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重启进口玉米谈判

2011-04-11 23:18831

  随着9月份新粮上市的压力渐近,进口到货集中期来临,国际玉米市场可能顺应季节性规律出现调整。但近期有关中国与阿根廷重启进口玉米谈判的

  随着9月份新粮上市的压力渐近,进口到货集中期来临,国际玉米市场可能顺应季节性规律出现调整。但近期有关中国与阿根廷重启进口玉米谈判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进口增长有利于降低对国内消费的紧缩性政策压力,但在国际市场,可能增加世界玉米价格上行动力。

  近期,中国进口阿根廷玉米的希望重燃,这给国际玉米市场带来新的炒作题材,也令国内投资者加重了对后市的担忧。在中阿玉米进口谈判的背后,绝不仅仅是几百万吨的贸易数字,而是为国内玉米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世界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次磋商成行概率提高

  根据媒体的报道,阿根廷农业部副部长奥斯卡·索利斯近日表示,目前中国和阿根廷关于玉米贸易的谈判进展顺利,阿根廷有望在今年7月前实现向中国出口玉米。索利斯在接受阿根廷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来自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专家正在阿根廷考察玉米生产、收获及质量监督程序。预计中方批准阿根廷向中国出口玉米问题不大。如果进展顺利,今年年中阿根廷玉米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如果消息属实,这已经是5个月内中阿第二次就进口玉米问题展开接触和斡旋。2010年11月份,据阿根廷方面的官员透露,中国农业部方面官员抵阿与阿根廷方面代表进行多次磋商,最终达成双边协议。阿根廷农业部长一度宣称2011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进口500万吨玉米。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更是在去年11月份表示,2011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购买550万吨的玉米,并继续增加对阿根廷豆油等农产品的进口。不过,去年12月初中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中国与阿根廷并未签署任何有关进口阿根廷玉米的协议。农业部还表示,中国阿根廷两国农业部就加强双边农业合作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但中阿两国农业部从未就进口阿根廷玉米事宜交换过意见。

  根据首次磋商的经验,本次传闻虽然有阿根廷农业部副部长的发言作为依据,但仍不能最终确认进口协议的达成。另外,笔者从有关国际贸易商处了解到,进口存在两个难点:一是生物安全性检验与进口标准问题。阿根廷玉米总产量80%左右是转基因品种,而中国尚未批准转基因玉米进口。在进口政策的衡量与检验标准的调整中,国际贸易商认为其过程需要约一年的时间;二是货源问题。据国际贸易商反映,阿根廷政府虽然同意并乐于向中国出口玉米,但官方并不掌握粮源,只有对出口配额等的调控权力。其国内真正的粮源还是掌握在“ABCD”等跨国贸易企业手中,如果中国开启进口就不仅仅是国际贸易合作的问题,更现实的则是进口价格。

  但是,中国官员二次访问阿根廷并磋商进口玉米事宜,还是反映出真诚的态度和迫切的需要。尤其内外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美国玉米到中国成本已经涨至3000元/吨左右,而中国国储轮入效果远差于计划。

  重谈进口凸显供需缺口

  笔者分析,第一次与阿根廷进口谈判未果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国仍不想过早刺激国际价格过快上涨;二是去年11月中旬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一轮暴跌,为当时常规渠道进口玉米创造了希望;三是高估中国自身供给能力,低估消费总量,寄托在其他收购主体为中储粮让路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国有库存的补库。

  但问题是,中国玉米全年产需缺口可能扩大至1200万吨左右,接近一个月的国内消费量。如果不进口,仅仅依赖短期的分配调整,后期短缺问题依然会暴露,并且变本加厉。

  市场各类收购主体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市场价格仍然持续上扬。以当时吉林省中等玉米1880元/吨左右的市场收购价格计算,1800元/吨的政策性价格在未计算高扣量比的前提下已经严重逊色。政策性轮入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导致东北产区轮入工作无法展开。华北产区政策定价当时尚有优势,且免去了烘干的额外成本,因此在河南河北能够有一些进项,但总体数量有限。国有库存还存在一半以上的库存缺口,因此进口不得不加速。

  进口压力引发价格波动

  在日本地震灾害引发恐慌性抛售之际,中国有可能已经通过现货或期货市场采购了125万~200万吨进口玉米,预计将在九十月份到货。而根据之后的一些消息,进口订单有可能扩大到300万吨。如果阿根廷玉米谈判顺利实现,在九十月份最早实现进口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按阿根廷官方说法在7月份落实出口,则按船期也将在9月份到货)。以此看来,9月份很有可能成为进口压力集中释放的关键期,这将为国内玉米市场带来新的波动节奏。

  对国内玉米市场投资者来说,进口玉米不完全是坏事。如果一系列远期进口计划达成,政府对于玉米价格的紧张情绪缓解,将有利于降低对国内消费的紧缩性政策压力,特别是对深加工产业的调控可能不至于过分剧烈。全年消费量降低了大幅调减的风险,进口实际大规模到岸之前产需缺口依然存在。

  依此,笔者预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中期第二波行情把握性仍然较大。七八月份,养殖业需求将强势恢复并助燃需求旺季,在这个季节性供应断档期,如果没有大量进口到货,没有大规模的政策性库存抛压,仅仅依靠小麦等品种的适度替代很难阻止玉米价格正常上行。9月份随着新粮上市的压力渐近,进口到货集中期来临,市场可能顺应季节性规律出现调整。当然,所有预测都是建立在本年度玉米种植期主产区不出现大灾的基础之上。

  总体来看,中国人口数量刚性增长,可开发耕地潜力逐渐枯竭,进口玉米势在必行。有效的进口渠道将有利于保障国内的正常消费,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南美玉米采购渠道,放宽转基因玉米进口限制,将有利于缓解美国玉米的垄断力。对于国际市场,中国的进口增长趋势难免要增加世界玉米价格上行动力。另外,大豆远期行情可能从中国对阿根廷进口玉米行为中获得惊喜。

0
标签:玉米 中阿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