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币汇率讨论走出政治阴影

2010-10-13 18:49 609

十一长假之际,“货币战争”一词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舆论中心,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议论主题。笔者认为,在汇率制度调整方面,我们无需抱有强烈的“浮动恐惧”, 或谈升值而色变,导致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

  十一长假之际,“货币战争”一词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舆论中心,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议论主题。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克服种种困难,取得高速增长,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10%。但“货币战”或“贸易战”俨然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外在风险。笔者认为,对应之道是淡化人民币汇率讨论的政治化色彩,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

  矛头指向中国

  近期,一些国家纷纷采取单边货币行动,引发了一场激烈国际货币之争。日本六年多以来首次干预外汇市场,并在美国实施数量宽松政策之前,重拾零利率,以遏制日元升值。韩国和巴西同样释放出可能采取行动的信号。韩国方面表示,鉴于汇市可能会大幅波动,政府准备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巴西财政部长表态,各国政府纷纷降低汇率以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巴西绝不会坐视不管。

  世界各国通过货币竞相贬值,期望达到促进出口和经济复苏的理想效果。但市场上担忧情绪已经涌现,不少人担心上世纪30年代那场各国竞相通过将本国货币贬值最终导致大萧条的货币战争会在今天重演,全球经济复苏的局面可能会从此走向深渊。

  “货币战”愈演愈烈,美欧方面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暗示是中国诱发了“货币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认为人民币被完全低估,主张要中国人民币升值是符合逻辑。

  温家宝总理进此作出强硬的回应。他认为最近欧元汇率波动很大是美元造成的,不应归因于中国。中国许多出口企业利润率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20%-40%,中国出口企业将大量倒闭,工人将失业,农民工将返乡,社会很难稳定。中国经济出现危机对世界绝不是好事。

  让汇率讨论走出政治化

  目前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无论从政府高层表态,还是舆论倡导,抑或是学者们的分析评论,似乎都没有离开政治因素。一些人提出“中国不应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美国投降”的言论,让我们一直无法理性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这样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判断和争论,并不利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很难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笔者认为,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始终存在四个误区:

  ——把找寻人民币的合理价值当作汇率问题的关键

  人民币在自由市场中的价格究竟应是多少,讨论声此起彼伏,却从未达成共识,人民币低估的声音不绝于耳:2005年汇改之初,瑞银集团经济师安德森将人民币价值被低估的幅度定为20%,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弗兰克尔则估算接近40%。但由于所选择的基本评估方法不同,这些结果千差万别。同样也有部分学者运用不同汇率模型,证明人民币价值不存在被低估。高盛在2010年3月16日的月评中得出“金砖四国货币都已高于其合理价值”的实证结论。

  故而,围绕着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其合理范围究竟是多少的讨论看似永无止境。而IMF报告指出,如果仅对检验人民币真实价值的模型进行细小改变,评估结果的差异就可高达40个百分点。加之这一问题的判断和争论常常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如此有关人民币高估或低估的争辩意义不大。

  ——以对美元双边汇率判断人民币是否升值

  在货币多元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名义有效汇率”(NEER)及在此基础上除去价格指数影响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可以更全面地观察某种货币的状况、该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总体地位。中国从2005年7月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三年间,观察有效汇率、对美双边汇率与出口贸易、出口结构调整、贸易平衡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放开汇率管制的,有效汇率与之相关性更强,更能体现人民币的整体水平,人民币是否升值,应重视一篮子货币的情况,而非对美元的双边汇率。

  2005年7月到金融危机的三年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并没有带来有效汇率的大幅提高,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与名义有效汇率均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上大幅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与其他一些主要货币兑美元的升幅大致相当,抵消了对美元升值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停止浮动,让人产生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假象,对美双边汇率持续保持在6.83水平,却带来了有效汇率的近几年最高升值速度。

  ——对美双边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下滑

  2005年7月-2008年7月的三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高达15.7%,中国出口一直保持较高增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平均增速达到29.1%,而鞋类、玩具类产品出口同样没有受到对美汇率升值的影响,平均出口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7.4%和11.1%。相反,2008年8月至汇改重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6.83水平,但大部分商品的出口增速却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进口国的经济衰退而大幅下滑。可以推断,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导致出口下滑的普遍忧虑是多余的,经验数据显示两者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出口量的增减与进口国的经济形势及实际有效汇率关联似乎更为密切。

  ——认为固定汇率优于浮动汇率

  中国曾享受过固定汇率制度带来的好处,然而,对于开放的中国经济来讲,若因此认为固定汇率制度优于浮动汇率制度则是一个误区。首先,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并不利于抵御国际外汇市场美元强烈浮动等类情况带来的冲击。从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出口严重受挫时,为保持固定汇率,中国将不得不采用出口退税政策,从而增加了财政负担。另外,按“不可能三角”理论,在资本管制逐步放开的中国,若实行固定汇率则中央银行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伴随着近期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深入,采用浮动的汇率政策才是决策层明智的选择。

  人民币汇率真正浮动起来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应该淡化政治因素,慢慢地让市场力量来决定汇率,才能形成一个有效并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如果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目前具备升值空间,有几点原因:一是在发达经济体复苏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表现依然强劲,贸易盈余高于预期。笔者预计9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将达25%,进口则为21%,贸易顺差或达200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可达1900亿美元, 大大高于年初预计的1000亿美元;二是近期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强劲,国内需求旺盛,经济硬着陆的忧虑减轻;三是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正在加快; 四是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内外形势有利的情况下,预计近期人民币兑美元会温和升值,年底达到6.5-6.6之间。如果明年以上情况出现逆转,人民币也可贬值,以使人民币汇率真正浮动以来。

  此外,中国已经在放松资本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化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为人民币可兑换及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也更加突出一个日益灵活和市场化的汇率制度的重要性。

  因此,笔者认为,在汇率制度调整方面,我们无需抱有强烈的“浮动恐惧”, 或谈升值而色变,导致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短期来看,人民币确实面临升值压力,但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不应纠结于人民币汇率是否处在合理水平或一次性升值多少等问题,而应更注重参考一篮子货币并公布权重,短期通过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来稳定市场预期,中长期则增加汇率灵活性从而建立浮动的汇率制度。这是化解和因对可能的“货币战争”威胁的最好对策。■

  作者为瑞穗证劵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用数币攒碳积分 兴业银行力推数字人民币与绿色金融业务深度融合

2024-05-30 12:04
81347

《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 需破解诸多瓶颈

2024-05-28 15:30
71356

《跨境人民币观察》问卷成果展示与交流会成功举办:专家学者共探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2024-05-28 14:29
181139

交通银行唐建伟:人民币国际化展现新趋势新挑战

2024-05-27 15:24
182904

赵锡军:以经贸合作为抓手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走深走实

2024-05-27 15:23
181427

潘功胜:人民银行将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2024-03-01 14:06
22621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