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路径与五大措施

2010-09-02 09:141695

考虑到中国与东亚地区的经济、金融、政治现状,人民币的区域化从地域上应当走从周边化到区域化的道路,从货币职能上应当走先交换媒介、再记账单位与价值贮藏的道路。

        考虑到中国与东亚地区的经济、金融、政治现状,人民币的区域化从地域上应当走从周边化到区域化的道路,从货币职能上应当走先交换媒介、再记账单位与价值贮藏的道路。具体来说,人民币的区域化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或层面加以推进:

       第一阶段,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创造条件促进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部分贸易中承担结算货币职能,提高周边国家与中国交易中人民币的市场接受度,与此同时积极稳妥开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建设,使人民币在特定范围内承担投资货币的职能。

       第二阶段,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通过中国与周边国家乃至更多的东亚经济体的官方结算协定,促使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一般贸易中普遍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同时充分利用货币互换协定等方式,促使其他东亚经济体中央银行扩大与中国中央银行间人民币的官方交易,使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官方储备货币,并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官方交易中可兑换。另一方面,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资本账户管制,改进人民币回流机制,使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承担投资货币的职能。

        第三阶段,通过国内经济的改革、调整、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模式的逐步转变,促使其他东亚经济体自发地将人民币作为汇率安排上的某种“锚”货币,进而成为其他东亚经济体外汇市场的干预货币。

        第四阶段,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利用区域融资安排提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干预货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逐步推进的次区域汇率合作安排,在制度化的层面上实现人民币的“锚”货币地位,同时协调好与日元、美元等区域内外主要货币的关系,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内主导货币或主导货币之一。

       中国可以与所有东盟国家以及区域外与中国具有密切贸易联系的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定,并进一步细化相关协定内容,从政策上奠定人民币在边境结算的基础,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的接受度。

        在人民银行与香港人民币清算行协商修改《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的基础上,在央行及商业银行与境外金融机构间签订更多更加完善的清算协定,并尝试与周边国家签订有关人民币结算的官方协定,进一步在制度上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便利。同时可以考虑与已和我国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逐步开展双方本币结算试点工作,通过相互提供便利促进人民币作为一般贸易结算货币的使用。同时,中国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加强联系与合作,建立沟通与交流机制,在加深双方了解的基础上,相互选择实力较强,资信较好的银行加强业务合作,建立代理行关系,促进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发展。

       第二,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为了让境外贸易对象国的政府和投资者愿意持有人民币,中国需要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其中三个市场是急需建立和发展的:第一个是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可以使得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外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互转换,从而降低持有人民币的成本;第二个是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可以使得境外投资者规避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的汇率风险;第三个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可以使境外投资者购买具有吸引力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使他们愿意长期持有人民币,进而使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如果这三个市场能够顺利地建立和运行,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境外投资者解除在货币自由兑换、规避汇率风险与金融产品投资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其更长久地、大规模地持有人民币,相应地,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就目前情况看,香港将有望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的首选。事实上,这一进程已经开始。从近几年来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态势看,香港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和结算中心的一些有利条件。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港元与人民币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并提出了三套方案:一是港元放弃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人民币;二是创立一种新的货币“中元”,使港元、新台币、澳门元均盯住“中元”,进而组成一个“大中华货币区”;三是直接废除港元,实现香港经济的“人民币化”。相关的研究表明,目前港元与美元在商品市场和实际流动资本方面的融合要低于中国大陆与香港的联系,香港的现行货币制度并不牢固,但在现阶段由于大陆与香港在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方面的对称性比较低,两地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潜在成本会很高,因此目前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具有经济合理性,人民币还不能取代美元在香港货币制度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有关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成为热门话题,上海市政府已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但总体上看,由于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受到限制以及各种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同香港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样,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第三,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建设。人民币的区域化必然要求中国金融市场具有足够大的规模和均衡的结构与此相匹配。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体系,不仅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资本账户平稳开放的前提条件均衡而牺牲对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或者将对外金融调整同对内金融改革割裂开来。

        进一步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让人民币汇率更多地反映市场需求。为了缓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失衡,中国货币当局应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多元化市场投资主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其中,中国政府必须在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业之前,向本国的民营资本全面开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提升民营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是资产风险定价和以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结算货币的前提,是金融市场充分发育、金融工具充分发展、金融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充分提高的必要条件。就利率与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顺序而言,由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更易受一国监管当局的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比汇率更深、更广,且可在对外开放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实现,因此利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应走在汇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前面。

        政府要加强和完善政府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督制度与法律框架,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树立监督机构的权威性,提高监督水平。

        第四,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美国在东亚地区至今仍扮演着市场提供者的角色,这也是美元能够在东亚作为结算货币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币要实现区域化,中国就必须能够替代美国成为东亚的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比较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结构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结构一直很稳定,出口以加工品和零部件为主,而进口则以消费品为主;而中国的贸易结构与前面分析的一样,正好与美国相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和美国之间巨额的贸易顺差是一种结构性贸易顺差,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情况很类似。如果重点考察最终产品进口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消费品进口比重仅为4.5%(2007年),大概相当于美国该比重的1/7,差距很明显。

       与美国和日本的贸易结构相比,中国的这种贸易结构不利于其为东亚国家的最终产品出口提供市场。因此,如果中国要成为东亚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有必要改变自己的贸易结构,转变低端价值链和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出口中间产品和进口最终产品的贸易模式。这需要中国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
 

       中国消费率明显低于日本和美国的水平,集中体现在居民消费水平过低,因此未来要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中国自身的二元结构导致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距。进一步考察中国消费支出构成,可以看出政府消费支出在最终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几乎保持不变,而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分别呈现大幅上升和大幅下降趋势,自1990年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超越农村并将差距逐步拉大。显然,中国的这种内需结构将严重阻碍消费品进口的增长,而且改变这种结构的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作为政策选择,中国未来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一是要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调整经济结构,进而带动贸易结构的变化,逐步转向出口中间产品和进口最终产品的贸易模式;二是要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同时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国民收入水平差距,尤其是应注重对包括土地制度在内的农业政策做出重大或根本性的改革,同时,还应通过减少国有企业对第三产业的垄断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措施,提高国民的消费倾向,扩大内需;三是在此基础上要逐步降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提高内需(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实现由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

        第五,积极推进东亚区域货币合作。鉴于现阶段中国已经同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应当在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来实现。中国应当在现有CMI框架下已取得的合作成果基础上,继续推进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规模及其实际运行,促进亚洲货币基金(AMF)的建立和发展,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由危机防范向危机管理及促进区域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应着重在三个层次上促进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发展。

        促进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促成“大中华经济区”,使人民币成为该区域内自由流通、共同使用的货币。

        促进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从2010年开始正式启动,由此形成了一个人口达19亿、GDP总规模达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3%的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国已经允许内地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可以选择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中国应当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与东盟各国官方之间相关协议的签署,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进一步开展。

        开展与韩国、日本的货币金融合作。目前,中国同韩国、日本在东盟+3框架下的货币金融合作进展的比较顺利,在区域危机救援、防范、外汇储备库以及双边本币互换等发展都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中韩两国相关学者已经开始就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计价和结算等问题开展探讨和研究,相信随着中韩两国经济贸易联系的进一步紧密发展,双边贸易中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问题将可能产生突破性的进展。

        中日两国的货币金融合作无论对双方还是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美元体制”下,中日两国都不具备单独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能力。相对而言,中国在周边局部地区推进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的策略将有可能取得较大的进展,进而有可能率先在局部地区推进更高层次的汇率合作。换言之,东亚部分经济体有可能首先建立不包括日元的汇率稳定圈,在此目标实现之后再推进包括日元在内的区域汇率稳定机制。中日两国应对此达成高度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紧密的政策协调与合作。
 

3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尚不具备时间表

2009-05-27 11:09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2009-05-25 09:49

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内外兼修的长期过程

2009-05-18 09:39

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更清晰

2009-04-04 11:27

央视今日观察:人民币国际化不可着急

2009-03-27 10:04

人民币国际化再扩版图

2009-03-24 13:4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