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出招救急流动性 加息预期增强
自上周四开始,3月期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分别上行了8个和10个基点,分别达到2.99%和3.40%,但目前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利率维持在3.80%左右,仍高出一级市场40个基点。21日,央行发行了10亿元1年期央票,中标利率跳升9.61个基点过3.4%,打破已保持10周的3.3%水平;接下来,央行又在22日宣布将暂停周四的央票发行。
央票发行又被暂停。这是今年以来,迫于短期流动性压力,央行第二次临时取消了央票发行计划。
昨天,公开市场操作室向全体一级市场交易商发出公告,于周四公开市场暂停央行票据发行。前次央票发行被暂停的时间为今年1月中下旬,当时正处在春节之前。
央票暂停发行主要是迫于短期流动性压力。本周,为应对准备金缴款和银行月末的“中考”压力,资金需求井喷,短、中、长三类期限资金价格全线飙升,1天、7天等短期回购利率升至7%以上,并持续数个交易日。但是,市场资金供给有限,尽管资金价格高企但仍无法满足需求。本周二、三,市场接连传闻,央行开始向一些大行进行逆回购操作,以解燃眉之急。
资料显示,这与公开市场在今年1月份时所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当时,也是在存款准备金缴款当周,由于居民在节前频繁提现,同时各家银行也在加大春节期间的流动性储备,短期流动性骤然紧绷。央行为此曾连续两周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
而从资金价格上判断,近期流动性的紧张程度已与1月份时不相上下。至昨日,7天资金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已达到8.8119%,创下年内高点;1天回购利率则升至7.7646%,接近年内最高纪录。
一些银行间市场人士表示,央票即便发行也是地量回笼,对资金面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公开市场暂停回笼的操作后将有助于缓和市场的紧张气氛,也可避免因央票发行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现券市场的抛压。
统计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830亿元,但是分布不均,98%的资金集中在本周四和周五解禁。并且自下周起,公开市场连续三周解禁资金规模在千亿元以上,合计近4000亿元,料将逐步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
央票发行突然暂停背后:银行间市场“闹钱荒”
央行昨天突然发布公告称,本周四央票发行暂停,此举颇出乎市场意料。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资金面持续紧张,央票继续发行的意义已经不大,央票发行暂停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商业银行人士处了解到,本周一在商业银行公开市场投标系统中,还曾出现过3年期央票,要求商业银行填报需求。这表明原来央票发行是在计划中的,昨天暂停央票发行的决定确是比较“突然”。
按照惯例,央行通常在周四发行3月期央票,3年期央票的发行一般也放在周四。
自上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持续升级,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令央行突然改变了“主意”。
“没人要了,现在资金那么紧张,都没钱。”一城商行债券人士说。
昨天,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回购利率继续攀升,其中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平均水平又分别较前日上涨了33个和53个基点,分别达到7.46%和8.81%的水平,盘中最高曾触及9%和9.5%的高位。目前的局面已接近年初时资金面一度出现的极为紧张态势。
一位外资银行资金部人士也表示,现在市场流动性太紧张了,机构基本上没有拿票需求,即使央行继续发行央票,量也不会很大,发行的意义已不大。
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俊郁也指出,由于资金面持续紧张,央票发行仅能维持象征性发行,实际上发与不发意义已经不大。此外,如果央行继续发行央票,其发行利率也将继续上升,但上行幅度仍难以弥补一二级市场巨大的倒挂利差,央票发行利率对于市场的引导作用也基本丧失。
自上周四开始,3月期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分别上行了8个和10个基点,分别达到2.99%和3.40%,但目前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利率维持在3.80%左右,仍高出一级市场40个基点。
市场传言,当天下午央行又与部分银行进行了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资金,来缓解资金面的紧张态势。
“央行一手放资金一手又收资金,显然也没有必要。”刘俊郁说。他认为,目前资金面的紧张主要受到临近年中因素的影响,资金面的缓解可能要等到7月份以后。在此之前,央票发行可能会继续暂停。
此外,有分析人士还认为,央行暂停央票发行可能也是不希望利率的上行再加重市场加息预期,由于一二级利率的倒挂,央票利率对于加息的信号意义实际上也已大幅减弱。
上述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如果央行继续发行央票,央票利率势必会持续上行,这样加息预期也会随之不断增强,这显然是央行不希望看到的。
央行暂停央票发行后,本周的净投放资金量达到810亿元。此前央行已连续四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2940亿元。(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央行暂停央票发行 加息预期增强
中国央行周三发布公告称,周四将暂停央票发行,为约五个月来首次暂停央票发行,此举再度加剧了市场对央行近期将加息的预期。
交易员认为,不排除近期加息的可能,但是仅从公开市场发行利率来看的话,1年期央票的指标意义更大。
央行上次暂停央票发行是在今年1月中旬至2月初,因当时因春节假期将至,资金紧张,遂连续三周暂停央票发行。央行随后宣布于2月9日加息。
央行周二发行了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在连续11期持稳后首度上涨。作为基准利率的风向标,1年期央票利率的上涨直接推升了市场的加息预期。
央行周二通过公开市场发行了10亿元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在连续11期持稳后首度变动,上涨9.61个基点至3.4019%。另外,央行昨天继续暂停28天期正回购操作,本周央票将到期580亿元,正回购到期300亿元。
继上周央行上调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后,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再次上调,引发了市场强烈的加息预期。
拆借利率方面,继周一隔夜利率大涨近300个基点后,周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所有品种继续上扬,市场流动性继续趋紧。尽管上周宣布上调的准备金已经在20日缴款,但随着二季度季末审查的到来,资金价格涨势难改,7天及2周利率涨势明显,齐齐升穿8%。
央行当前公开市场央票发行状态一般为周二发行一年期央票,周四发行三个月期央票。央行并于5月12日重启暂停逾五个月的三年期央票发行,但目前发行频率并不固定,显示出央行按市场流动性状况来相机抉择的特征。(汇通网)
下一页:应对通胀加息箭在弦上 银行股连涨三日强行护盘
应对通胀加息箭在弦上 银行股连涨三日强行护盘
6月22日,夏至。
按说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但A股的阳光却并未灿烂。
当日收盘,沪深两市勉强维持前日涨势。上证指数收报2649.32点,略涨2.84点或0.11%;深证成指收报11543.65点,涨33.67点,涨幅也仅在0.29%。
两市交投同样清淡,22日成交额仅有1137.51亿元,较周二缩水约8%,其中沪市还出现了近11个月以来的成交地量。
而这一切都源于同一因素市场对加息的恐慌。
加息逼近银行股异动
加息再度成为悬在A股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1日,央行发行了10亿元1年期央票,中标利率跳升9.61个基点过3.4%,打破已保持10周的3.3%水平;接下来,央行又在22日宣布将暂停周四的央票发行。
上述不寻常举措,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市场资金急剧紧缩;而一年期央票利率一贯被视为基准利率的风向标,此举更是直接将加息预期推至新高。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率先上行带有一定提前量性质。
“5月份CPI 同比涨幅创出新高后,央行以上调准备金率应对通胀,在6月份CPI 同比涨幅有望达到6%左右,以及资金面日益制约上调准备金率情况下,7月份央行再度加息已无悬念。”其首席债券研究员林朝晖在22日晨报中表示。
更有激进观点认为,最快可能在6月加息。
光大证券在其周报中再次重申了对6月CPI或见顶的观点,认为央行“一月一提存,两月一加息”的节奏会在6月延续,本月加息的概率仍然很高。
“对加息的恐慌,直接决定了近期市场资金异常谨慎的态度。”沪上一券商策略分析师判断。
22日,A股高开后走低;前一日领涨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调整;沪指一度跌破5日均线,午后继续下探至2633.62低点。
眼见行情不容乐观,早盘表现低迷的银行股突然发力。
13点50左右,农业银行(601288.SH)率先启动,累计逾万手的买单突然出现,直接将股票拉涨超过2%;工行、中行、建行紧随其后,齐齐上涨,各自的交易数据中也频繁出现大手买单。
四大行的表现成功助推股指翻红,此后水泥板块接力狂飙,成功保住A股涨势。
收盘后数据显示,两市累计资金净流入达12.70亿元;其中银行股吸引到2.20亿元,仅次于机械板块排名第二,四大行中建行录得0.34亿元资金净流入。
进一步数据显示,工行、建行在22日再度出现诡异买单。
10点开始,工行盘中多次出现“250”手买单,而建行则对应的出现“230”买单,频率集中时一分钟曾多达6次。而在20日,工行“740”与建行“750”买单也曾联袂登场。
“不排除市场过于低迷,操盘手藉数字调侃股市的可能。”一银行业分析师私下评论称。
短期难言反弹
尽管机构尚存留对未来A股的多空辩论,但在短期的行情上,却普遍谨慎。
申银万国认为,尽管A股已经连续两日反弹,但市场风险还未释放完毕。
该公司在收盘后发布报告称,在前一交易日的反弹后,22日市场运作依然低调,反弹只不过是对连续下跌的一种修正。在紧缩不改、通胀仍高以及业绩增速下滑成定局之际,A股熊市的反转时日尚早,下降通道中跌多之后回抽只是一种缓和。
“市场的进一步上涨取决于通胀下滑的速度和幅度:一旦下滑超预期,则估值空间可以打开,从13倍到15倍使上证综指有400点上行空间;而一旦维持高位,市场又会陷入纠结。”申万市场策略首席分析师凌鹏分析称。
而纠结的关键在于市场的资金困境。
正如此次央行暂停周四央票发行,亦有观点认为,部分原因也因为在资金持续紧张的环境下,一二级市场利差逐步拉大,可能会重演央票“发不出”的困境。
但中信证券认为,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融资渠道解决当前的资金紧张局面。
“资金困境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到最大不确定性之一,但在继续维持信贷监管力度的基础上,其他融资渠道正在拓宽。”其中期策略报告指出。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瑞信证券。
“目前市场人士仍然预计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经济增速在经历2-3个季度的减缓之后将出现复苏。因此,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市场平均预期仍保持在8.8%的高水平。”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介绍称。
“但是,由于通货膨胀、过度负债等结构性限制,中国政府放宽政策的空间十分有限,”陈昌华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在8%至8.5%这一相对较低的水平,增速放缓并非一个瞬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