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紧缩初显 中小企业资金链危险
5月12日,央行第五次宣布将于月内进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上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一次性冻结资金3700亿元。相关数据显示,央行于2011年3月25日上调0.5各个百分点,一次性冻结资金为3600多亿元;2月24日上调一次性冻结3500多亿元;1月20日年内第一次上调一次性冻结3500亿元。
5月12日,央行第五次宣布将于月内进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上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一次性冻结资金3700亿元。此次上调之后,目前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的历史高位。
在过去的4个月里,央行以每个月一次的频率进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内,央行分别于4月21日、3月25日、2月24日、及1月20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频繁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实则为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的一个信号,作为控制通胀的一个方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这一轮的货币紧缩引发的连锁反应或使部分中小水泥企业在融资上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货币紧缩引发连锁反应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资金冻结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使得资本市场诸多方面受到影响。
商业银行或取消贷款优惠——
分析人士指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引起的货币紧缩,势必会使得商业银行可供贷款减少,银行的利润来源随之受到影响,银行贷款额度将进一步缩减。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率,部分商业银行或许会将取消贷款利率优惠提上了日程。
取消贷款利率优惠,则会使得以往享受的企业贷款优惠等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各家银行不得不采取“以价补量”,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
最新消息显示,徐州市的银行进行车贷调整,低息、零息、免手续费等车贷优惠已然取消,车贷门槛提高,利息上涨。
银行可供贷款资金减少——
据估计,央行既定的21日第四次准备金率的上调0.5个百分点,将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700亿元。这将使得银行可供贷款资金数量减少,各个贷款用户都将受到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央行于2011年3月25日上调0.5各个百分点,一次性冻结资金为3600多亿元;2月24日上调一次性冻结3500多亿元;1月20日年内第一次上调一次性冻结3500亿元。
相关人士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后仍有上调的空间,具体要上调到哪个幅度要根据市场情况而定。有分析人士预计,年内可能还将进行2-3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企业融资困难——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产生的叠加效应不可小觑,尤其是使中小企业信贷更加困难、资金链更加紧张。
业内人士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中小企业融资将会更加困难,银行嫌贫爱富,信贷紧缩情况下,银行最先照顾优秀的、质量好的大企业,而大企业本身融资渠道就多,对其形不成多大的压力,但中小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将受到的影响不小,甚至会威胁到其生存。
信贷额度进一步收紧,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更低,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是个严峻考验,据悉,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向境外“找钱”,寻求海外发债,进行海外融资。
水泥行业融资 纠结中前行
对于许多水泥企业来说,融资一直是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水泥融资不仅受制于国家出台的限制或不限制政策,更直接受众多商业银行牵制,而许多银行对水泥行业的贷款都态度暧昧,一直是既爱又恨。
对于支持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大户的水泥产业来说,银行贷款一直是水泥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信贷紧缩的逐日推进,国内整体水泥产能过剩的凸显,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迫切需求,一度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的水泥企业近几年遭遇了融资的艰难。
自2008年推“绿色信贷”以来,部分商业银行已逐步从“两高一剩”的行业贷款中退出。之所以造成国内商业银行对水泥行业的“敬而远之”态度,大都源自于当下国家对以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的监管政策。
2010年初,中国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停止放贷,并回收全部前期超范围贷款。
去年10月中旬,证监会首次对外明确,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型锻造件等九大行业的再融资申请需先征求发改委的意见,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申请需要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
对上述九个行业的再融资申请设限,是为了抑制这些行业的新增产能释放。国务院在2009年9月29日于网站上刊登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委等国务院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就将上述九大行业列入了产能过剩行业。
水泥企业融资再融资本来是属于合情合理的正常市场行为,部分公司因扩大产能之需而融资,本身无可厚非,而伴随着其他公司的融资计划出炉,市场对于逾百家的上市公司进行融资之重几乎不能承担,因此更加注重于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政策支持力度。对于产能过剩的水泥企业即将进行的融资,门槛便毋庸置疑地提高了许多。
然而,国家对于水泥企业并购重组的鼓励力度及目前水泥大企的整合速度使不少银行看到了商机,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对并购给予融资支持。虽然银行在从事此块业务的时候显得比较小心和谨慎,但着实尝到了水泥企业并购带来的资本好处。
水泥企业或遭遇资金链断裂
随着今年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推进,因资金链断裂引起企业破产、倒闭的惨状开始频频发生在一些江浙沿海地带的小企业身上。分析人士称,长此以往的货币紧缩政策,将使得部分中小水泥企业也不得不步江浙倒闭企业的后尘。
相关资料显示,4月以来,在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的情况下,不少温州企业遭遇到从银行贷款终结。无奈下他们走的是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的路子,这样造成企业融资成本一路水涨船高,部分中小企业因为承受不起而倒闭。
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倒闭的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资金链断裂,因为现在整个融资成本很高,很多企业原来从正规银行取得贷款现在都非常困难,只有转向民间,民间借贷利率相对来将都非常高。借了高利贷的企业在短期里运作还可以,但如果较长时间运作,肯定会被生产成本压垮。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企业倒闭,或者企业家潜逃。
在水泥行业,银行的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金额减少将直接对中小型企业产生强烈的影响。受制于货币紧缩政策的连锁反应,水泥企业也曾遭遇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停产、关窑的代价和影响。
数据显示,受经济恶化的影响,2009年12月,四川金顶水泥仁寿子公司就因为资金链断裂,欠缴电费并且无法支付设备配件、原辅燃材料款项,从12月16日全线停产,而金顶母公司的水泥生产线已于12月15日全线停产。
事实证明,遭遇资金链断裂之痛的水泥企业并不止四川金顶一家,早在2006年,号称当时东北最大水泥基地之一的丹江水泥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在7、8月的水泥消费旺季,丹江水泥五条窑只剩下一条在生产,职工已经半年没有领过工资。
2009年的经济危机造成波动频繁,使得水泥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难。而2011为控制通胀进行的每月一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也可能将水泥企业融资推进同样的门槛内。因此,中、小水泥企业对资金链断裂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人士指出,为有效应对和防止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的情况,企业首先应该做好财务预算。定期或定时进行财务预算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资金的统筹安排。
其次,统筹规划资金,尽量减少对国家的财务杠杆如即贷款、融资的依赖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其进行调整,使之达到合理的比例。
证监会“松绑” 水泥融资容易了?
据报道,2011年5月10日,行人士透露已接到证监会通知,称若“九大受限行业”的再融资申请,所募集资金不涉及新投项目,将不再征求发改委意见。融资形式包括股权和公司债。报道称该消息已经得到了数家券商投行部人士的证实。
对于证监会松绑是否将使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九大受限行业”受惠,业内人士也没有统一的观点。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此举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对外征求意见的流程,盘活企业再融资渠道的通畅。包括水泥在内的“九大受限行业”进行融资的道路或许会更加顺畅。
这对水泥行业来说无疑是喜讯,在纠结中融资的道路似乎变得有些明朗化了。然而,另一些分析人士的观点又使这种明朗暗淡了不少。
一家广州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虽然证监会松绑“九大受限行业”的再融资项目,但是相比股权融资,证监会更鼓励申请人进行债券融资。
另有分析人士称,从表面上看,证监会的新政策比较合理,但这种合理性是建立在中国淘汰产能过剩行业的落后产能的各项政策普遍落到实处的基础上的。
而事实上,长期以来,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之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突破政策限制,实现了落后产能的扩张。因此,证监会对“九大受限行业”融资的新政策将加大产能过剩,由此增加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难度,而且,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必将激发和牵动新一轮融资限定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