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力战通胀
2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的2011-2012年财政预算案出台,全力对抗通胀与稳定楼市。23日,香港特区政府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分析,在影响香港通胀的因素中,食品价格和住房租金的上升最重要。
2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的2011-2012年财政预算案出台,全力对抗通胀与稳定楼市。不过,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财政措施,也使得特区政府的年度总开支预计将达到3711亿港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2%,公共开支相当于GDP的21%。不过,该年度总收入预计可达3750亿港元,因此仍有39亿港元的盈余。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当天表示,会为楼市降温、严防信贷过度扩张,并采用审慎的财政政策,尽力纾缓来自内部的通胀压力。因此,本年度财政“还富于民”的措施与去年不同,没有采取退税措施,而采取电费补贴、宽免差饷,并向香港每个现有的强制性公积金户口一次性注入6000港元,协助香港市民通过储蓄来为未来的退休做好准备,特区政府为此将预留240亿港元。
曾俊华相信,这些措施短期不会刺激消费,不会对内部通胀造成压力。
抗通胀新招:iBond
特区政府预计,在经济强劲复苏、美元偏软和环球食品及商品价格上扬之下,香港通胀压力年内会逐步上升,预计2011年通胀率为4.5%,GDP升幅4%-5%。
23日,香港特区政府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分析,在影响香港通胀的因素中,食品价格和住房租金的上升最重要。
“国际和内地食品价格上涨导致食品价格的上升,而私人住房的租金从2009年4月起回升,到去年年底累计反弹幅度达36%,租约到期之后,新租约会体现出租金升幅,在短期内推高消费物价通胀。”上述官员说。
在新出台的财政预算案中,曾俊华提出,将在半年之内发行50亿-100亿港元的“通胀挂钩债券(inflation Bond,简称iBond)”,再为香港市民提供一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债券年期为三年,每半年派发一次与最近六个月通胀挂钩的利息。
一位香港金融监管机构的高层对本报记者解释,“计划中iBond的利息将分为定息和浮息两种,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取较高者。在通胀情况下,将以最近6个月的综合物价销售指数的通胀率作为iBond利息,即假设年度通胀率为4%,则iBond的年利息为4%。而在通缩的情况下,则按照iBond发行时定下的固定息率来派发,该固定息率的拟定会参考香港银行三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外汇基金三年期债券的息率等。也就是说,iBond是保本的。” iBond面对的是香港本地居民。香港政府一位财经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其实政府2009年就推出了总量为1000亿港元的政府债券计划,计划分为两种,一为发行机构投资者债券,二为发行零售投资者债券。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债券总值已达240亿港元。而此次发行的50亿-100亿港元iBond,与政府债券一样,均由香港金管局旗下的外汇基金代为管理投资。
上述财经官员表示,外汇基金代为管理投资的政府债券基金2009年投资回报为6.8%、2010年为6.3%,2011年估计为6%。
上述金融监管机构的高层也透露,计划中的iBond一手为1万港元,希望每位申请者都能购买至少一手债券。
对于通胀挂钩债券iBond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香港有投资界人士表示,目前香港银行的利率很低,估计会有市民捧场,但是吸引力不算很大,去年在香港颇受欢迎的人民币债券,或者其他投资渠道的投资收益可能更好。
土地供应大增70%
为了减低香港楼市的泡沫风险,香港已推出三轮打压措施。曾俊华表示,美国在去年11月宣布了6000亿美元的QE2,为本来已经炽热的楼市火上加油。
“资金泛滥使投机气氛浓烈,短期交易大幅增加,从豪宅蔓延到一般住宅。因此我们推出了针对短期交易的额外印花税,金融管理局也进一步收紧银行按揭贷款的标准。”曾俊华说,推出措施后,投机活动随即收敛。
数据显示,今年1月香港的住宅交易比去年11月剧减39%至8000宗左右,其中短期成交下挫34%,去年12月新申请的按揭宗数按月显著减少37%。
董建华时期的“八万五”计划,前车有鉴。
同样,在该预算案中,香港政府宣布将增加土地供应,使住宅用地数量增加到52幅,可提供约16000个单位,同比增长70%以上!香港政府估计,下一年度的私人住宅土地供应将可提供3万-4万个单位,远远高于每年平均两万个单位的工作指标。
不过,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升认为,政府增加私人住宅土地供应,使2012年的供应量一下子推高到3万-4万个单位,其实计算的是施工量,而新增的供应要到2016年起才能分段落成。而资产价格上升主要因为通胀过快,并非供不应求,估计香港楼价会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