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述评:防物价过快上涨

王宇 |2011-04-15 09:10717

  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述评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王宇)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压力,

  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述评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王宇)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压力,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频频祭出货币政策工具,多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当前流动性过剩迹象初步缓解。

  央行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6.6%,前期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呈现出平稳回调的好迹象。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将成为当前央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重要考验。

  百日内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频频出手效果彰显

  今年以来,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央行先后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不断开展以资金回笼为主要方向的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货币调控措施,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等各项措施,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进而起到释放经济信号、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去年年底我国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由此进入到一个相对频繁的时期。在去年四季度,央行进行了一次加息和三次准备金率上调操作。

  不过,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节奏更为紧密,这一时期也成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次数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一系列措施,当前我国大中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20%的历史高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达到3.25%和6.31%的水平。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后,累计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超过万亿元。

  在诸多货币工具作用下,我国银行贷款增长也一改在历年年初必然井喷的规律,增长规模在今年一季度有所收缩,广义货币同比涨幅从去年一度超过30%的水平,逐渐回落至目前的16.6%,进一步向增长目标靠拢,可以说,当前我国货币环境正逐渐向常态水平回归。

  在经济趋冷阶段释放货币、动用扩张的经济政策;在经济趋热阶段动用收缩措施,让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这是我国央行一贯的调控思路,也是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控的主要特征。央行有关人士认为,较过去宽松的货币环境而言,当前稳健的货币环境对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稳物价仍是当前货币政策首要任务

  在相关部门一系列平抑物价措施作用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通胀压力已有所遏制,但种种迹象表明,至今物价上涨过快的压力并未明显缓解。无论是从流动性、海外商品价格走势还是从劳动力成本走势来看,物价过快上涨仍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目前来看,国内流动性远超过2007年至2008年,流动性充裕局面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美元贬值和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正日益增加。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流动性总体宽松的货币推动以及人口拐点临近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较大。

  虽然3月份我国物价指数尚未公布,但市场普遍预计3月份物价涨幅仍将较高甚至会再度创出近年来的新高。稳定物价仍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一直以来,防范通胀被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视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我国央行也将稳定物价作为当前货币信贷调控的首要任务。对于物价与货币的关系,货币学派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终究是个货币现象。而在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背后确实具有比较明显的货币因素。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的观察,近年来,我国物价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存在着相当直接的关联,往往在货币供应出现快速增长后,物价走势亦会跟着抬头向上,其间二者时滞大约相差半年至一年。

  当前全球通胀苗头正在逐渐显现,控制通胀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在新兴市场国家自去年起持续收紧银根之后,近期欧洲央行通过宣布加息开始了货币紧缩之旅。目前,我国广义货币增速虽趋近调控目标,但考虑到稳定物价的重要意义,当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并未改变,货币政策调控成果仍需巩固和加强。

  处理好“控物价”和“稳增长”间的关系

  在存款准备金率抬升至历史高位之后,近期市场出现了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和政策调控或将放松的猜测。如何处理好控物价和稳增长间的关系,已经成当前货币政策的重大挑战。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是正确的,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面对调控中出现的困难和暴露的矛盾,在调控力度上不能打退堂鼓、不能摇摆,调控力度不能松动。

  目前看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奏效,但现阶段的任何松懈只会造成信贷快速反弹,进而造成通胀反弹的风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要处理好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这为今后货币信贷调控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措施进一步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避免政策叠加对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影响。

  就如何促进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一季度例会声明指出,今后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要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0
标签:物价 述评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