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通胀之虎”?
虽然中国5月份的CPI数据尚未公布,但很多专家猜测会创下今年新高。贝纳杰认为,就中国而言,“由于中国经济在今后几年肯定还会持续增长,所以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会持续。” 博斯公司合伙人徐沪初也认为,全球通胀上行的态势,将是一个持续很多年的结构性趋势。
虽然中国5月份的CPI数据尚未公布,但很多专家猜测会创下今年新高。
不过,通胀压力可不仅是目前中国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只有新兴市场物价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攀升,但从2013年起,全球性的通胀威胁可能卷土重来。
“全球整体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了。而在恢复过程中,各国政府刺激经济的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通胀。”管理咨询机构博斯公司(Booz &Company)首席执行官贝纳杰博士(Dr. Shumeet Banerji)说,“主要在两个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个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另一个就是食品方面,由于消费结构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可能因此受到更大的影响。”
内忧外患的全球性的通胀压力面前,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通胀或将长期存在
一面是从石油到棉花再到黄金,大宗商品的价格正在不断飙升;一面是除了原材料、物流、融资成本、土地用工、环境标准等因素成本上涨,还伴随着今年中国旱情、电荒的加剧。“通胀压力,哪里是尽头?”现在,这是中国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贝纳杰认为,就中国而言,“由于中国经济在今后几年肯定还会持续增长,所以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会持续。现在,讨论的不是通胀到底有没有的问题,而是通胀到底有多严重的问题。从中国政府的态度来看,3%~5%的通货膨胀率是他们努力控制的一个目标。”
博斯公司合伙人徐沪初也认为,全球通胀上行的态势,将是一个持续很多年的结构性趋势。过去二十年中,全球的通胀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降低了多数制成品的价格。同时,由于新兴经济体尚不够强大,不足以影响全球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实际上为西方各国央行维持利率在非常之低的水平创造了空间。
但现在,这一情况出现了变化。首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国内成本上涨等情况,这意味着制成品价格不会再保持低位,甚至某些情况下还会上涨。其次,新兴经济体的强健增长已经使其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产生驱动作用。
双重压力下的生存技巧
“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可能受通胀压力的影响更大。”贝纳杰表示,因为从资金来源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实际更多地依赖银行这个体系率,而中央银行正在提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这让企业财务成本提升;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价格在涨,导致中小企业必须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原材料。
“所以实际上他们是受到双重的压力。” 贝纳杰表示,随着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幅度的明显加快,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对此,贝纳杰建议,如果中小企业是为产业链下游的实力更强的公司供货,而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这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那么对下游的大公司也会产生损失。“所以,产业链的企业之间应该形成合作的关系,大公司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此外,中小企业自身也需要寻求替代型的融资手段,比如说风投、私募基金等,也可以考虑其他一些资金来源,包括现在国内的一些民间借贷等。
对于面对成本不断上升的企业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成本压力传递到终端消费者那里,企业的经营将肯定会非常困难。然而,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成本增加,对于服装、食品零售、家电等行业企业的挑战,更在于他们“既要将物价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又不能失去他们。”
徐沪初说,“通常,制造商自身会承担一部分额外成本。他们不敢把太多的额外成本转嫁给零售商或是消费者,因为他们担心竞争对手不那么做。一些企业会放弃短期的现实利益,因为他们不想因此而失去市场份额。”
因此,随着成本的上升,企业如何维持利润率就成为很大的问题。面对原材料、劳工成本和中间产品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只有通过降低自身的生产、运营成本,来保持生产经营和利润状况的稳定,并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和新的竞争优势。“当然,中国政府也可以创造更好的环境,降低企业的成本。”贝纳杰说,中国企业的成本中,有非常复杂的管理和流程,但缺乏较好的IT系统支持。比如,一些外贸企业很多的时间和成本,是花费在海关、安全检查等多个方面。
贝纳杰建议,对中国政府而言,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非常重要的方法,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能够进一步地完善;二是能够在企业的进出口等方面,流程设计上要更科学、更简化。
不仅是在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对于全产业链的企业来说,在员工人力成本、场地租金等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销售费用也在不断增长。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一些企业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拓展网上销售渠道等方式等,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对于究竟该先进行对外攻城略地的扩张,还是该先进行内部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徐沪初认为,不管怎样,企业首先应该建立相对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其次,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是处于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快速扩张阶段,企业当然应该先进行扩张,然后再精耕细作。此外,还要观察不同地域的市场状况。比如,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成熟市场,由于商业布局已经相对完善,企业更应该理性思考,精耕细作;而在中国的三到五线城市,则可以优先考虑占据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