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大限将至 外资行仅3家达标

李真 | 2011-06-20 17:39 428

在很多人心目中,外资行“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们只知道外资行驻扎在城市商务中心的高档写字楼里,服务高端客户,但他们究竟在华经营状况怎样、服务质量几何,却很难有透明的信息。

  在很多人心目中,外资行“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们只知道外资行驻扎在城市商务中心的高档写字楼里,服务高端客户,但他们究竟在华经营状况怎样、服务质量几何,却很难有透明的信息。

  不过现在却多了条渠道了解外资行,“根据CBRC(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我们要发布年报。”花旗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根据中国监管要求,具备法人资格的外资行要发布年报,此规定从去年起已经开始执行。外资的法人银行与外资行分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法人银行作为境内独立法人,是本地注册,由本国监管机构承担主要的监管责任;而外资银行分行是境外注册银行的分支机构,由母国监管机构承担主要的监管责任。

  根据WTO协议,2006年以后,中我国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

  不过在年报发布的监管要求上,外资行要比上市中资行松得多,包括发布时间等都没有严褚蟆V敝?月15日,仍有多家外资行未发布年报。

  根据中国银监会网站提供的外资行网址,《投资者报》记者目前查到11份外资行中国地区业务年报,分别是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后简称“法兴银行”)、大华银行、企业银行、外换银行、韩亚银行、华一银行和新韩银行。

  大幅揽存冲刺监管要求

  一改往日资产门槛百万元的高端形象,如今,外资行纷纷开始修正目标客户群,将高资产净值人士延伸至其他新富阶层。

  以理财账户来说,多家外资行纷纷下调资产门槛,如汇丰的“运筹理财”、渣打的“创智理财”,门槛都调低至10万,花旗银行推出 “睿智理财”,开户门槛仅为8万元人民币。而渣打4月份在上海推出针对追求高科技、时尚达人的“逸账户”,更是零门槛。

  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中国新富阶层的变化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外资行不便明说的原因:为了揽存,降低存贷比,冲刺监管要求。

  所谓存贷比,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如果一家银行贷款很少、存款很多,则意味着盈利能力差;但从银行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不宜过高。

  按照监管要求,至2011年年底,外资行法人银行存贷比不得超过75%。

  正是基于此要求,才造成外资行拼命加大吸收存款力度。据11家外资行中国区2010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度,各行存款同比增幅巨大,远远超过同期贷款增幅。

  企业银行(中国)2010年度吸收存款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幅高达227.27%,在11家外资行中增幅最高。而与此同时,该行贷款增幅则下滑4.34%。但即便如此,该行存贷比指标为94%,仍高于监管标准。

  吸收存款增幅排在第二的是法兴银行,2010年吸收存款93亿元,同比增幅132.5%,同期贷款总额为126亿元,增幅远低于存款增幅,为75%,但存贷比也远高于监管标准,也是11家外资行中最高的,达135.48%。

  11家外资行中,仅汇丰中国存款增幅小于贷款增幅。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存贷比达标。汇丰中国2010年年报显示,汇丰中国2010年存款增幅为21.7%,而贷款增幅则为44.8%,但是该行的存贷比指标却是最低的,为65.9%。

  另外还有两家外资行存贷比达标,即渣打银行和大华银行,分别为72.1%和71.7%。其中大华银行明显属于去年冲刺比较凶猛的银行。该行2010年存款增幅为106.2%,贷款增幅仅1.2%,吸存压贷换来的结果是存贷比指标下降74.3个百分点。

  “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了吸收存款中来。”韩亚银行年报中如此表示。这或许是外资行揽存的一个缩影。

  盈利不及中资行

  从门面上看,外资行装饰豪华、精致,一副“富户人家”的样子。但目前外资行在华盈利状况,却很难与中资行相匹敌。上市中资行净利润均以数十亿元计,而11家外资行中,只有4家净利润过亿。这4家分别是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华一银行。

  2010年在中国盈利最高的外资行是东亚银行,达10亿元,增幅为11.78%。而上市中资行中,盈利最低的南京银行也有23亿元,增幅高达49.7%。汇丰、渣打和华一,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9.2亿元、3.8亿元和3.07亿元。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中资行比较一致,全部都是呈上涨态势,平均增幅为41.4%。而外资行净利润增幅状况则参差不齐,有的暴涨、有的暴降。

  韩亚银行净利润增幅最高,2010年净利润7259万元,同比暴增608.88%,但是该行净利润暴增并非正常业务收入,而是因为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减少。

  另一家净利润增幅过百的外资行是企业银行,2010年净利润为9343万元,增幅为169.87%。与韩亚银行不同,该行的净利润增长主要是来自营业收入的增长,其中利息净收入增长77.6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大幅提升77.78%。

  企业银行和韩亚银行均“出生”于韩国,企业银行的母行是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是韩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1997年在天津设立第一家分行,2009年6月22日正式转为法人银行——企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2010年,2家净利润出现下降的分别是渣打银行和新韩银行。新韩银行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72.39%,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营业支出的增加。

  韩国外换银行2010年盈利1250万元,但该行没有可比较的基础。该行是去年5月17日正式在中国作为法人银行开业的,报表统计时间仅半年。

  “外资行在中国远没有发展壮大起来。目前盈利状况好的外资行,多是在华时间较久,有一定根基,网点有一定数量的银行。”中国理财协会会长刘彦斌认为,外资行目前在中国占比几乎微不足道。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5.3万亿元,而外资行在其中占比最低,仅占1.8%。

  依然靠息差

  “若干年前提起外资行,总认为他们很先进,几乎都是膜拜的心理。”一位国有行人士说,但现在他发现外资行的盈利模式并没有比中资行新颖多少。

  随着外资行在中国业务年度报告的披露,其神秘面纱也随之揭开:外资行在中国的主要利润来源依然是利息净收入。

  “外资行也是靠吃息差生存的,与中资行盈利模式没有特别之处。最初大家仰视他们,是因为以为他们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新模式,而现在发现并非如此。”刘彦斌说。

  外资行给外界印象最深刻的业务莫过于理财了,但实际上,其理财业务收入在营收占比中所占的比例,也并不比中资行高。占比高的依然是中资行的传统收入来源——净息差。

  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11家外资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的营收平均占比为11.87%,这个水平要低于中资行。中资行的该项平均占比为13%。

  11家外资行中,中间业务收入营收占比前3家的银行为渣打、法兴和汇丰,分别为21.3%、18.76%和17.27%。

  此前,恒生曾表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恒生将借助自己在香港的业务优势,在内地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及服务。尽管2010年恒生中国中间业务收入的营收占比并不高,为7.84%,但2010年恒生中国非利息收入实现了106.3%的强劲增长,而净利息收入增速则为8.3%,显示了恒生中国改变盈利结构的意图。

  资产质量尚好

  在资产质量方面,在华外资行相对好于中资行。

  外资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为22.67%,而中资商业银行则为12.2%。

  银监会年初发布的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2010年年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保持“双降”。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4293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14%。

  其中,主要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646.1亿元,比上一年年末减少618.4亿元;不良贷款率1.15%,比上一年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8.6亿元,比上一年年末减少13.2亿元;不良贷款率0.53%,比上一年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在11家公布了不良贷款率的外资行中,大华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达2.9%。

  “外资行成为法人的时间短,因此资产质量要比中资行好。中资行不良率高于外资行是贷款规模和历史包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刘彦斌说。

外资行在华业务部分指标
银行名称 存贷比(%) 不良贷款率 净利润(万元) 幅度(%) 存款(亿元) 幅度(%) 贷款(亿元) 幅度(%) 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占比(%) 资产总额(亿元)
渣打银行 72.1 0.32 38401 -9 1233 58 958 30 14.1 14.1 96040 45 21.3 1690
法兴银行 135.48 2276 93 132.5 126 75 24.41 23.5 7550 4.02 18.76 177
汇丰银行 65.9 92176 27.78 1431 21.7 944 44.8 12.1 12.1 79899 46.22 17.27 2056
外换银行 120.5 1250 39 47 2419 1.6 14.8 75
东亚银行 77.88 10038 11.78 1179 40.19 916 7.93 12.62 45382 33.7 13.35 1530
新韩银行 79.8 0.52 1574 -72.39 71 39.69 57 27.05 44.23 43.06 2529 2.08 12.13 99
恒生银行 77.08 4559 37.7 400 70.6 308 24.8 15 14 8316 10.6 7.84 586
企业银行 94 9343 169.87 36 227.27 33 -4.34 1668 2.3 7.3 68
华一银行 78.95 0.2 30748 10 251 37.35 198 28.49 14.98 14.98 7130 6.76 7 287
韩亚银行 97.39 7259 608.88 89 45.1 86 19.5 27.36 26.67 1790 2.99 5.99 126
大华银行 71.7 2.9 9299 17.5 137 106.2 98 1.2 39.2 37 2302 4.77 4.83 228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金融监管总局“一带一路”银行监管研讨班赴四川中行调研

2023-09-15 12:02
84495

亿联银行进入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沙盒科技创新应用项目公示

2022-07-30 22:31
18551

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完善商业银行同质同类比较和差异化监管

2021-09-23 14:11
27470

中国数字银行监管框架即将出台 首家试点设在深圳前海

2020-05-19 17:17
130802

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监管办法出台

2017-11-19 23:32
9883

银行业准入新政出炉!外资持股中资银行比例限制取消,哪家银行会率先突破20%?

2017-11-14 14:42
1871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