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全面推进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南中国门户枢纽地位,使综合交通系统成为我市的一项重要竞争力。今天开始,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网站上开展公众咨询,欢迎市民到网站浏览详细规划。
市民若对《规划》有任何意见与建议,可于20日内采用书面形式发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或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也可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szjtghzx@163.com。联系电话为82107035(市发展改革委)和83168616(市交通运输委)。
“民生交通”“公交都市”进规划
此次公示的交通“十二五”规划中,出现了“民生交通”、“公交都市”两个词。其中,提出把民生交通理念融入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着力解决民生交通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公共交通投资比例,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环保公交,打造低碳交通体系。
规划提出,落实公交优先理念,提升公交吸引力和服务水平。在新建高、快速道路上研究设置公交专用道,在交叉口研究采用公交信号优先措施,实现公交路权优先;通过公交线路分站扩容、增设公交深港湾车站等措施,提高公交站点容量;投入大容量公交车辆,提升公交供应能力;利用智能交通手段,全面提高公交调度水平和运行效率,通过这些举措把深圳着力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
12小时铁路到达京津地区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抓住我国铁路高速化发展契机,通过高速铁路网络和枢纽站设施建设以及合理的铁路运行组织,将深圳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铁路枢纽。至规划期末,通过高速铁路建设,将深圳的3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长沙、厦门一带,将5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武汉、福州一带,12小时到达京津地区。规划还提出加快推进厦深铁路西延跨珠江铁路通道的前期工作,通过跨江通道建设促进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密切联系。
规划提出,我市将加强深港铁路衔接,与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站同步建设一线口岸,促进香港与内地铁路网络的融合。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厦深铁路深圳段建设,加快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东站和布吉站建设,尽快形成更加合理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通过平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为大规模开行集装箱列车创造条件;完善西部港群、盐田港的港前站等场站设施,提高铁路疏港比例。在珠三角及临近区域内,大力发展区域铁路(城际轨道)与深圳机场的接驳服务,实现铁路与航空间的客流喂给,提高深圳机场对深圳周边地区客流的集散效率和服务时效性,从而形成铁路与航空运输的多式联运和双赢发展局面。
与香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
规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深圳港建设成我国综合运输网中的主枢纽港,华南地区集装箱干线港。在此期间,将加快建设完善盐田港区和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完善散杂货码头,加快完成深圳港蛇口太子湾片区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争取规划期内完成邮轮码头、客运码头的新建工作。
另外,深圳港将加强与香港港的全方位合作,共建国际航运中心。加强两地港口互动,协调码头业务分工,推动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合作、金融合作、信息合作、物流配送合作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同时,大力推动深港机场合作,将深港机场建设成为具有本地集散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航空枢纽。
红荔路西延列入规划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全市将大力推进道路系统建设。一是加强西、中、东二线走廊上的通道建设,支撑特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沙河西路快速路改造建设,形成南光-沙河西快速通道,加强南山高新区、石岩高新区、光明高新区、东莞(松山湖)的快速交通联系,推进光明“绿色新城”的开发建设;加快推动彩田路-新区大道即新彩大道的建设,启动华富路-坂雪岗大道即坂银通道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推动罗湖红岗路-布吉嘉兴路、罗湖东晓路-布吉翔鸽路、罗湖金稻田路-布吉百鸽路的对接,分流深惠路等主要干线道路的交通压力。
二是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改善道路交通拥堵。推进红荔路西延、侨城东路北延等道路建设,缓解拥堵区域的交通压力。
三是推进新城道路体系建设。完善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城路网结构,开展交通热点片区道路交通改善工程。
加快港深莞惠城际轨道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及前海枢纽规划建设,与既有的中部福田口岸(连接深圳地铁4号线与香港东铁落马洲支线)、东部罗湖口岸(连接深圳地铁1号线与香港东铁)共同形成西、中、东三个方向上的跨界轨道网络。
在加快深莞惠交通一体化方面,推进穗莞深城际线、深惠城际线建设,开展深莞城际轨道规划研究。
“十二五”深圳交通发展指标
到2015年,深圳综合交通发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0万吨。
——深圳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8亿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2800万标箱,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800万人次;
——3小时铁路交通圈覆盖长沙、厦门一带,5小时铁路交通圈到达武汉、福州等地,12小时可达京津地区;
——规划建设深港、深莞惠1小时交通圈。
——在2015年全市公交分担率提高到56%以上(含轨道、常规公交及出租车)。
——轨道运营准点率达到98%,全市地面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达到90%以上。
——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平均车速在20公里/小时以上,其他组团在30公里/小时以上;
——交通事故死亡率小于3.5人/万车。
——“十二五”期末,轨道二期工程按计划已进入初期运营阶段,轨道三期工程的11号线将建成通车,形成6条线路、总长约227公里的城市轨道网络。
5年内,坐火车5小时到武汉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建成我国重要的国家级铁路枢纽。
深圳新闻网讯 到2015年,深圳的出入境口岸将达到16个,深港联系将更加紧密;从深圳坐火车3小时可到长沙、厦门,5小时到武汉、福州等地,12小时可达北京、天津……今天开始,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和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网站上开展公众咨询,欢迎市民到网站浏览详细规划。市民若对《规划》有任何意见与建议,可于20日内采用书面形式发至市发改委或市交委,也可以电子邮件发至szjtghzx@163.com,并注明“《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深圳综合交通发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0万吨;
——深圳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8亿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2800万标箱,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800万人次;
——提高深圳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铁路交通辐射能力;
——公路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公路客货运输量占城市客货运输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
——3小时铁路交通圈覆盖长沙、厦门一带,5小时铁路交通圈到达武汉、福州等地,12小时可达京津地区;
——规划建设深港、深莞惠1小时交通圈;
——在2015年全市公交分担率提高到56%以上(含轨道、常规公交及出租车);
——轨道运营准点率达到98%,全市地面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达到90%以上;
——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平均车速在20公里/小时以上,其他组团在30公里/小时以上;
——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交通事故死亡率小于3.5人/万车。
关于未来出行模式——“轨道+慢行”
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将继续推进轨道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轨道三期工程建设。其中,轨道二期工程包括2号线、3号线、5号线,1号线、4号线延长段建设,以上工程均将按期通车;轨道三期工程分别为:11号线、9号线、7号线、6号线、8号线,以上工程将全面启动建设工作。此外,10号线、12号线和4号线北延段的前期工作也将全部启动,为尽早开工做好充分准备。
结合轨道网络布设,我市将分阶段、分区域、差异化调整常规公交线网布局。推动轨道与公交接驳设施建设;开展轨道和公交运营模式整合的专项研究;整合轨道和常规公交价格体系,理顺财政补贴机制。落实公交优先理念,提升公交吸引力和服务水平。开展中运量交通规划建设,形成轨道交通的有效补充。在新建高速、快速道路上研究设置公交专用道,在交叉口研究采用公交信号优先措施,实现公交路权优先;通过公交线路分站扩容、增设公交深港湾车站等措施,提高公交站点容量;投入大容量公交车辆,提升公交供应能力;利用智能交通手段,全面提高公交调度水平和运行效率。
5年之后,深圳市民的出行将是“轨道+慢行”模式。记者了解到,深圳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其中包括在原特区内规划建设135公里自行车道,完善既有自行车和人行设施;制定原特区外自行车和步行系统规划,推动全市慢行交通系统改善工作;借鉴巴黎、杭州经验,在蛇口、南山中心区、华侨城、盐田、东部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结合山海资源和省绿道网,推动慢行休闲廊道建设;加强道路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轨道与道路交通的协调;协调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此外,加强轨道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促进土地利用开发。将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作为线路和站点规划的主要依据,使轨道线路与城市发展轴紧密结合,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关于交通拥堵费收取——收还是不收?尚未明示
一直以来,繁华区域是否征收“交通拥堵费”备受各方关注,2015年之后,深圳是否有可能征收此费用?此次公示的《规划》仍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在实际举措中,以下两项举措值得深入推敲:开展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实施方案专项研究,引导居民减少小汽车使用;制定新一轮全市停车政策和分区管理标准。并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选择合理出行方式。
《规划》提出,建设高效、便捷、畅达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提供安全、舒适、准时的交通出行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各类交通出行者的需求。在提升交通系统管理水平的具体举措中,明确提出持续进行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根据全市交通运行状况,对交通拥堵片区、通道和节点进行周期性的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改善交通运行状况,解决居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交通问题。
据悉,深圳将建设交通拥堵信息采集和评估平台,制定评估标准和拥堵指数发布机制。同时,市交通管理部门将分阶段、分重点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公交、地铁治安防控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治安防控水平。此外,我市还将加强信息科技应用,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和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关于深港交通联系——16个口岸让深港连成一体
未来5年,深港联系将更加紧密。据介绍,按照“西进西出、中进中出、东进东出”、“货走两边、客走中间”的总体格局,深圳将加快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及前海枢纽规划建设,与既有的中部福田口岸(连接深圳地铁4号线与香港东铁落马洲支线)、东部罗湖口岸(连接深圳地铁1号线与香港东铁)共同形成西、中、东3个方向上的跨界轨道网络。通过规划建设莲塘/香园围公路口岸及东部通道,与深圳湾口岸(连接香港10号干线与深圳西部通道)、皇岗口岸(连接香港9号干线与深圳广深高速公路)一起,形成跨界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总体格局。“十二五”期末,深圳市总计布设各类口岸16个,其中航空口岸1个,水运口岸7个,铁路口岸4个,公路口岸4个。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与东莞和惠州交通网络的对接,支撑和引领城市及产业发展空间向北拓展;强化对外通道建设,提升深莞惠地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同时,构建稳定安全的管道运输体系,支撑深莞惠一体化发展。近期以深莞惠临界地区的设施衔接作为推进一体化的工作抓手,解决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规划提出要协调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线站位布局,加快规划建设进度。推进穗莞深城际线、深惠城际线建设,开展深莞城际轨道规划研究。加强深莞惠各层次路网对接工作。大力推动三市对接的8条高速公路建设,为区域都市圈提供大容量、无障碍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三市对接的14条城市主干道项目,为三市间中距离通过性交通提供保障;抓紧推进次干道和支路网对接工作。同时推进城际、城乡和城市公交的一体化,促进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进程;协调三地出租车运营服务。
关于铁路交通圈——夕发朝至悄然“落伍”
夕发朝至是不少深圳市民对乘坐火车出行的理想,未来5年,这种理想已经明显落伍。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建成我国重要的国家级铁路枢纽,通过高速铁路建设,深圳的3小时铁路交通圈将扩展到长沙、厦门一带,5小时铁路交通圈将扩展到武汉、福州一带,12小时到达京津地区。
同时,深圳还将加强与香港铁路的衔接,与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站同步建设一线口岸,促进香港与内地铁路网络的融合,提升深圳和香港在国家铁路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厦深铁路深圳段建设,加快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东站和布吉站建设,尽快形成更加合理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此外,深圳还将在珠三角及临近区域内,大力发展区域铁路(城际轨道)与深圳机场的接驳服务,实现铁路与航空间的客流喂给,提高深圳机场对深圳周边地区客流的集散效率和服务时效性,从而形成铁路与航空运输的多式联运和双赢发展局面。
关于特区交通一体化——多条“断头路”铁定消失
推进特区一体化,深圳交通“十二五”规划将续写新的篇章。记者了解到,为适应规划期末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要求及达到制定的目标,规划提出了多项行动及措施。如:加强西、中、东二线走廊上的通道建设,支撑特区一体化发展。加快西部二线走廊通道建设;加快沙河西路快速路改造建设,形成南光-沙河西快速通道,加强南山高新区、石岩高新区、光明高新区、东莞(松山湖)的快速交通联系,推进光明“绿色新城”的开发建设。
“十二五”期间,深圳还将加快推动彩田路-新区大道即新彩大道的建设,启动华富路-坂雪岗大道即坂银通道前期研究工作;加快东部二线走廊通道建设。加快推动罗湖红岗路-布吉嘉兴路、罗湖东晓路-布吉翔鸽路、罗湖金稻田路-布吉百鸽路的对接,分流深惠路等主要干线道路的交通压力。
期间,深圳还将继续综合提高原特区内道路交通品质。推进红荔路西延、侨城东路北延等道路建设,缓解拥堵区域的交通压力;开展沿海一线快速通道前期研究工作。深圳将继续着力优化梅林、布吉、南头、新城4个联检站和24个二线交通耕作口的交通环境,建设集“快速通道、集散中心、公交车港”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市民交通广场。
深圳到长沙厦门将只需3小时
深圳新闻网讯 今天开始,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网站上开展公众咨询。根据规划,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全面推进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构建南中国门户枢纽。
市民若对《规划》有任何意见与建议,可于20日内采用书面形式发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或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也可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szjtghzx@163.com,并注明“《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联系电话为82107035(市发展改革委)和83168616(市交通运输委)。
规划亮点——“公交都市”写入规划
市交通运输委在规划中提出要将“民生交通”理念融入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着力解决民生交通热点难点问题,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公共交通投资比例,建立公平的交通价格体系,打造低碳交通体系。
规划提出,要落实公交优先理念,开展中运量交通规划建设,形成轨道交通的有效补充。利用智能交通手段,全面提高公交调度水平和运行效率,通过这些举措把深圳着力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今后规划将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作为线路和站点规划的主要依据,使轨道线路与城市发展轴紧密结合,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开展轨道和公交运营模式整合的专项研究;整合轨道和常规公交价格体系,理顺财政补贴机制。
深圳5小时抵达武汉、福州
“十二五”期间,将深圳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铁路枢纽,至规划期末,通过高速铁路建设,将深圳的3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长沙、厦门一带,将5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武汉、福州一带,12小时到达京津地区。规划还提出加快推进厦深铁路西延跨珠江铁路通道的前期工作,通过跨江通道建设促进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密切联系。
规划提出我市将加强深港铁路衔接,与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站同步建设一线口岸,促进香港与内地铁路网络的融合,提升深圳和香港在国家铁路网络中的枢纽地位。规划提出推动铁路货运枢纽的规划研究工作,发展公铁、海铁、空铁联运。完善与铁路枢纽连接的区域干线性道路建设,拓展铁路枢纽对区域的辐射能力。在珠三角及临近区域内,大力发展区域铁路(城际轨道)与深圳机场的接驳服务。
深圳将布设16个口岸
规划提出要结合深港空间发展策略,加快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及前海枢纽规划建设,与既有的中部福田口岸(连接深圳地铁4号线与香港东铁落马洲支线)、东部罗湖口岸(连接深圳地铁1号线与香港东铁)共同形成西、中、东三个方向上的跨界轨道网络。通过规划建设莲塘/香园围公路口岸及东部通道,与深圳湾口岸(连接香港10号干线与深圳西部通道)、皇岗口岸(连接香港9号干线与深圳广深高速公路)一起,形成跨界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总体格局。
“十二五”期末,深圳市总计布设各类口岸16个,其中航空口岸1个,水运口岸7个,铁路口岸4个,公路口岸4个。
深莞惠各层次路网将对接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在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与东莞和惠州交通网络的对接,支撑和引领城市及产业发展空间向北拓展;强化对外通道建设,提升深莞惠地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同时,构建稳定安全的管道运输体系,支撑深莞惠一体化发展。
规划提出要协调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线站位布局,加快规划建设进度。推进穗莞深城际线、深惠城际线建设,开展深莞城际轨道规划研究。加强深莞惠各层次路网对接工作。大力推动三市对接的8条高速公路建设,为区域都市圈提供大容量、无障碍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三市对接的14条城市主干道项目,为三市间中距离通过性交通提供保障;抓紧推进次干道和支路网对接工作。同时推进城际、城乡和城市公交的一体化,促进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进程;协调三地出租车运营服务。
数字目标
2015年,深圳综合交通发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0万吨。
深圳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8亿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2800万标箱,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800万人次;
提高深圳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铁路交通辐射能力;
公路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公路客货运输量占城市客货运输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
3小时铁路交通圈覆盖长沙、厦门一带,5小时铁路交通圈到达武汉、福州等地,12小时可达京津地区;
规划建设深港、深莞惠1小时交通圈。
在2015年全市公交分担率提高到56%以上(含轨道、常规公交及出租车)。
轨道运营准点率达到98%,全市地面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达到90%以上。
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平均车速在20公里/小时以上,其他组团在30公里/小时以上;
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交通事故死亡率小于3.5人/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