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 扩进口为汇率减压
两会期间人民币连续三日创新高,更主要缘于国际市场美元持续走软,而汇率走高也有助于抑制油价等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预计中国顺差的进一步缩窄,将缓解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冲外汇占款的流动性输入减少,也将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
两会期间人民币连续三日创新高,更主要缘于国际市场美元持续走软,而汇率走高也有助于抑制油价等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过对于人民币升值能否抑制通胀,两会期间出现质疑声音,这或暗示人民币升值步伐将低于市场预期。而中国未来“扩进口”步伐加快,亦将减缓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率齐动”抗通胀 人民币有望继续“小步跑”
在美元指数近期跌跌不休的背景下,3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以来已累计升值0.88%;自去年6月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上涨逾4%。
去年下半年以来,“三率齐动”成为央行收紧流动性新的组合拳。2011年开年以来,央行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加息一次,且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走强,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三率齐动”彰显。为了对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输入型通胀,人民币对美元采取升值应能起到一起效果;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经济导致其本身具有升值的基础。
交易员广泛预计,短期内通胀和利率前景所主导的国际外汇市场将进一步压低美元,在美元底部迟迟难以探明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新高攻势还将延续。另一方面,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扬的外部环境下,从国内防通胀的角度分析,人民币也有持续升值的需要。而从近期中间价的定位情况看,预计人民币汇率短期将“小步快跑”,即持续、小幅度刷新汇改以来的汇率新高。
不过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较强,利差和汇差双带动下,或引发更多热钱的进入,加剧国内流动性压力和宏观调控难度。另外,人民币升值对国内企业尤其制造业出口及中小企业影响正逐步显现,需考虑其承受度并给予调整时间。此外大规模资金了流入将来一旦出现逆转,将对经济构成震荡。
各方激辩人民币升值能否抑通胀? 或是“双刃剑”
上周“两会”开始以来,各方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对人民币小步升值的预期占据多数,与此同时各方对人民币升值抑通胀的作用表示质疑,而这恰是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政府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两会前夕就表示,让人民币升值并非对抗通胀的唯一办法,政府可以选择引导过剩流动性流向资本市场以及能够帮助国内经济转型的领域。
郑新立还称,人民币过快升值将损害中国出口商的利益,对中国经济复苏带来极大威胁。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继续扩张,人民币每年升值2%-3%比较合理。他并表示,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出口来自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外资公司,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这些公司将把制造业务转至其他市场。
中国央行(PBOC)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局长易纲周日(3月6日)也表示,促进国内消费,进行经济重组,削减贸易盈余将帮助人民币汇率到达均衡点。
易纲还表示,人民币汇率将很快到达均衡状态。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周一(3月7日)表示,人民币升值无法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人民币应该保持稳定。他并指出,中国目前不太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应该警惕在物价上涨和就业小幅增长之际经济增长出现停滞。
中国央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周一也称,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央行控制流动性和抗击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如果通货膨胀率继续居高不下,央行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基准利率。但指出,人民币升值对于遏制国内通货膨胀作用有限;人民币2011年升值趋势比较确定,但步伐将是渐进和可控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特别助理朱民周一表示,中国政府承诺且认识到市场导向的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性,这是有利中国、有利全世界的,唯一问题仍然是推行的速度。
朱民警告称,目前各国对于汇率过于关注,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全球失衡才是更为主要的问题。他还指出,汇率确实是全部问题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汇率导致了所有的问题,全球储蓄也出现了基本的失衡。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周一在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他还表达了对人民币升值能够帮助抵消中国的通胀压力这一观点的质疑。
陈德铭指出,中国政府希望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并削减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不错",指责人民币低估是没有道理的。陈德铭重申,中国的底线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渐进可控的。
他还表示,从理论上来讲,人民币升值能够帮助抑制通胀,但基于他的经验以及观察,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对通胀来说是把"双刃剑",人民币升值对通胀具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不应简单地对待这一问题。他还表示,举例来说,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还取决于进口商品的结构。
他还进一步指出,汇率是一国综合实力的表现,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币值将渐进上升,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问题还要考虑国内产业可承受的程度。他最后补充,由于人民币升值被认为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所以与其它国家在人民币结算问题上就比较容易。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逐步做到资本的出和进并重。
中国外贸政策转向 “扩进口”将为汇率减压
有媒体报道,中国延续几十年的“奖出(口)限入(进口)”的外贸政策可能正在酝酿变调,取而代之将是商务部长提出的“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这或许是中国在十二五(2011-2015)开局之年,为应对长期通胀及改善民生的不二之选。
从中国政府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抑或是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均不难看出保持物价稳定已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而要配合扩大内需的中长期战略,中国外贸政策的调整显然势在必行。
陈德铭两会期间就提到,中国将从高新技术,重要的装备工业、环保产业,以及中国需要的资源等方面扩大进口,最重要的是从贸易的便利化考虑,并从税率问题做一些研究。
有专家认为,鼓励进口的战略应该从一揽子计划考虑,包括关税的调整,配额的调整取消,物流、金融信贷支持等全方位措施保障。而可以降低的进口产品第一应是资源类的,因为中国目前资源短缺情况比较严重;第二类是高科技产品;第三类是跟百姓和民生密切相关的产品;第四类可以期待的就是高档奢侈品。
陈德铭表示,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可能会出现下降,因为进口增速快于出口。他还补充称,中国不排除今年有几个月甚至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性。陈德铭还表示,中国应该鼓励国内企业将更多的出口所得用于海外业务拓展,而非将其再堆积到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中去。
除了输入性和结构性通胀因素,大规模贸易顺差转换为外汇储备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形成货币供应量过多的压力,也是酿成中长期通胀的温床之一。
商务部预期,中国2010年全年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31.3%和38.7%,贸易顺差减少6.4%至1831亿元美元。此前预计,中国2011年出口增长将放缓至约10%,而进口增幅更大,目标在未来五年进口翻番。而且未来五年贸易顺差收窄,出现货币或贸易战的可能性很低。
预计中国顺差的进一步缩窄,将缓解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冲外汇占款的流动性输入减少,也将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此外,中国积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推动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以及加速推动人民币海外直投,都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而更大的收益则是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内需增长模式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