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冷热对峙 金融化趋势愈加明显
11月8日的一则报道,将铁矿石谈判的冷热对峙局势袒露无疑。 11月份本是铁矿石年度谈判的起始月。中钢协甚至于10月29日高调宣布,中国钢铁
11月8日的一则报道,将铁矿石谈判的冷热对峙局势袒露无疑。
11月份本是铁矿石年度谈判的起始月。中钢协甚至于10月29日高调宣布,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三大矿业巨头新一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已经启动,供需双方正就市场进行接触和交流。
但11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称,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在给其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表示:“淡水河谷已不再自己宣布定价。我们已经与全部的客户达成协议,建立了铁矿石季度价格机制,并以中国现货市场价格指数为基准。”
一边是中钢协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热望国际铁矿石巨头重新回到年度谈判的桌前,一边是淡水河谷在遥远南美发出的明确回复。中国这个铁矿石最大消费国,在接下来的时间将面对怎样的需求挑战?
季度定价已成定局
在上述报道中,铁矿石季度价格机制再被供方认定。对此,国内相关各方可谓苦乐参半。
河北钢铁集团一位要求匿名的、对接三大铁矿石生产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从今年4月开始就已和铁矿石商间开始执行季度定价,半年下来,相关成本压力已经可以承受,“也不得不承受”。
这个成本的全行业总量,被中钢协测算为1303亿元人民币。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10月29日表示,1月至9月中国进口铁矿石量跌,但因为价升,进口总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19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03亿元。
“这导致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频频调整生产计划。目前看来,第二次去库存化将很快到来。”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顾问邹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在成本方面,钢铁厂已经开始主动调整主焦煤和矿石的配比,同时在加紧研究回收废钢的产业技术,以减少矿石依赖。
在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日照港,铁矿石贸易商蒋明却感觉,自己的生意是向好趋势。他电话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经过4月以来的摸索,铁矿石贸易商已经能够基本把握铁矿石现货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其月度变化趋势。
铁矿石金融化趋势难挡
截稿前本报记者未能联系到中钢协方面人士对此局面作出评述。但有业内人士表示,钢铁企业对回到年度定价谈判机制中来的希望已经越来越小,现在的思路是向内寻求竞争优势,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毕竟我们是最大买家”。
据了解,国内有大型钢铁企业提出,可否继续尝试目前的矿价和钢材价格挂钩,从而保证钢厂利润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还有钢企提出,与短期定价相对应,以年度为单位确定采购数量的模式应该更加灵活,钢厂可以选择性地确定自己的短期订货量,以防范风险。
与此同时,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参与者并没有坐以待观。据蒋明介绍,目前,新加坡和印度都正在筹划推出全球第一个铁矿石期货品种。“因为大型贸易商都在押注实货市场的对冲投资潜力,铁矿石可能出现类似债券互换这类衍生产品。”
果真如此,就是非常确定的大宗商品的金融衍生品趋势。目前,伦敦、芝加哥等大型金融交易市场已经形成了铁矿石衍生品的清算服务能力。“如果拥有交通区位优势的新加坡,或者不断崛起的铁矿石现货市场印度参与相关衍生产品的创新和交易,铁矿石国际市场将产生一股最大的冲击力量。”蒋明如此认为。
不过,钢企迫在眉睫的是,今年第四季度中国铁矿石需求量还会增加。“部分钢铁企业为满足今冬明春的生产需要,要增加库存,铁矿石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相应也会增加。而目前的平均到岸价已经接近130美元/吨。”蒋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