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集装箱贸易加快攀升
中国集装箱产业诞生初期只有4家生产厂家,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1993年超越韩国实现产销量世界第一。经历2009年金融危机和集装箱生产商停产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上海口岸的集装箱出口量大幅下滑,2010全年上海口岸仅出口28.7万个自然箱,货值共13.42亿美元,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33.75%和23.97%。
香港成为上海口岸最大集装箱贸易区
中国集装箱产业诞生初期只有4家生产厂家,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1993年超越韩国实现产销量世界第一。2008年上海口岸出口的集装箱达到43.32万个自然箱,总货值达17.65亿美元。经历2009年金融危机和集装箱生产商停产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上海口岸的集装箱出口量大幅下滑,2010全年上海口岸仅出口28.7万个自然箱,货值共13.42亿美元,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33.75%和23.97%。
随着经济衰退影响的逐渐消减和国际航运业的复苏,国际各大集装箱公司包括中国相关公司的新箱需求直线上升,再加上2009年集装箱生产商停产带来的供给压力不断积累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共同助推了集装箱季度性景气提前到来,促使集装箱出口量大幅增长。2011年1~4月的新造集装箱不仅与2010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出口量翻番,与金融危机前的同期峰值相比,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2011年1~4月,上海口岸新造集装箱出口量同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18.75%,出口箱量尚有不及,但40英尺的集装箱以及特殊集装箱(如保温集装箱和罐式集装箱)出口量比重较大,因此新造集装箱出口货值增长较快,甚至比2008年同期高出16.21%。上海口岸40英尺的集装箱出口量为86777个自然箱,占68.83%,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46.9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殊集装箱出口量为19366个,占40英尺集装箱出口量的22.32%,带动40英尺集装箱平均单价涨至6863.8美元,比2008年同期平均单价增长了104.88%。除去国际集装箱价格增长因素外,特殊集装箱比重增长是造成40英尺集装箱平均单价激增的重要原因。可见,集装箱生产产业成功借金融危机顺势升级,调整了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大规格集装箱和高技术含量的冷藏箱、液体箱等特殊规格集装箱,这不仅显示我国集装箱生产能力的增强,也代表国际航运业对大规格、特殊规格的集装箱需求量大大增加。
从出口集装箱贸易地区和国别上看,2008年1~4月上海口岸集装箱出口有29.1%,共45162个输往美国,货值达2.24亿美元,占36.32%;其次为新加坡,出口量达29046个,货值为7786.2万美元;第三为英国,出口量达28199个,货值达7598.75万美元;第四为中国香港,出口量为19955个,货值达8930.05万美元。2011年1~4月,上海口岸有26.24%共33081个集装箱输往中国香港,位列第一,货值达1.58亿美元,占全部货值的22.09%。同比2008年,出口中国香港的箱量和货值分别增长了65.78%和77.26%。而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的出口箱量和出口货值都未超过2008年同期。这说明中国香港作为全球国际贸易货物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国际航运业务已经全面复苏,经济回暖能力更强,当然,2009年以来的集装箱供给压力也促使了香港对集装箱的需求量大增。今年1~4月,中国香港已超过英美等国,成为上海口岸最大的集装箱出口贸易地区。
检验检疫多措并举做好服务与监管
上海地区聚集了上海中集集团、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等大型集装箱生产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速度攀升和国际航运业的全面发展,集装箱作为国际物流的主要运输工具,交易量将会继续大幅增加,新造集装箱的出口检验检疫工作量也将持续攀升,为此,上海检验检疫局加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为新造集装箱出口做好服务和监管。
强化检验检疫能力保障。检验检疫机构工作应当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准确把握外贸和进出口企业的新发展、新需求,与时俱进,持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鉴于新造集装箱出口量强劲增长,上海局及时统筹资源,为新造集装箱出口业务较多的吴淞局、洋山局和浦江局增配了相应的检务和施检人员,持续实行“5+2”和“7×24小时”工作制,建设优秀服务窗口,加强动植物检疫技术保障,保证新造集装箱的报检能够及时受理,动植物检疫工作能够高效完成,实现了新造集装箱的安全监管和便利通关。
优化新造集装箱管理方式。由于新造集装箱内的地板一般为高温高压处理的非天然木质材料,检疫风险较低,携带有害生物等疫情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加工、储运等过程中的再感染,例如加工、存放地环境滋生有害生物、裸露地面的土壤污染等。因此上海局优化新造集装箱出口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实行就近管辖,由吴淞局、洋山局和浦江局对新造集装箱的出口业务进行环境控制与过程管理,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成品抽检的比例,为企业降低出口新造集装箱的检验检疫成本。
完善新造集装箱通关放行机制。新造集装箱采用批量生产和分批销售的模式,上海局配合企业的生产交易流程,对新造集装箱实行集中检验检疫、分批核销放行的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模式。同时,上海检验检疫局加强签证管理工作,为企业设置通关单有效期提醒服务;完善通关协调机制,与上海海关保持常态化的沟通联系,帮助企业实现通关单的快速、顺利核放。
新造集装箱产业的复苏和发展是国际贸易形势的需求,检验检疫机构应当顺势而为,加强服务功能,促进新造集装箱产业的进一步繁荣。更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作为国际航运业的下游制造端产品,新造集装箱的需求程度与国际贸易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集装箱出口量的增长预示着国际贸易在金融危机的沉寂之后将迎来一段快速增长期,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量亦将随之大幅增加。检验检疫机构,尤其是口岸机构应当及时调配资源,合理布局,加强能力,秉持“崇检尽责,服务至上”的工作原则,为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保驾护航。
新闻链接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将建自由贸易园区
笔者在日前举行的2011年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2010年上海口岸在吞吐规模、服务全国能力、枢纽功能发挥和全球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飞跃,其中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据了解,2010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始终保持在全国三分之一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中“水水中转”占37.8%,国际中转占5%;洋山“水水中转”占43.1%,国际中转占8.3%。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一,集装箱量至“十一五”期末,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三。“三港三区”联动效应逐步显现。去年在口岸各方共同努力下,在全球世博会举办历史上首次实现世博通关服务“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
今年1~4月的新造集装箱仅与去年相比就实现了出口量翻番。共出口新造集装箱12.61万个自然箱,货值达7.17亿美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20.84%和169.55%,实现了新造集装箱的生产销售量的迅速增长,显示了国际经济正在加快复苏脚步。
为克服长期存在的“重批轻管”现象,上海口岸将加强开放后续管理。对已对外开通启用码头出现停运、搬迁,或者长期不对外运营等情况,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退出机制和办法,对其及时予以注销清理。《中国国门时报》
■尹海 文/图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84639548。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