虽然比2010年难过,但整体仍然处在景气区间。”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
不过,鲁政委也认为,未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应由“主动收紧”转向“保持中性”,并不排除加息可能。他表示:“如果通胀率继续上升造成市场通胀预期上移,仍应加息以保持实际利率水平的大致稳定。预计7月将会有一次加息。”
“宏观调控不能松,保持物价稳定仍为调控的首要任务,但要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姚景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