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进出口破百亿美元 增长50%
截止10月底,日照市进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3.7亿美元,增长48.6%,成为全省继青烟威之后第4个突破100亿美元的城市。
然而不到日照,人们很难体会这组数字的含义。
软环境也是生产力
在日照引航站,弹性工作制和超大型深吃水船舶、特种船舶引领技术的提高,避免了船等人的现象,吸引了大量货源到港。
“多点报关”、“海运直通”、“无纸通关”、“网上付税”等新型通关模式,“提前报关”、“担保验放”、“无假日通关”等措施在日照海关的推广,加快物流周转和疏港速度。
而在今年刚刚启用的日照鲁南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集中办公的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口岸、港航等13家单位,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通关服务,过去几天办好的手续,现在一两个小时就可办结。
软环境的优化带来的是通关速度3倍的多提高,企业每年上亿元交通和人工成本的节省和外贸经济的迅速发展。截止今年10月20日,日照港累计货物吞吐量超过2009年,同比增长22.7%,继续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其中矿石、木片、镍矿、粮食进口量和水泥出口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674家,比2005年增加220家。
产业“调”“转”向海
市场随处都在,关键在于是否能主动迎合需求。
前三季度,威亚汽车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共生产发动机16.85万台,同比增长87%,实现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235%。
前10个月,日照的柠檬酸产品全球占有份额达12%左右,金禾生化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柠檬酸产品最大的供应商。
而这不过是日照发展蓝色经济,加快产业调整升级,顺应外贸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日照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全方位为企业“松绑加油减压”,安排1亿元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企业的贴息、补助和风险补偿,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际市场。
日照以实施十大临海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契机,以临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海洋渔业等蓝色产业为重点,以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和大型钢铁精品基地为依托,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发挥港口优势和邻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吸引临港大工业和加工贸易项目,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浆纸、粮油加工等临港工业强势崛起,并迅速形成了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招引千万元及以上项目27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1509亿元,在日照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3家增加到18家。亚太森博浆纸、威亚汽车发动机、森达美油脂等66个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落户日照,打造了一支进出口额大、生产效益好、地方贡献率高的优质骨干外贸企业。
截止今年10月,全市铁矿砂进口增长65%,大豆、木薯干、棕榈油等进口均增长30%以上,钢铁、煤炭出口均实现翻番增长。全市进出口额过亿美元的16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9家,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额的48%,成为拉动全市出口的骨干力量,形成了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多路大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受临港产业项目拉动,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今年前10个月工业制品出口9.8亿美元,比重达55.1%,比2005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14.5%。
抢抓机遇争做“蓝筹”
面对国家和山东省在产业规划、生产力布局方面,特别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日照跨越发展带来的机遇,日照市不断夯实外贸经济的发展根基,增创蓝色经济率先优质发展的新优势。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新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日照—仪征”与“日照—东明”输油管线、黄日连盐铁路、岚枣高速公路、疏港高速公路、日潍高速公路、青岛海湾大桥等重点工程的规划建设,加上现有的铁路与公路,与南北向各大干线互联互通,形成现代化立体疏港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贯通出海通道。
依托B型保税物流中心与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积极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实现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港区联动,实现港口商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逐步向保税港区发展。
日照三运物流园、中盛物流园等一大批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初具规模,木材加工贸易物流园、钢铁物流园等一批专业物流园区迅速聚集,全市已发展、规划建设物流园32处将带动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5年,日照将投资 110亿元用于港口建设,争取今年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均突破2 亿吨,远期通过能力达到6 亿吨,打造我国重要大宗散货出口中转基地、华东地区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亚欧大陆桥东端区域性集装箱转运中心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目前,日照市外贸发展态势良好,预计2010年日照进出口总值将达120亿美元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两番多,年均增长36.3%,外贸依存度由2005年的44.4%提高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