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继续使用管理流动性各项工具
3月11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胡晓炼、刘士余、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就“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本报北京讯 (记者李小千) 3月11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胡晓炼、刘士余、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就“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周小川在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央行将继续使用管理流动性的各项工具。但管理流动性工具不只是收缩一个方面,主要是对流动性适量程度的调节,体现稳健的货币政策。
“两年多以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危机自然会采取一揽子的刺激计划,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那个阶段,央行确实是希望市场上有较多的流动性。鉴于此,根据我们对危机的走向和复苏走向的判断,央行从2010年1月份就开始利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来吸收流动性。之后在形势上来说有一些不确定性,比如说出现了欧洲主权债务风险,8月份美国经济和失业率又出现一些不乐观的情况。即便现在也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这个方法现在肯定还是要用的,特别是今年我们的货币政策已经转为稳健,所以我们会继续使用管理流动性的各项工具。”周小川说。
谈及应对通货膨胀的各项工具,周小川表示,在当前来讲,利率政策还是一个重点需要使用的工具。虽然这可能会使资本流入有所加大,但因为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央行还是有一些手段来管理资本流动的。
而汇率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内的价格有影响,但是相对于小国开放型经济来讲,这个影响并不是那么大,所以并不是特别侧重于汇率这项工具,将继续坚持用渐进性的办法来推进汇率改革,增强汇率的灵活性。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运用也是要进行利弊权衡的,如果经过比较权衡后,利大于弊,那还是需要使用的。”周小川说。
胡晓炼就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进展情况做了介绍。“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需要一些条件来配合,现阶段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是一个充分条件,很难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目前中国资本项目正在可兑换的进程之中,还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但在这种环境下,人民币的跨境业务仍然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可以设想,资本项目越来越可兑换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有利于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而人民币跨境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有一定的需求和促进作用。”
至于具体的时间表,胡晓炼表示,未来的五年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有比较大的进展,但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
谈及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问题,易纲表示,一是在币种上是多元化的,主要的可兑换货币、储备货币、新兴市场的货币都有。同时在资产上也是推进多元化的,只要资产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要求,都会予以考虑。“关于美国国债、黄金和其他大商品储备,我觉得这些在储备多元化考虑资产配置的时候都会考虑,但限于市场的容量,我们投资的考虑应当是比较慎重的。也就是说,我们会在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市场深度包括市场容量有多大、还有它的收益性综合考虑以后,在充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的配置。”
谈及下一步国内金融机构改革方向,刘士余表示,在公司治理完善方面,包括股权结构优化以及资产配置和组合方面都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而对于小机构的改革,仍然要以资本充实和财务稳健为主,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小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环境、监管规则方面,也会做一些调整。
周小川还表明了中国对欧元区的信心,并称会大力支持他们克服当前所存在的财政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