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金融战略广东路径

2011-03-10 14:50704

广东是金融第一大省,也一度是金融风险高发地。粤港金融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在银行信贷市场合作方面,截至2010年底港资银行已在广东的营业机构有95家,占全省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比例从2003年末的48%上升至62%,总资产约1500亿元。黄华华: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广东四市开展广东与港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截至2010年底结算金额达到2000亿元。

  广东是金融第一大省,也一度是金融风险高发地。过去五年,广东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降到了1.5%以下。

  金融风险的妥善处置给广东带来巨大的动力。为保持经济的增长,广东总共投资了2.37万亿元建设“新十项工程”,如果没有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的支撑,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广东抗击金融危机的一个成功经验。

  对于广东来说,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其金融规模便全国领先,但是“大而不强”、产业地位较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等众多因素,成为金融发展的瓶颈。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

  从金融大省走向金融强省,这是广东提升其金融战略的路径,也是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2007年广东已经完成了适度重工业化,产业优化升级的压力已经凸显,需要发展以金融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系统性金融风险基本处置完毕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是金融大省,但历史上也出现一些金融风险事件。这些遗留的金融风险目前处置结果如何?

  黄华华:我们将历史遗留金融风险做了妥善处置,1998年停业整顿的175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目前已经全部进入退出市场程序。地方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基本完成。

  截至2010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1.5%以下,比“十五”期末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金融债权司法保护有所提升。

  《财经国家周刊》:在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金融所起作用如何?

  黄华华:为应对金融危机,广东总投资2.37万亿元建设了“新十项工程”,以保持经济增长。省、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签署了总计为3.06万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与有关银行的定期沟通机制,落实信贷投放,全年实际授信额度2.17万亿元,实际投放贷款逾0.9万亿元。

  2009年,广东信贷增长位居全国第一,新增信贷10755亿元,全年通过国内股票(A股)筹资602.8亿元,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分别发行249.3亿元和424亿元。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2009年广东企业融资总量是2008年的2.5倍,达到12069.7亿元,通过投资拉动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如何实现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快速转变?

  黄华华:广东是金融大省,但面临很多发展瓶颈。200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转变了金融工作指导思想。实现由注重发展规模、速度向追求规模、速度与效率相协调的转变、由注重防范风险向防范风险与科学发展并重的转变,以及实现由注重融资行为向发展金融产业的转变。

  相应的,我们建立健全了地方金融工作新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一把手亲自抓金融”。省成立了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省有关部门和中央驻粤金融监管部门,具体领导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经中编办批准,广东率先成立省金融办,各级政府金融办的地位又在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得以提升,职能也被强化。

  在实践上,广东试行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2007年佛山市南海区建设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这是为转向金融强省而搭建的重要基础性平台,也是辐射亚太的现代金融后援服务产业基地雏形,如今已有36个重大项目进驻,总投资达120亿元。广东还在深圳市前海地区开展与香港金融合作,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核心区。

  我们遵循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为”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

  《财经国家周刊》:在未来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何增强金融的支持促进作用?

  黄华华:广东在“十二五”时期将通过创新创业投资引导机制、退出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创业投资,实现金融、科技与产业结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融资租赁业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凭借银行业信贷资本雄厚的优势,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建立融资租赁公司,引进国内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到广东设立分公司,扶持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政企合作机制,开展机械设备、船舶、飞机、汽车等融资租赁业务。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发 展。有针对性地发展航运金融、房地产金融、物流金融等产业金融创新,推动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给力制度创新

  《财经国家周刊》: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广东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黄华华: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将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结合“双转移”等重要战略,推动建立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并探索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下的利益激励机制。

  在有条件的市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提升金融服务,支持“扩内需”战略实施。鼓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促进理财产品多样化。提高理财市场透明化程度和理财业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支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金融创新,提高居民保障水平。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金融第一大省,广东金融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华华:具有广东特色的地方金融体系也在完善发展中。一方面加快构建城市金融产业体系。广发银行、广州市商业银行、湛江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

  金融控股公司、支持科技发展的专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新型养老保险公司等一批新型地方金融机构也在建设中,其中广东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广汽汇理汽车金融公司、众诚汽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州、东莞、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规模均为全国同类农村商业银行第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筹建工作不断加快。

  自2008年12月我省首家村镇银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广东已拥有8家村镇银行。2009年,我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0年底,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达139家。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工作迈出新步伐。2010年6月底,我省全部消除了“金融服务空白镇”,实现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

  通过五年来的努力,广东金融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截至2010年12月,在银行信贷市场方面,全省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019亿元,同比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51799亿元,增长16.4%。在资本市场方面,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1家,占全国总数的16%,当年新增61家,占全国新增总数的37%。

  在保险市场方面,广东是目前全国唯一保费收入过千亿元的省份,去年实现保费收入1600亿元,同比增长30.5%,是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金融产业增加值从“十五”期末的661.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493.5亿元,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从“十五”期末的5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末的11万亿元,翻了一番多。

  双赢之策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如何有效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实现金融发展的双赢?

  黄华华:粤港金融合作是近年来重点推进的项目。2008年,国家赋予广东在CEPA框架下与香港金融业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2009年1月,粤港政府共同成立“粤港金融合作专责小组”,开始紧密有效的粤港金融协调合作工作。

  如2009年5月,我们在CEPA补充协议六中争取到允许港澳资银行在广东设立“异地同城”支行、允许港澳证券公司在广东设立合资证券咨询公司和研究引进港股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合作事项。现已有汇丰、恒生、东亚和永亨等4家港资银行利用先行先试政策申请设立13家异地支行,其中8家已获批开业,1家获批筹建,港资银行在珠三角各城市的覆盖面迅速提升至89%。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已被珠三角《规划纲要》明确为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援服务基地,其定位得到港方的认可和接受,汇丰银行、东亚银行、香港新鸿基金融服务集团等香港金融机构已经在金融高新区落户。广东开始承接香港金融后台服务业务转移。

  粤港金融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在银行信贷市场合作方面,截至2010年底港资银行已在广东的营业机构有95家,占全省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比例从2003年末的48%上升至62%,总资产约1500亿元。

  在资本市场合作方面,共有121家广东企业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1.1万亿港元,总融资额超过2700亿港元。广东的广发证券(000776)等13家证券、基金和期货经营机构先后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此外,我省有4家基金管理公司、6家证券公司、3家期货公司获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在保险市场合作方面,广东有8家具有港资背景的保险公司进驻,市场份额达18.7%。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内第一批试点,试点面也在国内最大。广东将如何深化这一试点?

  黄华华: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广东四市开展广东与港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截至2010年底结算金额达到2000亿元。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我们鼓励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融资、境外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相配套的贸易融资、保值避险、资金理财等产品。

  开展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引进跨国企业结算中心。

  推进货物贸易收付汇管理改革,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贸竞争力。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横琴新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离岸分部,开展货币借贷、贸易结算、保险服务、证券交易等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创新。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金壮龙《求是》杂志撰文:进一步全面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

2024-11-22 10:36
19923

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大会召开

2023-10-25 16:01
130132

我国首次成功实现原油蒸汽裂解技术工业化应用

2021-11-19 13:47
22587

前10月洋浦保税港区进出口同比增长32.8倍

2021-11-18 13:30
6832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业务正式开展

2021-09-06 14:09
13963

重磅!东疆保税港区2017年税收突破百亿大关

2017-10-27 23:03
3743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