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贸易融资的发展探路

2008-04-04 10:57519

——试论行业协会牵头搭建信用担保平台的可行性 一、我国贸易融资现状 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受我国国内金融、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主要限于实质性的进出口业务交易双方。传统上.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将贸易融资主要理解为与国际贸易相配套的资金融通业务,多数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运营,授信标准仍以考察企业主体信用以及担保条件是否充分为主,企业要取得融资授信,必须具有较强的资产实力或

一、我国贸易融资现状

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 受我国国内金融、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主要限于实质性的进出口业务交易双方。传统上.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将贸易融资主要理解为与国际贸易相配套的资金融通业务,多数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运营,授信标准仍以考察企业主体信用以及担保条件是否充分为主,企业要取得融资授信,必须具有较强的资产实力或担保保证。但是,在实践中银行发现,商品贸易是除了服务性企业以外所有企业的基本经营环节,既是商贸型企业的主营业务,又是生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流转环节,还是实现终端消费的必然途径。因此,贸易融资应该囊括对贸易流通企业和对生产企业的资金融通,在适当条件下,还可以延伸到消费信贷环节。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开设贸易融资业务的对象主要是一些从事进出口的大型企业,而对于一些同样从事国际贸易或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和加工产品的中小企业,则由于其资金来源的有限和信用资质不高,而被银行拒之门外。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除了销售回款外,再没有其他资金来源,因此贸易融资渠道对它们及其重要。

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 2005年中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余额为 173亿美元,这与当年进出口总额 1.4万亿美元形成鲜明的反差。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比,各家商业银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规模就更显微不足道。而有限的金融资源又集中于特大型进出口企业,中小型企业很难分到一杯羹。 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 2005 年 12 月 31 日 ,中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以余额计算在中资 银行中的市场份额近 50% 。 而该行招股说明书披露,其贷款余额前十位客户中,有三家是大型外贸企业,排名第一、第四、第八位的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 154. 39 亿、 8 4.40 亿、 6 8.50 亿,占全行贷款余额的 1.4% 。

业内已经深刻认识到贸易融资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信贷体系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各行业都力图建立起更好的贸易融资新模式。现已有一些商业银行打出了“贸易融资专业银行”的旗帜,其实这些银行就是依靠自身在信用风险管理以及技术水平(贸易风险管理工具等)的规模优势,以贸易融资为主营业务的新的商业银行模式。显然,这些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大型企业,更包括了中小企业。本文并不想对这种解决方案作一阐述,而是要提出另外一种思路,即从企业自身信用提高方面,也就是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来使企业达到较高的贸易融资要求的方案。
 
二、贸易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分析

为了探寻新的贸易融资模式,首先要了解造成目前我国贸易融资渠道不畅的症结所在。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开展规模较小主要源于中小企业自身力量薄弱以及商业银行信贷系统自身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宏观经济、 金融信贷体系的内部结构性矛盾导致信贷资源向固定资产领域集中。我国宏观经济的突出问题是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信贷资源有强劲且持续的需求,同时地方政府的介入客观上强化了这种趋势,并对银行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形成激励,一定程度上对非固定资产贷款市场形成挤出效应,抑制了贸易融资类贷款的空间。此外,商业银行信贷体系不完善、信贷组合管理能力相对落后、风险管理意识差、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不够、金融融资渠道不完善等,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无法通畅,且隐患很多。

2 ) 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竞争格局不均衡,导致行业间(内)信用资源分配不均衡。石油、电力、通信、交通等垄断领域资源高度集中,这些行业中的企业能力强,往往能够自成体系创造、驾驭商业信用,因而对贸易融资产品需求总量有限;而更多竞争性强的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用资质普遍较低,难以进入银行合格贷款客户名录;商业征信制度不完善,放大了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商业银行筛选客户的难度。即便是行业内部,也由于企业规模、能力、背景等因素而产生不平衡的信用资源分享。这些都从根本上遏制了贸易融资的发展。

3 )与固定资产贷款可监控性强的特点相比,贸易融资不仅需要考察借款人的信用资质,还需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不确定性大且监控难度大。国内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现有条件下难以完全适应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所提出的要求,一些外部的约束机制也还没有建立起来。

4 )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信用管理薄弱,导致商业信用交易总体规模小,企业间商业信用尚不发达,银行信用介入企业间交易的风险过大,商业票据市场还不够成熟,银行为企业间贸易提供融资缺乏坚实的基础。

5 )利 率体系的非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对来自不同借款人的差异化信用风险进行合理计价,索取相应补偿。从理论上说,利率是借款人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是债权人承担风险所得到的补偿。不同的借款人由于其信用资质的差异,预期的偿还可能性也有差异,因此信用风险是不同的,市场应该用资本价格(即贷款利率)来体现这种差异,而如何来识别这种差异,就又取决于信用评级业和企业债市场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商业贷款利率管制制度约束着信贷交易,但由于利率的非完全市场化,则对信用风险的补偿只能由借款人单方面提高成本(如提高抵押品的价值),而不能由贷款人这一端索取更高回报来进行交易。这就给贸易融资的发展加上了制度化的限制。

三、探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上述因素导致了银行因流动性过剩压力而被迫将金融资源片面地投向基础设施、固定资产、垄断行业等领域的同时,竞争性行业却因面临巨大流动资金短缺压力而被迫向民间地下金融高息举债,这既扰乱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也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并因此陷入恶性循环。明确了这些原因和严重后果,我们就要努力去探索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子。

按照中国政府签署加入 WTO协议的承诺,从 2006年 12月 11日起,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我国必须大力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包括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建设、金融工程建设等。具体到如何完善贸易融资渠道,目前业内主要的思路是加强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

事实上,像深发展那样打出“贸易融资专业银行”,那的确是看到了这块“大蛋糕”,仔细分析,如果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经验、资源的优势,也的确可以大量开展这类业务。然而,这些银行的举措还不足以迅速扭转我国贸易融资的尴尬局面。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资源——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拥有行业内所有企业的重要信息,了解行业的规则、业务模式、资金链和风险特征,它拥有比任何一家企业大得多的力量和资源,可以更好的调配信贷资源、整合优势,做到很多企业所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可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