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外汇局进一步指出,由报告货币所产生的账面损失和盈余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远小于我国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外汇局还表示,从实际购买力角度衡量,由于我国外储经营收益率远高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投资所在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因此,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得到保障。
针对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损失的质疑,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近日公开回应,明确表示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并提出了账面差别非实际损益、我国金融资产账面盈余超过外储账面损失、外储购买力得到保障等三点反驳理由。
与此同时,业界对于外储管理的讨论也从未停止,中行副行长王永利在近期的《中国金融》上撰文表示,管理外储关键的问题是要回归央行外汇储备的本质属性,将多余的部分分流出去,并收回相应的人民币。
账面差别非实际损益
日前,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撰文表示,考虑汇兑损失,到2010年末,中国2003年以来所增加外汇储备的账面损失达到2711亿美元。对此,外汇局于5月6日公开回应,表示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外汇局指出,由于外汇储备是外汇资产,以美元作为记账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但并不是实际损益,也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而我国目前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并结汇的需要。
“况且,考虑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在当初将外币卖出时已经获得了等值的人民币收入,人民币升值之后在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等环节也获取了巨大收益,肉已经"在锅里"。”外汇局如是表示。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王家强对外汇局的解释表示赞同,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外汇储备主要在国际上使用,因此以人民币计算损益意义不大。
外汇局进一步指出,由报告货币所产生的账面损失和盈余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远小于我国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按3月末汇率折算,同期企业和居民人民币各项存款、股票、国债和保险资产等人民币金融资产总规模是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5倍以上。
外汇局还表示,从实际购买力角度衡量,由于我国外储经营收益率远高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投资所在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因此,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得到保障。
分流外储
中国外储庞大。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04万亿美元,央行行长周小川(专栏)在4月份曾于清华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发出了“外汇储备确实太多了”的感叹。
中行副行长王永利撰文指出,央行的外汇储备要回归货币储备物的本质属性,将多余的部分分流出去,并收回相应的人民币,他认为,央行对外汇储备应有“量”和“度”的要求,外汇储备在规模上不应只是被动地单向增加,而是应该根据币值变动实施主动的外汇买卖。
王永利建议,央行可将部分外汇从央行外汇储备中分流出去,而分流外汇可以通过由国家财政用财政收入或发行专项国债予以购买,形成国家专项外汇基金,而该资金既可用来注资中投,也可以设立专项海外能源基金、支持“走出去”专项基金等。
周小川在上述演讲中就表示,央行考虑一些新投资机构,尝试新的投资风格和领域的方向是确定的。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央行打算按专业分类成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贵金属基金等,也在研究成立外汇平准基金的建议。
提高外储投资风险容忍度
谁都知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目前中国还是将三分之一的外储都投资在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持有美债总数达1.16万亿美元。
尽管集中度很高,但由于相关市场容量有限,投资于美国国债实在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学者们曾建议央行少买金融资产,多买实物资产。央行副行长易纲曾就此回应,他表示,中国在购买海外资源上存在着诸多困难,由于资金规模巨大,中国买什么,什么就上涨。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蒋舒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外储投资多元化的前提是中国公众对于外储投资风险损失的容忍度要提高,“金融学最基本的原理是风险和收益想匹配,如果老百姓对外储投资的风险总是这么敏感的话,国家也只能去买收益最少的美国国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