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日赚八亿手续费 太依赖息差被指虚假繁荣

刘永刚 | 2010-09-14 19:28 765

  在刚刚结束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中,上市银行超高的中间业务收入及超过传统息差收入的表现,似乎说明了长期以来靠“吃息差”过活的中国

  在刚刚结束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中,上市银行超高的中间业务收入及超过传统息差收入的表现,似乎说明了长期以来靠“吃息差”过活的中国银行业已经开始成功转型,向真正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

  但表象背后的真实,却并不那样如人所愿。

  李伟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市支行负责信贷业务的职员,他最近总往工地跑,因为他要和其他银行一起去向客户讲解一项叫做“保理”的业务。尽管对方一再表示暂时还不需要贷款,但李伟为了能完成业绩,只能不时的厚着脸皮在工地蹲点守候。

  据李伟介绍,他所在的银行信贷部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业务就一直不好做,“由于上边规定的信贷额度不断趋紧,不仅仅是我们,现在很多银行的信贷业务都不好做。”

  李伟说,“保理”业务是目前各家银行比较青睐的业务,其实质就是一种应收账款的融资抵押。企业用应收账款作抵押,以应收账款总额的7折价格从银行贷款,并在半年或一年内还本付息。对银行来说,这项业务融资期限短,贷款收益高,所以很多银行都在做。

  据李伟介绍,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能做成“保理”业务,银行除了获得贷款的息差收益外,还可以获得一项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

  和这种手续费类似,现在普通百姓和银行之间由于各种业务而发生的手续费及佣金,就是目前银行极力推崇的中间业务的核心来源。

  一边是中间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另一边是公众频频质疑银行“乱收费”,银行中间业务高速增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日赚8亿

  据万得资讯数据显示,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498.29亿元。其中,工、建、中、农四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费收入共计1212.96亿元,同比增长301.58亿元,增幅高达33.09%。

  如果按照上半年181天计算,16家上市银行平均每天共收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8.28亿元。

  另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5.09亿元,同比增加96.21%;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深发展的增幅也都超过50%。

  分析人士认为,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的中间业务,正在超过传统的息差收入。据统计,有12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超过传统息差收入。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除农行外,中行、建行、工行相关业务同比增速均超过传统息差收入。

  “中间业务正在日益成为银行利润重要增长极。”西南证券首席银行业研究员付立春表示:一方面,中间业务普遍呈现出高于息差收入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则是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营业收入比重逐步提高。

  “虚假繁荣”?

  以手续费及佣金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说明国内银行正逐步弱化过度依赖息差的生存模式。

  “但不能以目前的数据就认定中国银行的业务模式转型成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情况都会占营业收入的40%~50%。而中国银行业的这一数据长期以来只占15%左右。”

  虽然中国银行业吃息差过活的现状早已引起监管层的注意,监管层也熟知,唯有发展中间业务,银行才能长远发展。但如今,中间业务已经大大提高,为何还会受到质疑呢?

  “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看起来是应该给予鼓励的,但上半年这样超高增长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上述分析师称,上半年中间业务的高速增长并 不能真实反映出银行在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作出多少实质性的努力,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情况,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监管层对信贷规模的控制。

  该人士称,今年以来,由于监管层对信贷规模的严控态度一直未有变化,为了能够达到“收益持续增长”的目标,银行只能被迫调转方向,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希望这一部分收益能够持续支撑银行业绩的靓丽表现。

  “这样被动增长的中间业务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短期行为,它非但不能改变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单一的现状,还会给银行一种错觉:缺钱就可以在各种收费项目上做文章。”上述人士称,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中间业务服务为本的内涵,靠吃息差的银行盈利模式很难终结。

  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有很多银行甚至提出了“二次转型”的口号,就是希望能够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分得一杯羹。

  “实际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在息差收入增长较弱时,银行中间业务就已开始出现趋势性增长迹象。”上述分析师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能够成为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银行三大业务之一。

  但在国内银行业,这三大业务并未真正理清主次,尤其是对发展中间业务的态度尚不明确。

  “你说它是市场化经营,可以给个人提供很多实惠的中间服务,但很多银行都是国有控股,觉得普通百姓不是他们的主要客户。当出现问题时,银行表面要看监管层的眼色,但自身还是以垄断企业自居。”上述分析师称,这些与目前法律法规体系的落后有关。

  该人士称,我国于2001 年7月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有的条款还不够细化,发展到现在,很多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可操作性有待增强。此外, “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否能够适应业务转型的需要是实现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的关键,同时,还应重视并提高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的全面风 险管理水平。”

  中间业务应该怎么赚?

  在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者对中间业务质疑的声浪也越发强大。这当中,对服务性收费问题以及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夸大宣传等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据了解,目前面向客户的银行服务已从几年前的300多种发展到750多种,且收费项目及标准不断增加提高。

  相比之下,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银行面向普通客户的许多中间业务项目均提供免费服务。如英国的跨行取款是不收手续费的。在美国的银行中,大部分客 户日常业务服务也都是免费的,他们的中间业务收费更多的是替公司管理工资、福利,投资理财业务、信托,以及替富有客户管理其资产等。

  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近期从中信银行被诉涉嫌未充分揭示理财产品风险导致客户亏损,到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被指存霸王条款,再到最近的工行、招行 理财产品类似于“亏了投资者扛,赚大了归银行”的设计遭遇多方质疑……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合同存霸王条款、风险揭示不充分、信息披 露不充分、客户风险评估走形式、产品说明书复杂难懂等五个方面。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上述种种低端的“中间收入”,只能凸显银行业竞争力低下。

  对此有专家建议,应该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必须在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 管类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等)和表外业务(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各种手续费与佣金。

0
标签: 息差 收入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