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
据盛松成介绍,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主要经济指标有着更为紧密的相互关系,也将更有利于货币调控功效的发挥。盛松成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它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14日首次对外公布我国当前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央行一直较多使用人民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如今,央行为何提出社会融资规模概念并以之作为监测目标和中间目标?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指出,央行提出社会融资规模概念,主要是源于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深刻变化,直接融资占比大幅增长,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将日趋减少。
一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超过90%,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56%,根据央行此间公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已降至53%。
“随着我国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机构发展日益多元、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贷款的替代作用正不断增强。”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只有将更多融资渠道纳入到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信贷指标作为中间目标,符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
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何意义。
据盛松成介绍,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主要经济指标有着更为紧密的相互关系,也将更有利于货币调控功效的发挥。
“根据我们近10年的观察,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盛松成认为,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有利于货币调控功效的更好发挥。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鄂永健认为,以社会融资规模为中间目标实施货币政策,需要较为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和更为优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可能还仅仅是央行的参考指标。
此外盛松成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它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中,贷款对利率敏感度相对较低,而金融创新产品对利率更为敏感。从这个角度看,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还将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