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贸易金融四对策
【问题】产品难跟需求步伐 在贸易融资巨大的利益和优势下,近年来众多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转向贸易金融业务,银行间的贸易金融业务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逐步与世界接轨,根据巴塞尔协议对核心资本运作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对风险资本占用低、风险小、收益率高的贸易金融业务越来越重视,并正从以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为核心业务向贸易金融业务转型。
【问题】产品难跟需求步伐
在贸易融资巨大的利益和优势下,近年来众多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转向贸易金融业务,银行间的贸易金融业务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贸易金融业务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第一,对发展贸易金融业务的定位不清晰,缺乏制度保障。有些银行仍然将主要精力停留在传统信贷业务上,导致贸易金融业务被边缘化。客户有资金需求时也习惯于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对于贸易金融的功能和特点不了解,加大了银行营销贸易金融业务的难度。一些国际领先银行均以事业部形式设立贸易金融部门,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营销推动、业务管理等工作。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仍然把贸易金融业务定位在依附于公司业务的产品线条,营销、产品、风险审查、政策管理等分散在多个部门,业务主线不明确,职能边界不清晰,流程环节多,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竞争力,也不能满足贸易金融专业化服务和时效性要求。
第二,授信管理与贸易金融业务特点不吻合。尽管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具有鲜明的自偿性特点,并在额度确定、融资期限等方面与一般贷款具有显著区别,国内绝大部分商业银行仍然主要应用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理念和运作模式,即主要按照授信主体是否符合贷款准入标准来评估业务风险。融资对象的财务及资信状况仍然是决定国际贸易融资能否发放的主要因素。
第三,产品创新难以跟上需求的步伐。在认识不足、人员不足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更多的是局限在进口开证、进出口押汇和打包贷款等传统品种上。而目前国际贸易结算的非单证化趋势显著,而国内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大都集中于信用证项下融资产品,对于汇款结算的配套融资风险难以把控,品种也相对较少,大量贸易融资需求未能满足;供应链融资也主要集中于单一环节,整合化服务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并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产品为中心,在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时不是调整和改良自己的产品,反而采取淘汰客户的方式。长此以往,贸易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势必会被边缘化。
【对策】建立适时管理体制
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发展贸易金融业务起步较晚,体制尚不完善,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正因如此,中国的贸易金融业务存在着相当巨大的市场。各家商业银行想在这块蛋糕中获取更大的份额,就应当先发制人,进行贸易金融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产品创新等。而贸易金融创新的核心在于提高全面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第一,建立适应贸易金融业务需求的管理体制。各家银行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如果立足于发展贸易金融业务,就应该将贸易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将其作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区分责权利,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建立起一套适合的专项授信审批制度,简化业务流程,从体制上为业务发展提供原动力。
第二,转变业务发展观念。国际上先进银行在开展贸易金融业务时有一个重要理念,即:贸易金融业务是一种交易性银行业务,银行应该从整个贸易周期--即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到买方最后销售货物为止--来关注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从分立的角度仅为一两个贸易环节提供资金支持或者贸易单证服务。
第三,产品组合营销代表了未来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为满足进出口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有效控制财务成本等方面的新需求,银行开始推出结构性的贸易综合服务方案。
第四,建立安全和快捷的电子交易技术平台。国际贸易和贸易金融领域一个令人关注的发展趋势是电子网络技术的应用。要为供应商、贸易商、物流公司等供应链参与者搭建共享信息的安全技术平台,为单证无纸化传输及贸易信息传递提供便利,为客户提供网上贸易金融服务。
在传统的信贷和结算业务上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贸易金融业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商业银行及其客户的青睐,也成为了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随着贸易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已不仅仅停留于资金层面,由融资带动的服务逐渐扩大到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时,贸易金融也带动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从核心企业延伸到了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成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