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波动高峰在6月以后

2011-04-25 16:49438

“日本央行仍然相信供应链大约会从6月或7月开始恢复,一旦供应链恢复正常,同时夏季过后电力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那么预计秋季之后供应面短缺的现象将有所缓解。面对核辐射威胁、电力短缺以及物流中断,不少日本厂商已等不及日本供应链的恢复了,开始考虑将工厂撤出日本乃至亚洲地区。

“日本央行仍然相信供应链大约会从6月或7月开始恢复,一旦供应链恢复正常,同时夏季过后电力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那么预计秋季之后供应面短缺的现象将有所缓解。”4月21日,日本央行副行长西村清彦(Kiyohiko Nishimura)在日本横滨会见商业领袖时如是说。 这并非日本官方首度回应外界的关切。此前的4月14日,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说,克服供应链和生产中的瓶颈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白川方明发表上述观点的第二天,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说,“风险已经出现,……确保全球供应链不被破坏是日本的责任。”

回望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暴发初期,全球各大厂商手忙脚乱的场景,供应链脆弱的问题暴露无遗

西村清彦21日坦言,当前很难从数量和时间期限方面测算地震和海啸对供应链造成的损失,供应链的恢复时间仍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前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称,地震和海啸强化了日本的风险形象,这有可能促使更多公司把工厂转移到海外。

日本厂家转移生产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制造强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受上个月地震灾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汽车制造,以及建筑设备和电子产品制造等行业。在电子产品制造行业,日本是异方性导电胶膜、硅片、液晶显示器的主要生产商,这几种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都在50%以上。在汽车行业,日本不仅为本国汽车品牌也为福特、通用、标致等外国品牌生产零部件。

面对核辐射威胁、电力短缺以及物流中断,不少日本厂商已等不及日本供应链的恢复了,开始考虑将工厂撤出日本乃至亚洲地区。

“一旦企业换了其他供应商,就可能不会冒着高代价的风险回到日本供应商怀抱,这也就意味着一些日本公司面临永久性的市场份额损失。”行业研究公司Gartner半导体和电子行业研究负责人吉姆·图列称。

《经济学人》预计,大概需9至12个月才能使得生产恢复到灾前规模。

知名国际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分析师顾文军指出,电子生产企业很少存在零库存,客户和代理商基本都有1个月的库存,而这也意味着地震影响将从5月中旬或者6月开始显现。

财新网的文章分析,“混乱的高峰时间应该出现在今年6月至7月,因为为应对欧美圣诞季商战的零件购买时间真正地开始了。”

不少日本企业显然等不及了。

在日资企业集中的长三角地区,无锡商务局综合处处长王岩告诉早报记者,因日本地震导致供应短缺,部分无锡企业来自日本订单已经明显增长,“我们在排查中也发现,有一部分日本本土企业开始选择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王岩表示,已有日资企业就转移一事开始谈判,以电子类为主,但转移初期的所涉金额数目较小。

顾文军说,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已有打算向海外产业转移,地震将加速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步伐。

此次受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影响最严重的当属电子行业。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地震前,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商日本瑞萨电子就计划在2013年之前将外包生产的比例由目前的8%提升至25%。

吴羽化学工业(Kureha Corp.)此前已考虑把一些生产移到美国和中国,现在这一计划将加快实施。该公司在锂电池所需的特种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全球市场上,占有70%的份额。3月11日日本地震后,该公司不得不关闭了位于地震中心附近福岛县磐城市的工厂。这是吴羽化学工业生产聚偏二氟乙烯的唯一地方。

吴羽化学工业目前在美国、中国和越南有厂,不过都不生产聚偏二氟乙烯。

日产汽车也计划将更多的汽车生产业务转移到日本以外(日产眼下已只有25%的产量由日本国内生产)。地震之后,日产首席运营长志贺俊之便表示,将联系日本国内的其他供应商,如果不起作用,将考虑海外供应商。而在泰国的日产工厂甚至在考虑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将泰国产的小型车出口到日本。

即使那些远离震中和公众视线且致力于救灾工作的日本企业也考虑将业务转移到海外。华尔街日报说,离地震灾区数百公里远的日本九州岛有一家名叫中山钢铁厂(Nakayama Iron Works Ltd)的公司,该公司主要为筑路业组装岩石破碎机、皮带输送机和沥青回收机械。这家有着103年历史、146名员工的企业现在指望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供应商来补充其无法再从日本北部地区获得的关键零部件。

中国:产业转移首选?

中银国际分析师胡文洲在一份最新报告中称,中国在初级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方面,较日本、欧美仍占有优势;在政治稳定性及产业配套方面,则较越南、东南亚、非洲等地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因此将成为全球电子类生产转移的首选。

胡文洲预计,一直为日立AIC代工部分铝电解电容器的江海股份(002484),主要从事片式电感器和片式压敏电阻器生产的顺络电子(002138),国内唯一一家能够与日本厂商直接竞争的薄膜电容器生产厂商法拉电子(600563)在产能与技术转移方面将长期受益。

根据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4月19日的表态,本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将在东京举行,震后各方怎样加强合作互补,支持企业经营发展和相互投资,将会是一个关键议题。

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分会王喜文长期关注日本的电子信息产业,但他表示不乐观:“原本我们也期待日本海外转移产能会把更多工厂迁到中国,但是最近我们监控到的信息显示,日本海外转移优先考虑了新加坡和泰国这些东南亚国家。”

菲律宾官员此前已表示,震后已有2-3家日本电子公司告知,计划临时迁址到菲律宾,以便尽快恢复芯片的生产和供应。

供应链管理软件提供商百沃(Bravo Solution)供应策略副总裁保罗·马汀指出,现状是,韩国和印度正跃跃欲试希望能跻身于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中。

寻找替代厂商或是扩大供应渠道并非易事。吉姆·图列称,“到中国和韩国寻找替代供应商代价不菲”,某些元件非常复杂且需定制,以至于在不付出巨大成本的情况下找不到其他供货厂商,而且更换供货商需要更多时间,且还要进行认证和安全测试。

管理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高科技业务主席罗伯茨也强调,转移生产可能很难,尤其是涉及到那些依赖密集技术、特殊工具以及难以复制的产能。

“被全球化”的供应链

地震和核危机同样在考问当下全球流行的生产方式。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便开始实行适时生产方式(JIT,亦即零库存生产方式,将库存降至最低,促使零配件在体系内尽快传递,以应对需求的突然变化),随后这一最大程度减少库存的生产方式在欧美等地被推广。

然而,正是这种生产模式,使得全球供应链面对地震等突发状况时显得不堪一击。分析师认为,脆弱的全球供应链背后,是目前国际厂商通常只依赖于数个供应商的事实,且这些供应商通常却远在千里之外,当中有不少就位于日本,一旦某个环节发生意外状况,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采购商都将非常被动。

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通常只保留10天用的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库存,这种由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传感器,被包括通用和标致等汽车厂商所采购。当日立无法顺利生产时,这些厂商不得不被迫减少汽车产量。

《经济学人》称,那些耗费了数年时间使得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更为精密的跨国公司,在供应短缺时将变得非常脆弱,所以应该倒退几步,牺牲部分效率以换取更为强健的发展。

事实上,早在地震前,全球企业已开始反思“被全球化”的供应链。3月底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的报告称,日本地震前,跨国公司已经在寻求简化供应链,使其更加贴近终端市场,当时有六成受调查的美国跨国企业高管表示,曾考虑通过将制造和供应部门迁移至本国或“近岸”(nearshoring)地点,使供应地和需求地更紧密地配合。

埃森哲负责流程和创新绩效的董事总经理莱利称,这可能会在未来三年中引发一波迁移工厂的潮流,美国大型制造企业会将生产部门从亚洲迁至美国和拉丁美洲。“过去五年中,企业热衷于劳动力成本套利和追逐更低的原料成本。” 莱利说,石油和运输价格都在上涨,且存在供应链风险的问题,所以美资企业开始向客户所在地迁移。

《经济学人》建议,接近于垄断地位的供应商应从地理上分散生产车间,而这些供应商的客户,将转向较小的竞争对手获得部分零部件,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以外,在库存消化之前,组装工厂也将受到资金压力,所以或将出现一个新的产业,替生产厂家存储和维护必要的存货。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上海票据交易所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联合举办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座谈会

2024-09-27 13:16
15378

美国山姆供应链员工将并入沃尔玛

2024-09-27 13:16
15211

长安民生物流拟4790万元出售沈阳长友供应链51%股权

2024-09-27 13:13
15594

东盟与中日韩(10+3)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在南宁成功举办

2024-09-26 13:50
23188

彭立峰: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好匹配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特点

2024-09-26 13:29
22915

湖北12家供应链核心企业获财政奖补94万

2024-09-25 13:14
3059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