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之困
尽管结束了与美元的挂钩,人民币的更快升值似乎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发生。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特别是工资水平——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的稳步走强,并在某种程度上减低了名义升值的需要。
余永定/文
在经历了随后近三个月的双向窄幅波动后,人民币汇率在9月中旬急速升值。但迄今为止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依旧缓慢。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是否足够迅速,足以满足美方的要求?如果是的话,全球贸易不平衡是否又会很快消失?
尽管结束了与美元的挂钩,人民币的更快升值似乎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发生。
在中国官方的立场上,为了避免强势人民币对中国出口(以及就业)的打击,升值必须在中方自行决定、逐步推进而且可控的情况下实施。而目前这种将人民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的汇率管理措施,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银行能够灵活控制人民币升值过程而设计的,通过制造对美元汇率的双向波动来遏制投机者赌人民币升值的单向交易行为。
当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已经大幅缩小,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也进一步减轻之时,人民币的升值本应更早更快地启动,但这一进程的延迟令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平衡经常账户所付出的代价更大。而如今中国正面对着一个两难困境。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国2009年度的出口增长比前一年下降了34%。在2010年前七个月,中国的贸易顺差为840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2%。这种大幅下降的局面令中国政府不敢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害怕可能对贸易平衡产生长远影响。
但中国人民银行也不敢持续买入美元。因为他们知道美国财政状况以及外部贸易平衡的迅速恶化可能诱发美国人用美元贬值的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人行买入得越多,未来中国国家财富的损失可能就越大。
对此,中国政府必须在保护出口部门和维护国家财富之间取得平衡。而政府所面对的两难困境在于国民会切实并迅速地感觉到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下降的影响,而中国外汇储备价值蒸发所导致的国家财富损失将由全社会来承担,且不会那么快被感受到。
此外,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特别是工资水平——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的稳步走强,并在某种程度上减低了名义升值的需要。没错,商务部官员最近宣布希望能看到2010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但他们可能不太会用人民币升值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都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除非发生了某些重大事件。
与此同时,货币升值对贸易的影响作用不应被夸大。从2005年6月到2008年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18.6%,兑美元则升值了16%。在2006年到2008年间,中国的年度出口增速达到了23.4%,超过进口增速19.7%。
影响贸易平衡的因素很多,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对中国来说,全球需求所带来的收入效应比汇率所带来的价格效应大得多。中国贸易顺差自2008年年末开始的下降,主要来自于全球增长的放缓以及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如果人民币汇率可以浮动,是不是就能实现经常账户平衡?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资本净流出可能增加,而日本在1985年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正是经历了这一幕。结果是,贸易支付差额将在某个汇率水平上达到均衡,但经常账户的顺差(虽然变得更小)依然会继续存在。
美国不应寄望于用弱势美元来扭转其贸易不平衡的态势。对美国来说,贸易不平衡的深层原因不是强势美元,而是过度的消费和借债。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人民币/美元汇率对于实现增长和更平衡的经常账户都非常重要。但这两个目标都要求中美两国经济实施结构性的革新。
作者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